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
银鲫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7167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淡水渔业、科学养鱼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2009年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0年中国水产学术年会等;银鲫的相关文献由692位作者贡献,包括桂建芳、周莉、王爱民等。
银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167篇
占比:99.19%
总计:27390篇
银鲫
-研究学者
- 桂建芳
- 周莉
- 王爱民
- 孙效文
- 李志
- 杨文平
- 刘飞
- 於叶兵
- 汪洋
- 鲁翠云
- 刘兴旺
- 吕富
- 张明明
- 曹顶臣
- 梁利群
- 万夕和
- 乔帼
- 张晓娟
- 李熙银
- 陈昌福
- 凌云
- 刘军
- 刘波
- 史文军
- 戈贤平
- 曾令兵
- 樊海平
- 沈文英
- 沈辉
- 王忠卫
- 王李宝
- 石耀华
- 薛凌展
- 谢骏
- 钟全福
- 雷清泉
- 鲁蒙
- 黎慧
- 乔毅
- 任鸣春
- 单仕新
- 吕林兰
- 吴志新
- 周群兰
- 朱蓝菲
- 李振叶
- 王资生
- 祝焱彬
- 程成荣
- 缪凌鸿
-
-
史永富;
詹倩云;
张龙飞;
王梦圆;
吴迪;
娄晓祎;
蔡友琼
-
-
摘要:
为研究浮水植物对淡水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修复效果,本研究以银鲫为动物模型,评价了凤眼莲、肚兜萍、大薸3种浮水植物混合植株(质量比为1∶1∶1)对鱼体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修复能力。以GB 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所规定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1倍、2倍和5倍分别设置3个暴露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银鲫各组织器官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发现其重金属含量与暴露水平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且当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在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5倍以内时,实验组银鲫体内6种重金属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混合植株能够通过降低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而减小鱼体的受污染程度。本研究为淡水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及重金属防治研究提供了相关数据支持。
-
-
邱标增
-
-
摘要: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在在水产养殖中是常见细菌性病害,危害品种多,包括鲫、鏈、鱒、草鱼、团头鲂、陵、黄鳍、鲤、蹶、草鱼、白鳍、加州鲂、银鲫、胡子鮎、银鲫等多种淡水鱼类,危害鱼的范围大,发病后可引起大量池鱼死亡。
-
-
-
-
-
韩英;
李洪卿;
薛淑群;
吕晓楠;
马凯
-
-
摘要: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生化分析方法测定黑龙江水系红肚鲫、挠力河鲫、宝清鲫、方正银鲫、亮珠河鲫和镜泊湖鲫6个地理群体银鲫染色体倍性和肌肉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6个地理群体银鲫均为三倍体;6个地理群体银鲫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9.53±0.73%、17.12±0.76%、1.41±0.17%和2.61±0.28%;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67±0.70%,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68±0.28%,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F值)为2.16~2.40,鲜味氨基酸总量为6.24±0.33%,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根据AAS和CS,6个地理群体银鲫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5.07~79.81.综合分析认为,6个地理群体银鲫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为优质蛋白质来源;未开发地理群体中,镜泊湖鲫综合表现最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
-
张琴琴;
周莉;
李志;
甘瑞海;
俞兆曦;
桂建芳;
汪洋
-
-
摘要:
为研究生殖干细胞(Germline stem cells,GSCs)的标记基因nanos2的功能,在银鲫(Carassius gibelio)中克隆了两个nanos2的同源基因(Homologs),将其命名为Cgnanos2a和Cgnanos2b,等位、系统进化树和共线性分析表明,在银鲫进化历程中发生了额外的两轮多倍化事件,是一个异源六倍体.qPCR分析表明Cgnanos2a和Cgnanos2b在5月龄银鲫精巢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卵巢;对在孵化后25-190d的卵巢中的表达动态分析表明,孵化后25d的卵巢中的Cgnanos2a和Cgnanos2b转录水平最高,随后表达水平急剧下降;并且Cgnanos2a和Cgnanos2b呈现出偏向表达的特征.切片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表明,Cgnanos2a和Cgnanos2b均特异地在银鲫卵巢邻近生殖上皮的胞囊(Cyst)中一类直径小于20 μm的细胞中表达,Cgnanos2a在精巢精小囊边缘一类单个或两个紧紧相邻的细胞中高表达,推测是银鲫的GSCs.此外,还可在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检测到Cgnanos2a和Cgnanos2b的转录本.研究通过对nanos2阳性细胞的追踪描绘了银鲫卵巢早期胞囊的发育过程,为后续分离银鲫GSCs奠定了基础;同时对银鲫nanos2两个歧化的部分同源基因的序列特征、进化及表达特征分析,为研究鱼类多次多倍化事件后重复基因的进化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
-
-
张志明;
刘成杰;
谢从新;
王民
-
-
摘要:
以2013年4-10月在额尔齐斯河干流中国段下游采集的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为研究对象,对银鲫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时空变化以及摄食策略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统计结果显示,银鲫总体的空肠率为28.17%,且在繁殖季节前期(5月)的空肠率(54.7%)显著高于其他月份。以食物出现率比较,硅藻(100%)及摇蚊幼虫(86.67%)在银鲫食物组成中比较常见;植物碎屑质量百分比(61.52%)、优势度指数(62.36%)均最高,此外,改进的Costello图示法也表明植物碎屑为银鲫的主要食物。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额尔齐斯河银鲫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长组间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银鲫为杂食性,且偏于植物食性。
-
-
葛彦龙;
李池陶;
贾志英;
石连玉
-
-
摘要: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同系繁殖或近缘杂交时,有80%的雌核发育、15%的两性生殖和5%的雄核发育过程.银鲫可产生不减数雌雄配子(或减数后加倍而不减数),雌雄配子排除对方配子而进行雌核发育或雄核发育,雌雄配子均存活且不融合形成嵌合体.伪雌鱼雌核发育和雄鱼雄核发育的后代性比证明,银鲫中具有较多的嵌合体,不排除减数配子融合形成纯合体的可能性.雌银鲫远缘杂交时进行雌核发育产生全雌后代,但是,雌性不稳定性使大约5%的雌鱼逆转为伪雄鱼,可在多代间稳定产生小比例的雄性,不排除雄性和嵌合体不稳定性.银鲫同系繁殖中的两性生殖和雄核发育途径使其雄性比例比雌鱼远缘杂交高10%.雄银鲫远缘杂交时,雌核保留,不减数雄核不同程度丢失染色体而形成非整倍体胚胎,不能存活.也有5%以下的存活个体,为倍性相加的4N杂交个体或恰巧丢失了 1套或2套整倍基因组的3N或2N杂交个体和少量的雄核发育个体,可产生2N雌核发育后代.如果存在3N或2N杂交后代,就可以证明2N鲫和3N银鲫间可相互转化而保持基因组高度相似性.
-
-
任文萍;
邱堃;
李莉娟;
吴志新;
袁军法
-
-
摘要:
自银鲫(Carassius gibelio)中发现了一例自发性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详细描述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在组织学上,该肿瘤具有薄膜包被、扩张性生长,具有高度细胞性和弥漫性结缔组织,伴有淋巴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该肿瘤显著的特征是含有未分化的精母细胞,且支撑细胞稀少.对比正常银鲫的精巢组织结构,排除了其他肿瘤类型,最终将该肿瘤鉴定为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系在低等脊椎动物中首次发现具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丰富了鱼类性腺肿瘤的基础资料,也为构建人类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动物模型提供了依据.
-
-
涂永芹;
韩冬;
朱晓鸣;
杨云霞;
解绶启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以添加晶体氨基酸的半精制饲料投喂养成中期异育银鲫(初始重:73.6±2.0g),通过53天的生长实验来确定其对饲料中赖氨酸的利用情况和需求量.以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配置等氮等能的7组饲料,每天定时饱食投喂4次.实验结果表明,养成中期异育银鲫能较好地利用晶体氨基酸,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先升高后降低,1.83%组达到最大值,摄食率则呈现相反的趋势。低赖氨酸组脏体比显著高于高赖氨酸组(p<0.05),对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沉积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养成中期异育银鲫饲料中最适宜的赖氨酸水平为2.12%-2.19%(占蛋白6.6%-6.8%)。
-
-
-
董仕;
吴反修
- 《2000年中国水产学术年会》
| 2000年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鱼类群体遗传组成、遗传特性分析的同工酶和DNA分子遗传标记的种类、检测方法以及在日本鲫种群遗传特性分析上的应用.同工酶(CK、EST、GPI、PGM、PROT)、核DNA的RAPD以及DNA指纹的分析结果证明野生银鲫种群是由多组克隆组成的复合体;用源五郎鲫以及鲤鱼的精子受精的银鲫子代不含有父本的遗传物质,是与母本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的克隆;用高水温处理法可以人工诱导银鲫和鲤鱼的四倍体;同一mtDNA的D-loop的RFLP的单倍型内(五种限制性核酸切酶)含有不同克隆,它不是鉴别克隆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