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平军

太平军

太平军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1篇;相关期刊546种,包括求索、学术论坛、浙江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武汉大学2014年历史学博士论坛等;太平军的相关文献由1389位作者贡献,包括池子华、董蔡时、朱哲芳等。

太平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2 占比:81.3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21 占比:18.60%

总计:2264篇

太平军—发文趋势图

太平军

-研究学者

  • 池子华
  • 董蔡时
  • 朱哲芳
  • 贾熟村
  • 潘旭澜
  • 彭大雍
  • 盛巽昌
  • 徐川一
  • 祁龙威
  • 罗尔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郑媛媛
    • 摘要: 清代官窑在历经康、雍、乾三朝的辉煌后开始衰落,咸丰五年至同治五年(1855年-1866年)更一度停烧,直至光绪时期,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这时社会进入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相对平稳期,历史学者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这一时期的官窑在恢复前朝的基础上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生产出了一大批精品。
    • 顾建娣
    • 摘要: 同治二年,李鸿章拒派淮扬水师赴援临淮以助湘军平叛苗沛霖。李鸿章先以各种理由拖延,在曾国藩一再催促甚至威胁要劾奏的情况下,不惜正面对抗,直接上奏朝廷,陈明军情和拒赴临淮的原因。最终李鸿章以水陆师互相配合,攻克苏州。曾国藩得此消息,十分惊喜,不再计较李鸿章的不听命行为。李鸿章抗命成功,在于清廷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也希望尽早打败太平军,不愿借洋师“助剿”苏南等地的太平军,因而在处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分歧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方式。
    • 黄政
    • 摘要: 晚清时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频起。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安徽涌现出了一大批军事将领,朱淮森便是其中之一。朱淮森(1830—1899年),号春山,回族,安徽寿县人。早年在皖北与太平军、捻军等作战,官至记名提督,后历任江南淮扬镇总兵、江西九江镇总兵、署江南苏松镇总兵等职。
    • 朱炳贵
    • 摘要: 清初清军占领南京后,将南京更名为江宁,在城内驻扎八旗部队。随后为安置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将原明皇城改建为江宁满城,构筑了一个独立封闭的小天地。清廷实行“旗民分治”政策,满城与江宁城里的汉人社会相互隔离,在政治、社会、司法、生活等方面自成体系。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满城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代脱节,日渐变得贫困落后。晚清时期太平军占领江宁和清末革命军光复南京,满城两次遭到毁灭性的劫难,致使今天几乎已寻觅不到它的任何痕迹。历史上没有留下专门的志书文献记载江宁满城,其沧桑变迁人们了解甚少。笔者在此将追寻它的演变历程,对它的兴衰与沧桑作一点探究和思索。
    • 程刚; 陈明贵(图)
    • 摘要: 同治元年(1862),曾国荃率兵水陆并进包围了南京。可不想,南京城内太平军战力并不弱,曾国荃包围南京两年未取得实际战果,直到同治三年(1864),才攻克了钟山上的太平军大营。此时,朝廷认为这是攻取南京的最佳时机,便急命李鸿章发兵会攻南京,援助曾国荃。清廷以为,攻克南京在即,发兵就可以分得一份功劳,李鸿章必会彻夜前往,可令朝廷不解的是,李鸿章拒不发兵。他软磨硬抗,甚至不惜装病,奏称“感冒风湿,眠食顿减”,即行回苏“就医”,拖延会攻南京达数月之久。而此时的曾国荃,得知清廷已命李鸿章增援,十分恼怒,担心李鸿章援军赶到争功。
    • 郭永红
    • 摘要: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道:“合围天京,必须截断城内粮道,从前有红单船运输,有洋人舰船接济,太平军尚可维持一阵子;如今江浦一带己经被攻克,城内粮道断绝,并非陆路肩挑运输所能满足,天京势必攻克。”这是湘军围攻天京期间,曾国藩写给曾国荃的一封信,笔者用白话文形式展现。
    • 冈本隆司
    • 摘要: 1858年8月23曰,合肥失守,李鸿章的老家也被烧毁,之后将近四年之久,合肥都处于太平军的占领之下。原本就碌碌无为,再加上这次的惨败,李鸿章不得不打消了继续留在合肥的念头。这一年冬天,李鸿章携老母离开了转战五年之久的安徽,去投靠在北京时的老师一一曾国藩。这一年,李鸿章36岁。父亲病故,作战失败,还要背井离乡,就算他再怎么自负,想必心中也是相当苦涩的吧。去投奔曾经的老师曾国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张思远
    • 摘要: 李金旸本是天地会的成员,在湖南义军中担任统领元帅,后来归顺清廷,在曾国藩手下做了副将。他骁勇善战,在剿灭太平军一事上居功至伟,但治军严苛,甚至不近人情,很多部下对此颇有微词。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金旸在江西战败被俘,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素来敬他是“勇将有名之人”,所以并未动用酷刑折磨,反而以礼相待,劝降被拒后依然和颜悦色,赠予盘缠将其放回。李金旸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南昌,很自觉地向朝廷汇报被俘经历。
    • 摘要: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冯子材在广东钦州降生,因为父母早逝,冯子材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过着贫苦的生活。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冯子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接触各项工作贴补家用,稍长之后开始学习拳脚功夫谋求生计,为他曰后领兵作战打下基础。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为运送的货物被天地会抢夺,冯子材怒而加入清军。此后多次在对天地会、太平军等战事中立下大功。一直到光绪年间,冯子材才称病求退。
    • 薛刚
    • 摘要: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南方山地的持续开发,源自美洲的玉米和番薯得到广泛栽培,长江中游和珠江中游的丘陵形成多个旱地作物带.由于本地人口繁衍和外来移民流入,新辟耕作带内部的土客矛盾逐步累积,家族械斗频繁出现.在西南山区,清政府接续明代政略,保留了大量土司建制,自川西起,沿滇黔延伸至湘桂.这一地域虽迭经改土归流,但民间集体暴力行为仍广泛存在.在两者的共同影响下,广西和湖南酝酿出太平军和湘军两种暴力组织,并沿着商贸通道向长江下游扩展.北伐军的组建,也与湘桂各暴力集团的跨地域整合直接相关.梳理19世纪中叶以来南方各暴力集团的地方史脉络,能够看到近代中国各区域发展的不同步性,有助于我们在地理时间的尺度上更深入地理解近代中国战争的历史格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