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439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心血管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葛嫣然、谢秋玲、邵宏超等。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4392篇
占比:99.97%
总计:414501篇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研究学者
- 葛嫣然
- 谢秋玲
- 邵宏超
- 孙林
- 李易
- 光雪峰
- 方海洲
- 熊盛
- 马雁冰
- 洪岸
- 陈纯
- 雷云
- 杨波
- 刘岩
- 曲伟
- 汪炬
- 田华
- 苏杰
- 刘晓虹
- 唐明睿
- 孙奋勇
- 孙茂盛
- 张丽
- 徐章
- 戴佩旻
- 李群喜
- 林剑
- 王新志
- 许岩
- 郑赞顺
- 严贤龙
- 于忠国
- 冮宏映
- 刘雯雯
- 卢加
- 周亮
- 姜海业
- 崔勇
- 张光明
- 张冀北
- 张小勇
- 张树东
- 张欣
- 张燕
- 张玲
- 张荣香
- 徐明波
- 戴长柏
- 曹凤英
- 李冠龙
-
-
倪佳敏;
施爱萍;
徐玲;
李刚
-
-
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创面渗出和肉芽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浸有甲硝唑的凝胶纱条填塞切口,观察组采用浸有重组人表皮因子的凝胶纱条填塞切口,比较两组术后创面菌群、创面渗出和肉芽生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后出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住院天数和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的创面菌群均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14 d,两组的创面渗出、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术后3 d,且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观察组的创面渗出、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能够有效改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渗出情况、促进肉芽生长,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总费用。
-
-
王利娇;
何小兰;
孟湘琴;
衡晓莎;
蔡福满
-
-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结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液体敷料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疼痛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采用VSD引流术结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液体敷料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普通换药治疗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治疗7d及治疗14d后,研究组目前疼痛状况(PP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VSD引流术结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液体敷料对其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能够减少患者换药次数与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应用。
-
-
路明;
陈哲
-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纳米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抗菌敷料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纳米银组、rh-bFGF组及自制敷料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均制备糖尿病足大鼠模型。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无菌纱布包扎,纳米银组给予纳米银抗菌敷料贴敷,rh-bFGF组给予rh-bFGF凝胶涂抹后无菌纱布包扎,自制敷料组给予自制敷料贴敷,每日换药1次,均贴敷14d。观察各组治疗14d后创面愈合率、创面菌落数、创面血流量及新生血管数;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生成素-Ⅰ(Ang-Ⅰ)、血管生成素-Ⅱ(Ang-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8(IL-8)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肉芽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流量、新生血管数降低,创面菌落数增加,血清VEGF、HIF-1、Ang-Ⅰ及Ang-Ⅱ水平降低,IL-1β、IL-2及IL-8水平升高,肉芽组织中p-Akt、p-mTOR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纳米银组、rh-bFGF组及自制敷料组创面愈合率、血流量、新生血管数升高,创面菌落数降低,血清VEGF、HIF-1、Ang-Ⅰ及Ang-Ⅱ水平升高,IL-1β、IL-2及IL-8水平降低,肉芽组织中p-Akt、p-mTOR表达升高(P<0.05);与自制敷料组相比,纳米银组及rh-bFGF组创面愈合率、血流量及新生血管数降低,血清VEGF、HIF-1、Ang-Ⅰ及Ang-Ⅱ水平降低,肉芽组织中p-Akt、p-mTOR表达降低(P<0.05)。结论 自制纳米银+rh-bFGF抗菌敷料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大鼠创面愈合,其机制与抑制菌落生长、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
宋世珅;
钱青;
高春岩;
申宇鸿
-
-
摘要:
目的:探讨毫针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110例就医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就医者给予面部毫针治疗,观察组就医者给予面部毫针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就医者的治疗效果、面部衰老评分、就医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6%vs 81.82%,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面部衰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37±0.15)分vs(1.02±0.59)分,P<0.05],就医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77±6.59)分vs(70.11±5.40)分,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面部毫针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就医者满意度高。
-
-
田超;
王璐璐
-
-
摘要: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rhbFGF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均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FGF治疗牙周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标,减轻炎性反应,且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
唐黎珺;
李笑眉;
张筱薇;
方强伟;
金俊俊;
鞠海宾;
主父中印;
徐刚;
罗艺
-
-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持续冲洗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取NPWT联用生理盐水冲洗治疗,B组为NPWT联用rh-bFGF溶液持续冲洗。比较两组肉芽组织覆盖率、疼痛评分、创面细菌阳性率及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肉芽组织覆盖率和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创面细菌阳性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WT联用rh-bFGF持续冲洗可降低创面感染率,促进一期肉芽组织新生,减少二期手术间隔时间,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
吕宇;
董雪东;
李玟霏;
顾军
-
-
摘要:
目的探究纳晶微针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方法将64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用纳晶微针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后乳酸刺激实验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鳞屑、灼热、刺痛、瘙痒等症状明显好转。观察组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晶微针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
-
-
徐圣经;
张敏;
徐文静;
杨宛颖;
赵志国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对ECC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4例凹陷性痤疮瘢痕为研究对象,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52例,观察组(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rh-bFGF凝胶)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红斑持续时间、结痂时间、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84.62%,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无效患者8例,观察组仅2例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C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红斑持续时间、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角质层水含量高于对照组,TEWL、皮肤敏感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rhbFGF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效果明显,改善患者ECCA评分,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林友淑;
杨洁;
林飞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点阵Er:YAG激光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医院就诊的120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点阵Er:YAG激光)60例,观察组(点阵Er:YAG激光联合rh-bFGF)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水肿持续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结痂时间、ECCA权重得分、治疗后皮肤屏障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C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水肿、红斑、结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油脂及角质层水含量高于对照组,TEWL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Er:YAG激光联合rh-bFGF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效果明显,可获得最短的恢复时间和最小的治疗风险,不良反应低。
-
-
刘鹏
-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女性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患者行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组织内VEGF及EGF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各时间点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3天:t=2.716、2.187,P=0.008、0.031;治疗第7天:t=2.138、2.624,P=0.035、0.010);治疗5周后,研究组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痊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Z=-3.068,P=0.002);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1.34±14.67)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38.89±15.44)d(t=2.481,P=0.015).结论 与rh-bFGF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相比,MEBT/MEBO联合自体微粒皮种植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创面组织内VEGF、EGF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显著.
-
-
黄玲英;
罗建武
- 《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伤口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感染性伤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皮维碘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率85.3%,总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77.5%)(P<0.01或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和显效时间分别为(16.2±5.3),(7.1±3.2)d,对照组分别为(25.1±7.4),(11.8±4.7)d(P<0.01).结论: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痊愈快,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