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
曾国荃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船山学刊、求索、安徽史学等;
曾国荃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宏杰、游宇明、眭达明等。
曾国荃
-研究学者
- 张宏杰
- 游宇明
- 眭达明
- 刘绪义
- 王海莹
- 董蔡时
- 郝幸艳
- 饶怀民
- 刘诚龙
- 十年砍柴
- 唐浩明
- 孙玉祥
- 彭治国
- 徐怀谦
- 易孟醇
- 2可器
- 严秀
- 丰吉
- 余华
- 佚名
- 侯黎晓
- 廖宗麟
- 廖正华
- 李方恩
- 李霞
- 杜德凤
- 杨锡贵
- 梁小进
- 段慧群
- 汤园林
- 王开林
- 王龙
- 蒋光宇
- 谭伯牛
- 郭福亮
- 陈宝辉
- Charlon.M.Lewis
- 丁晓平
- 丁梦钰
- 万晓
- 乔夫
- 介子平
- 何健平
- 何孝积
- 佘华
- 侠名
- 克石
- 兰秋阳
- 冯凤珠
- 刘培
-
-
朱海啸
-
-
摘要:
光绪五年曾国荃饬令山西各州县续修方志,各州县兴起一股修志风潮。丁戊奇荒给山西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是光绪修志潮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同时,丁戊奇荒也对这批方志的内容和体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批方志对丁戊奇荒的多角度叙事也值得关注,四个层面的叙述逻辑形成了微妙的复调,组合成了方志中的丁戊奇荒记忆。
-
-
魏星;
曹志君
-
-
摘要: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吴煦档案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晚清时期吴煦为苏松太道兼江海关监督、署理江苏布政使,与李鸿章、曾国荃等人多有函牍往来。在他的档案中保存了许多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的原始资料。其中一件《清同治三年曾国荃金陵善后告示》,记载了1864年8月湘军攻克南京之初为严明军纪、安抚民众而颁布的善后政策,为研究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南京的社会重建提供了珍贵的档案史料。
-
-
贺晏然
-
-
摘要:
民国24年(1935)6月,湖南旅京同乡定湘王行宫董事会印行《湖南定湘王行宫志略》(以下简称《行宫志略》)[1],对南京重要的宗教建筑定湘王行宫历史和管理章程作了系统梳理。定湘王本为清代湖南善化县城隍神,清政府为了安抚太平军攻打长沙城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商民,在民众的请求下对善化城隍有所敕封。民间与官方的密切合作使得定湘王信仰在长沙本地迅速形成了一张信仰、文化和经济等相联系的关系网[2],并通过旅居的湖南籍军队和士商,将信仰散播到陕甘、新疆、闽浙以及本文将要论及的南京等地。清光绪年间,湖南湘乡人左宗棠和曾国荃先后担任两江总督,在南京营建定湘王行宫。这座恢宏的庙宇持续活跃在晚清民国的南京宗教界,在基于湘籍地缘的军士、政商网络的支持下,展开多元的慈善活动,形成湘籍社群内部紧密的乡邦互助关系。
-
-
程刚;
陈明贵(图)
-
-
摘要:
同治元年(1862),曾国荃率兵水陆并进包围了南京。可不想,南京城内太平军战力并不弱,曾国荃包围南京两年未取得实际战果,直到同治三年(1864),才攻克了钟山上的太平军大营。此时,朝廷认为这是攻取南京的最佳时机,便急命李鸿章发兵会攻南京,援助曾国荃。清廷以为,攻克南京在即,发兵就可以分得一份功劳,李鸿章必会彻夜前往,可令朝廷不解的是,李鸿章拒不发兵。他软磨硬抗,甚至不惜装病,奏称“感冒风湿,眠食顿减”,即行回苏“就医”,拖延会攻南京达数月之久。而此时的曾国荃,得知清廷已命李鸿章增援,十分恼怒,担心李鸿章援军赶到争功。
-
-
郭永红
-
-
摘要: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道:“合围天京,必须截断城内粮道,从前有红单船运输,有洋人舰船接济,太平军尚可维持一阵子;如今江浦一带己经被攻克,城内粮道断绝,并非陆路肩挑运输所能满足,天京势必攻克。”这是湘军围攻天京期间,曾国藩写给曾国荃的一封信,笔者用白话文形式展现。
-
-
李文君
-
-
摘要:
国家图书馆与故宫博物院藏有曾国荃致翁同龢信札4通,是研究曾国荃与翁同龢关系的重要材料.这4通信札,从时间上看,主要作于曾国荃任职两江总督期间;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曾纪泽后事的处理、陈湜复出的运作,江南地方事务的通报等;从文献价值上看,对研究湘乡曾氏与常熟翁氏的关系,地方督抚与京官要员的往来,丰富《曾国荃全集》等,均有一定的意义.
-
-
陈永跃
-
-
摘要:
传统中国人对在世界上遇到各种事情的看法,似乎总喜欢带着遵循此世界自然规律的类譬。同治六年(1867)三月初二,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手书家信给他的九弟曾国荃:"朱熹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
-
邓昭辉
-
-
摘要: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有一册曾国荃《湘乡试馆记》的拓片,已经装订成册,长30厘米,宽15.5厘米,共11开,淡墨拓,拓工精良。册装完整,内容齐全。这册拓片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湖南地区清代晚期湘军将帅平定太平天国起义、重视科举教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拓片内容和相关的史料,特提出个人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
-
李方恩
-
-
摘要:
在清代的基层政权中,绍兴师爷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地方政府的司法与民政发挥着重要影响。有时,一些高级官员也要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应对波谲云诡的官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文人刘成禺在他的《世载堂杂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888年,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手下有个江宁布政使(即“藩台”)叫许振祎。
-
-
温晓
-
-
摘要:
曾国荃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九弟.可以说在湘军中,除了曾国藩外,就属曾国荃的名气最大了!首先,曾国荃所率领的湘军吉字营,是湘军里的“绝对嫡系部队”,吉字营在巅峰时期一共有5万人,而且装备精良。另外,曾国荃确实也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很多硬仗都是他打的,而且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荃的军事生涯中,特别擅长打围城战,因此素有“曾铁桶”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