镇压太平天国
镇压太平天国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专利文献1065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船山学刊、南风窗、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
镇压太平天国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平、陶海洋、周彪等。
镇压太平天国
-研究学者
- 王国平
- 陶海洋
- 周彪
- 孙春芝
- 戚其章
- 杨慕如
- 潘家德
- 王天奖
- 覃波
- 许山河
- Charlon.M.Lewis
- 万奇
- 习永和
- 任汝平
- 伊北
- 何光临
- 冀满红
- 冠日
- 凌云木
- 凌小兰
- 刘可梅
- 刘昌宇
- 刘松昆
- 刘森
- 刘次涵
- 刘泱泱
- 刘耿生
- 单富粮
- 单秀法
- 史若民
- 叶幼明
- 吕坚
- 吕开金
- 吴万善
- 吴世崧
- 吴俊明
- 吴兴人
- 吴国强
- 吴春梅
- 吴树扬
- 吴汉林
- 吴运廷
- 吴金宣
- 吴雁南
- 周一谋
- 周宝忠
- 周建荣
- 周明
- 周秋光
- 周育民
-
-
谢飘飘
-
-
摘要: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谴责来源于他镇压太平天国与“天津教案”事件,他也因此被冠上了“卖国贼”、凶残之人等恶名。然而,对当时那个时代来说,他却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忠臣。从治国治学、思想修养、经世致用之道等方面来看,曾国藩的成就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
-
-
廖晓凤
-
-
摘要:
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对其评价盖棺尚未定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过去,我对李鸿章的认知来源于高中历史教科书,李鸿章避战求和,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还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特别是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之后,对李鸿章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看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之后,对李鸿章有了新的认识,更能理解时局中的李鸿章的无奈与悲凉。
-
-
吴俊明
-
-
摘要:
近代以来,大清日益腐朽,贪污横行,从上到下无不是骄奢淫逸,误国误民。尤其是满族八旗,已经彻底堕化。太平天国运动是清代汉族官僚崛起的契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但满族权贵并不甘心自己大权的旁落,他们中间有过抵挡,以及对汉族官员的杯葛。其中尤以满族绿营高级军官为甚。
-
-
彭安才
-
-
摘要:
厘金是清代晚期政府征收的苛捐杂税中的一种税,也称厘捐。厘金是何人、何时提出的?人们只知道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接受名士钱江的建议开征,以资军用。尔后在全国推行,形成逢关过税,遇卡抽厘的征收格局。其实另有隐情,少为人知。钱江何许人也?光绪乙已年间(1905年)香港《有所谓报》、《少年报》连续登载的黄世仲著,章太炎作序的《洪秀全演义》,"皆洪氏一朝实录"(出自《文苑谈往》一文)。黄世仲是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员,报社记者。他根据原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幕府璜山上人提供的洪朝往事资料,并遵照璜山上人的嘱咐.
-
-
马光遥1
-
-
摘要: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爆发,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开始。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多方面的原因。下面笔者简单分析这场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当之处恳请指正。第一,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洪秀全多次参加科举皆不中,他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转折,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创建拜上帝教,撤出孔子牌位,只拜上帝,并向村民宣传。
-
-
张家菖
-
-
摘要: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生于鸦片战争前的1837年,卒于慈禧逝后的1909年,历经咸、同、光、宣四朝,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晚年入阁拜相,以体仁阁大学士身份参与军机,被日本名臣伊藤博文称为中国第一能办事之人。张之洞能够成为晚清政坛的常青树,并为后世留下创榛辟莽的历史功绩,与其卓越的政治韬略息息相关。
-
-
高远;
李寻
-
-
摘要:
关于李鸿章,生前即有纷纭议论,其死后议论仍未休止,罪之功之皆有,且评价时有反复。过去罪李鸿章者把他看作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出卖中国权益的卖国贼,后来功李鸿章者则认为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捍卫儒家正统文明,无可厚非,而他办洋务,主张对外开放,引进现代工业,功大于过。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李鸿章搞洋务办工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旧式统治,没有任何进步意义,所办的工业,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垄断性和腐朽性,实际上又阻碍了现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
-
-
马咏洁
-
-
摘要: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他的军事谋略在战争中发挥了特殊的功效,本文将从谋略分类以及利弊几方面对曾国藩的军事谋略进行简单论述。曾国藩在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领导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这个时期提出的种种军事谋略是其思想够构成之一,因此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价其军事谋略有助于研究曾国藩其人,对于太平天国史也起补充作用。因
-
-
杨于泽
-
-
摘要:
道光十八年,29岁的曾国藩中了进士,获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当年底曾国藩即告假返乡,着手为赴京做官筹钱。筹钱的一个主要方法,叫做'拜客',就是到远近宗亲宗祠通报自己金榜题名的喜讯,实际上是向宗亲们讨要红包。清代官场很腐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是事实,但京官薪俸微薄也不假。当官必须自带一切'工具',房子、官服、交通工具等等。皇帝有时给某位大臣'赏穿黄马褂',其实也是要获赏者自购的。
-
-
顾伏林
-
-
摘要:
近来读了著名历史学家秦晖先生的《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受益很多。但是,秦先生对李鸿章'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解读,本人不敢苟同。李鸿章对晚清以来的中国说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类的话,那么怎么理解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之前'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这个'局'究竟是什么?秦先生认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始于'周秦之变'形成的'帝制',这个'局'就是有秦以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连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