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伤口
慢性伤口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1087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全科护理、护理学报、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慢性伤口的相关文献由1610位作者贡献,包括蒋琪霞、叶雪梅、彭青等。
慢性伤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87篇
占比:96.78%
总计:21788篇
慢性伤口
-研究学者
- 蒋琪霞
- 叶雪梅
- 彭青
- 李海燕
- 周昕
- 殷学利
- 王建东
- 董敏
- 郭春兰
- 黄素群
- 李晓华
- 毕科
- 黄秀玲
- 丁兰
- 王静
- 刘芳
- 叶增杰
- 张学兵
- 张敏
- 徐晓晰
- 斯特凡娜·奥古斯特
- 方颖
- 李敏
- 李洋
- 王倩
- 蔡珍玲
- 马芳
- 丁立荣
- 付向阳
- 全小明
- 吴雅秋
- 周济宏
- 宁宁
- 宋霞
- 封红伟
- 张秀妮
- 徐元玲
- 曲婷婷
- 李文颖
- 李海珍
- 林梅
- 柏素萍
- 王小俊
- 王璐
- 王霞
- 白阳娟
- 罗成琴
- 董兰菊
- 董珊
- 蒋凤婷
-
-
叶香婷;
郑美春
-
-
摘要:
目的:评价6种含银敷料对慢性伤口的愈合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关于含银敷料用于慢性伤口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20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ADDIS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治疗效果最佳的敷料是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其次为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纳米银敷料,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和银离子泡沫敷料效果相对较差。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慢性伤口疗效方面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和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优于其他类型含银敷料。
-
-
-
史舒婷;
符秋燕;
邱宇欢;
杨敏烈;
朱利红
-
-
摘要:
慢性伤口疼痛在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尤其常见,并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但目前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慢性疼痛分类的规范和大数据调查的展开,慢性疼痛的规范化管理也进入一个新时期。简易的GCPS-R量表、先进的通过镇痛、最小镇静药物和最大人文关怀获得早期舒适(eCASH)理念和管理策略都为医护人员治疗老年慢性伤口疼痛提供了新的借鉴。eCASH理念具有广泛适用性和人文科学性,对老年慢性伤口疼痛的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就老年慢性创面疼痛的特点、影响、新近评估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老年人慢性伤口的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
-
刘立芳;
卢德玮;
王峻;
范丽梅
-
-
摘要:
研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慢性创伤伤口问诊系统,该系统基于微信小程序,编制了数据收集端口,用户登录注册即可使用。慢性创伤伤口智能诊断系统规范了慢性创伤伤口治疗,生成相应的诊断治疗软件,形成系统、规范的慢性伤口标准化管理方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系统工具测量时间较短(2~6分钟),可有效缩短临床工作时间。慢性创伤伤口智能诊断系统可对伤口进行规范化评估,根据数据分析明确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为患者建立电子病例档案,方便后期资料查询、病历统计、后期随访、管理。
-
-
吴磊;
周济宏;
杨婷;
蒋琪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替代物在应用于伤口护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推广和规范人工真皮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人工真皮支架的相关文献,围绕人工真皮替代物的组织结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与临床应用展开综述,阐释人工真皮替代物在各类急慢性伤口护理上的优势。结果 人工真皮替代物可加速各类急慢性伤口(如深度烧伤、糖尿病足溃疡伤口、肌腱/骨外露伤口等)血管化进程,加快肉芽组织与类真皮组织,促进伤口愈合。结论 人工真皮替代物作为伤口护理的新兴材料,其临床效果已得到验证,可作为伤口护理的新方案逐渐应用于临床伤口护理中。
-
-
盖玉宁;
孙柯;
李亚楠;
郑喜灿
-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在伤口治疗中心轮转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按护理部轮转计划即该院4个院区89个病区89个科室轮转培训的104名轮转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东、西2个院区的2个伤口治疗中心分阶段进行培训。东院区采取常规带教模式(对照组,52例),即以伤口治疗师带教、工作坊练习、临床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西院区由伤口治疗师采取以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为主体的带教模式进行伤口工作坊的练习和临床实践(观察组,52例)。4周后对2组轮转人员进行统一标准的考核,评价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在伤口治疗中心轮转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轮转人员培训后培训进度融洽性、首诊伤口评估准确性、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性和预见性、敷料运用的合理性、伤口照片留存的规范性和连续性、患者伤口愈合后制定的个性化健康宣教规范性、医护合作伤口案例医师满意度、案例汇报展示能力、《伤口护理实践原则》日志能力、模拟伤口处理情景展示护患人际沟通能力及给患者提供辅导和咨询能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慢性伤口护理标准化干预模式进行轮转人员的培训使各院区的伤口轮转人员在伤口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护理方面不仅达到了接诊案例多样化的直接技术能力,有效提高了伤口轮转人员的培训效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轮转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专业认同感也在逐步提升,医护合作信任度和满意度上升显著,在专科人员培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
-
王静;
陈亚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加温涡流式冲洗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骨科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科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创面处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温涡流式冲洗联合VSD干预。比较两组的创面肉芽评分、创面疼痛程度、肉芽组织覆盖情况、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创口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创面肉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创面肉芽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及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两组的TNF-α、hs-CRP及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口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外科创面处理干预基础上再给予骨科慢性伤口患者加温涡流式冲洗干预和VSD干预,能够明显加快患者创面的愈合及恢复速度,更大程度上缓解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
-
黄正有;
卫成威;
吴桂英;
刘汉坤;
陆少玲;
戴德栋;
叶燕平
-
-
摘要:
目的探讨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下肢溃疡慢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下肢溃疡慢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红光垂直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疗效、创面面积缩小率、相对愈合速率以及干预前后伤口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3、5、7、10 d后的创面面积缩小率分别为(9.31±3.08)%、(25.18±7.96)%、(50.15±15.46)%、(61.07±19.31)%、(71.77±22.51)%,均高于对照组的(7.11±1.79)%、(15.82±4.12)%、(26.94±8.31)%、(48.77±9.19)%、(56.73±11.9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3、5、7、10 d后的相对愈合速率分别为(23.56±7.02)%、(24.59±8.01)%、(25.39±8.19)%、(30.52±9.21)%、(36.16±9.12)%,均高于对照组的(14.69±4.87)%、(14.85±4.88)%、(14.98±4.92)%、(23.83±6.98)%、(28.98±7.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3、5、7、10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溃疡慢性伤口患者进行红蓝光交替照射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减轻伤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
耿翡;
曹松梅;
柏素萍;
封蔓;
贾莹莹;
秦洁
-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抗菌银敷料对伤口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在伤口门诊就诊的有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慢性伤口病人共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湿性疗法基础上,试验组采用羟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对照组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病人伤口面积缩小率、伤口压疮愈合计分、伤口细菌生物膜临床识别指标发生例数、换药次数、治疗成本效益比和增量成本效益比。结果:试验组退出1例,对照组退出2例。治疗14 d、28 d,试验组伤口面积缩小率和伤口压疮愈合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8 d时,试验组伤口细菌生物膜临床识别指标发生总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伤口与试验组相比每多愈合1 cm2,需要多花费105.02元。结论:两种抗菌银敷料对治疗慢性伤口均有一定效果。与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比较,羟甲基纤维素钠银敷料效果更优,更具有成本经济效益。
-
-
谢光云;
薛新敏;
李升钦;
张飞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和探讨负压技术联合新型伤口敷料对临床慢性伤口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慢性伤口和压疮患者采取负压技术联合新型伤口敷料进行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实施评估→清创→填塞→负压吸引步骤处理伤口.根据伤口情况先行外科清创处理,选择新型伤口敷料填塞,联合应用负压技术,调节负压在-120mmHg~-130mmHg,24h持续吸引.观察病人护理前、护理第7天、第14天伤口愈合情况. 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负压吸引联合湿性愈合在治疗14d后,病人伤口基底黑色组织完全消失,红色组织由护理前的(45.29±41.56)%增加至(89.37±24.16)%.伤口面积、伤口深度及基底组织性质在护理第7天、第14天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Braden评分指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指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通过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新型伤口敷料,并配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慢性伤口的愈合,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杨小玲;
王卫平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传统换药方法与湿性换药方法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共计患者165例,伤口269处.采用患者家属及患者自愿的形式分为传统换药组及新型换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后情况,以患者伤口愈合或出院为终结.结果:采用传统换药者治愈伤口46处,治愈率26.58%,伤口好转59处,好转率34.1%;伤口未愈合或恶化者68处,未愈率39.3%.接受湿性愈合理念,使用新型敷料组治愈伤口38处,治愈率39.58%;伤口好转46处,好转率47.9%;伤口未愈合或恶化者12处,未愈率12.5%.结论:新型换药组治愈率及好转率明显高于传统换药组.
-
-
匡栩源
- 《2016年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评价近十年来高压氧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疗效循证医学研究进展.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hrane数据库中关于高压氧治疗慢性伤口的循证医学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归纳.结果:共查到有关治疗系统评价文章5篇,涉及糖尿病足、动脉性溃疡、钙化、难治性血管炎性溃疡、难治性骨髓炎.结论: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促进疾病的康复,高压氧治疗动脉性溃疡、钙化、难治性血管炎性溃疡、难治性骨髓炎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
张朝晖
- 《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目前,慢性伤口的高发病率、高费用已经成为医疗保健的一大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伤口源远流长、疗效可靠,简便廉验,尤其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慢性伤口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及鲜明的特色。去腐生肌、偎脓长肉、肌平皮长成为共识的慢性伤口愈合规律。我国著名疮疡病学家李竞教授认为因为外表损伤能够使体内出现阴阳失衡、气血运行紊乱的一系列症状,而导致表现这些症状的病理因素则是无形之邪,是不可见但确实存在的。辨证时需通过整体辨证,首辨邪之阴阳,“疡科辨证,首重阴阳”,其次辨吉凶顺逆即善恶,来判断邪之深浅。无论何种辨证,李教授强调,必须把中医思维作为主体思维,以中医的视角进行评估,使得辨证与施治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在临床中起到良好的疗效。而化腐再生法乃继承李竞教授之“去腐生肌”法,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对于以糖尿病足为代表的慢性缺血性伤口进行综合治疗的一种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化腐再生法是从整体出发,以调动患者自身正气为根本,采用独特的酶制剂对创面局部变性坏死的肌腱、筋膜进行选择性液化并使之排出体外,同时结合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内服以及生肌油膏制剂偎脓长肉,在促进局部血液灌注的前提下改善创面生长环境,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
-
Zhao hong;
赵鸿;
王晗
- 《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自身对照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临床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rn 方法:以无抗凝剂的无菌真空玻璃试管采集患者自体静脉血10ml或20ml,放入离心机内以3000转/min速度进行对角离心10min;取出试管中间凝胶状初级产物,挤压成膜.平摊于伤口上,使用透明膜进行固定,1周后揭除透明膜清创换药,记录伤口性状、面积或体积,10天为一个治疗周期.以此方法治疗慢性伤口12例,比较治疗前后伤口床征评分、伤口面积、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指标变化.统计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rn 结果: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前后在伤口床征评分、伤口面积改善、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上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rn 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于促进慢性伤口愈合有显著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
-
胡静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护理中湿性敷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敷料,研究组患者使用湿性敷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伤口护理中应用湿性敷料有利于加快伤口的愈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
武化云;
李娟
- 《2016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五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造口治疗师在临床慢性伤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造口治疗师在全院开展系列培训,包括理论授课、技能培训、现场会诊指导、举办个案讨论等形式,对慢性伤口集中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进行培训.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造口治疗师未培训前全院上报的225例慢性伤口为对照组,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培训后的286例慢性伤口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效果. 结果:培训对象理论考试以及操作均较培训前有显著进步(p<0.01).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愈合率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造口治疗师在临床慢性伤口管理中发挥了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及顾问等角色功能,不仅提高了临床护士对掌慢性伤口认知及管理能力,而且给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对促进我国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
黄玲英;
罗建武
- 《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伤口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感染性伤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皮维碘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率85.3%,总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77.5%)(P<0.01或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和显效时间分别为(16.2±5.3),(7.1±3.2)d,对照组分别为(25.1±7.4),(11.8±4.7)d(P<0.01).结论: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痊愈快,疗效显著.
-
-
王静;
杨亚平;
方莉娜;
范志敏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疾病谱的扩展,慢性伤口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医疗体制等原因,患者无法全程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诊疗,待原发疾病稳定后患者需向社区医院转诊.因此,社区护士承担起更多的慢性伤口护理工作.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认证条例中要求医疗机构在提供同质服务时必须做到:病人在任何医疗区域所得到的服务是同一水平的,具有相同护理需求的病人得到的护理服务是同一级别的.即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和二级、三级医院就诊时所接受的医疗技术水平应该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