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5-04-24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杂志社

会议文集: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城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由于其危险因素和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乳腺癌将是中国妇女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而手术为患者切除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化疗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或转移,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疗效,70%-80%的癌症患者需要化疗,同时,化疗的副作用也往往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室乳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均在家里休养,而优质护理延伸服务让患者在家也得到了专业的护理、健康指导,本科室从2013年逐步对化疗间歇期在家休养的患者优质的延伸护理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 摘要: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和成人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病住院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大负性事件,会给儿童带来负性情绪体验和能力、行为等诸方面的退化.孩子生病,必定会有身体的不舒服,加之打针、吃药,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有些孩子特别害怕住院治疗,害怕医护人员,易产生恐惧心理.为此,本科根据代币法兼顾行为强化和认知方法的优点,及其在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领域的矫正治疗效果,特制订“代币制奖励疗法”。“代币制奖励疗法”就是通过一定的奖励系统,对孩子预期发生的良好行为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矫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增加行为依从性。代币制奖励疗法可以增加患儿的遵医行为、矫正不良行为、和谐护患关系,该方法的实施有效拓宽了健康教育范畴和儿童心理护理概念,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结合提供了新的方式,代币制奖励疗法是使患儿达到良好行为的有效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效果是良好的。
  • 摘要: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因病情重、治疗时间长,副反应多且严重,治疗效果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其在住院治疗期间常常表现出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肿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常常需要专人陪护,研究显示,高效的照护行为,可增强患者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同时,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照护者间的有效沟通与配合对帮助患者及家庭正确应对疾病压力,促进治疗护理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治疗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刚确诊、首次接受肿瘤治疗以及疾病进展期的肿瘤患者对陪护的需求更高,在中国,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一旦家人患肿瘤,亲属都希望给予最好的陪伴和照顾,表达对患者的关心,期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家属被认为是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最好的精神支柱和生活照顾者。但随着本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突出的老龄化社会结构和独生子女、双职工家庭结构,使家庭承担患者住院照护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职业陪护现象日益增加,尤其是需要长期照护的肿瘤患者正成为职业陪护需求的重要人群,因此,本国住院肿瘤患者的照护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2010年中国卫生部在全国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尝试建立以医院为主体的住院患者照护模式,规范住院患者照护服务行为。但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医疗保险、费用、制度等政策性支持因素影响,目前本国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住院患者照护模式。此外,研究显示,护士与患者感知的照护行为内涵常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护士的工作不被患者认可和理解,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肿瘤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对照顾者的照护需求也更复杂多样,准确了解其照护需求对完善住院照护模式,协调照顾者、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的配合,有利于更好的满足患者的照护需求。目前本国还缺乏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对照护服务需求,对照护者角色功能期待等方面的研究。因此,了解住院肿瘤患者的照护现状,患者对照护服务的期望,以及存在的差距,对发展本省住院肿瘤患者照护模式,提高照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已经不再停留于纸笔,从电脑到手机,各种新媒体平台以及全新传播方式使得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大大提升.2014年中,微信用户超过8亿人,每天有1.5亿人同时在线.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也异常活跃,在2014年底已经超过580万个,并且日增长数为1.5万个.微信已成为继微博之后最受大众欢迎的社交平台之一,从内容营销的角度看其背后蕴含巨大的传播价值。作为专业的健康维护者和健康知识传播者,医务人员对患者和普通人群的健康宣教也不可避免的需采用新的平台提升知识传播能力。根据这一趋势,本院也从2014年10月开始试点推出微信公众号进行专科疾病健康教育。
  • 摘要:专科护士指在特殊岗位工作,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并完成了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认定合格的注册护士.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专科护士在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自2001年中山大学开设造口治疗师学校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科护士培养机构以来,在政府和各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专科护士队伍迅速壮大.目前,规范专科护士的培训与使用,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已成为国家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研究以三级甲等医院为切入点,调查其在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方面的现状,以期进一步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国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依据。
  •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护理服务的质量、安全、效率与满意度.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由于各种传统管理的观念和认知的偏差,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理念与行为仍存在诸多问题.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通过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找出根源问题,着眼于改进系统过程,改进工作流程、完善制度和执行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以避免同类结局的发生.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五大因素,即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料(原材料)、环(工作环境)、法(制度、方法);每一部分内容对应现场生产管理的某一具体环节或内容,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量化性管理系统,保证各环节协调进行或开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为企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升带来显著效果。基于“人机料环法”原则的RCA分析应用于护理管理实践活动中,有助于集思广益找出影响护理质量的系统原因,并针对护士风险评估能力不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护士长科学管理意识不强,护理质量检查方法不科学,后勤支持系统保障不到位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重点在整个系统及流程的改善方面。
  • 摘要:老年病房常年保持着60-80位的人工气道患者,分布在不同科室,如何提高人工气道护理管理水平,将人工气道护理工作做到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强化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人工气道护理工作规范的落实,本部于2013年2月下旬成立了人工气道专项小组,制了人工气道护理标准,进行了人工气道理论和操作的系统培训,对人工气道患者护理的全面管理,检查和监督,有着很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气道并发症的发生,也为人工气道的护理科研提供了宝贵资料。
  • 摘要:走失是指住院患者在完成住院手续后至完成出院手续前,或门诊及急诊患者于本院就诊期间,未经主管医生同意,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出走、失踪事件.走失的发生,对患者、家属、医院以及医务人员都有一定的危害.神经内科常见病种如:痴呆、脑炎伴精神障碍、帕金森病精神症状、卒中后定向力障碍、记忆力减退、酒精中毒、某些药物所致等,导致患者极易发生走失.走失的护理重在预防,而不是等待走失发生之后才想办法解决,患者走失一旦发生,给护理人员和患者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使走失发生率下降。为有效避免该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要完善护理工作监察机制,更重要的是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都应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专科业务技能,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值得信赖的就医环境。.
  • 摘要:长期以来,公立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专业职称与岗位技能不匹配、职业目标不明晰的现象.倡导能级管理是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的新的管理思路.实施护士能级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其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管理的动态性与灵活性.结合医院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护士培训现状,自今年起,本院提出了以“三定”管理(定员管理setting personnel management、定向培养setting directional training、定能分级setting ability classification)为核心的护士培养模式,有序、有效调配护理人力,优化护理人员结构,提高护士专科化水平,促进专科护理队伍健康发展。
  • 摘要: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病人提供完整而又有效的途径.但由于患者及家属极其缺乏PICC置管及导管日常维护的相关知识,护理依从性较低,从而影响置管效果.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路径表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及围管期中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 摘要:微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近年来开始广受关注,它可以迅速将学习的注意力短时间内进行有效集中,完成知识建构,并以多种媒介作为传播渠道,促使学习者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为了满足护理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结合微课程的优势,本课题尝试着将微课程应用于医院护理实习生教学中,设计开发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微课程,并进行小范围应用,评价微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摘要:传统意义上,在患者出院后存在于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便结束了,患者仅能从复诊中得到相关信息,但这种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延续性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能够使病人在出院后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服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避免了由于疾病的再次恶化、加重而导致的再入院,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院造口治疗师通过治疗197例慢性伤口及造口患者,发现患者出院后存在一系列问题,可以归纳为家庭护理不当、伤口未愈出院时未能坚持复诊、院外缺乏专科护士、缺乏新型敷料和用品、家属知识信息缺乏、经济负担重六个问题,通过建立档案、电话随访、网络传送照片、预约复诊、新型敷料纳入医保等系列延续性护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效果良好。但仍存在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主要为成立本院伤口造口专业护理团队、普及伤口、造口护理方面的新知识、定期实施家庭访视、定期举办造口联谊会。延续性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伸,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的随访与指导。慢性伤口是愈合时间超过2周及以上的伤口。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伤口为压疮,造口则伴随患者至少半年甚至终身,多数患者当疾病治愈或明显好转后出院,此时压疮等慢性伤口还没有愈合,造口并发症则会出现在术后任何时期。住院期间,慢性伤口及造口并发症均由造口治疗师治疗,出院后患者面临压疮加重、造口并发症复发,伤口治疗与监测信息中断,敷料使用与专业知识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传统意义上,在患者出院后存在于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便结束了,患者仅能从复诊中得到相关信息,但这种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因此,用以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的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后续治疗与延续性护理很是需要。
  • 摘要:由于糖尿病发病人数的增长,以授权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有研究指出病人可以更急积极的来参与疾病的管理,进行更好的资源合理分配,更有利于病人自身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在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如经过一年的干预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的人数从32.7%上升到45.8%,糖化血红蛋白大于g%的人数由10.5%降到4.3%,病人入院的次数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自我效能除生理锻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和研究结果一致,其组间p值0.016。这充分说明了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优越性,生理锻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首先,病人时间的限制,由于工作等其他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理锻炼,其次生理锻炼需要长期的坚持,这对病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病人出院半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在自我效能方面不存在差异,这和叶会玲等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是在自我管理方面的遵医服药方面仍存在差异,这说明以该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印证,也可能与该研究投入的人力较少有关,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扩大样本量,增加随访时间等。
  • 摘要:为完善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提高临床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会议通过了设置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方案,并批准从2011年起各高等医学院校可开始招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是培养拥有专家才能、在某一专科或疾病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评判性思维和职业情感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强化,师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培养方案、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提出要明晰培养目标,加强师资建设,以及优化培养模式。
  • 摘要:随着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中华护理学会重新加入国际护士会及护理科技奖的评审等,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拓展专科护理也是重点专科建设、优质护理开展的重要方面.为了切实改变长期以来以基础护理和医嘱执行为主要内容的护理现状,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体现护理专业价值、调动和稳定护士队伍,本院根据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优质护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要求为标准,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要求,按照“立足临床、整体推进、分层建设、患者受益”的总体思路,将专科护理实践要求与岗位管理结合,形成了专科化临床护理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专科护理的开展,促进了临床护理实践的改善,深化了优质护理内涵。
  •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保障部门,是外科的"心脏",整个外科系统的运行是否有效,取决于手术台的利用率.外科首台手术不能准时开台,导致等候时间过长,接台手术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正常开展,造成手术室资源浪费.为了确保首台手术能准时开台,充分利用手术室有限资源,本院于2014年8月开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首台手术准时开始实施干预管理,取得显著效果.
  • 摘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活动团队,通过头脑风暴、团体合作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进行的质量持续改进活动.非计划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出的行为,也包括患者转运途中或医护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2013年5月本科室在护理部的带领下,开展了以"降低妇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满意的效果.
  • 摘要: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尽管已经很努力,但仍然避免不了会有一部分患者失访。对于由于护士原因而导致的失访,排班护士长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排班时要全面了解手术进程以及护士去向,对于器械和巡回护士无法访视的患者,及时安排专人访视。随着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也为术前访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果到病房访视不到患者,可以从信息系统调取患者的信息,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化验结果进行浏览,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对于失访患者,宣传手册也可以替代护士进行术前宣教,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的手术配合。
  • 摘要:静脉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应用最多的护理技术实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无菌操作技术,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正步入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快速发展轨道.但临床静脉治疗过程存在诸多隐患,从事静脉治疗的医护人员未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王红敏等研究发现: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从事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TOT培训模式,为医院培养了一批静疗教练,进而带动整个科室静疗水平的提高,推进全院静脉治疗护理的专业化,在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大范围推行专科护士培训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培训措施。
  • 摘要:专科护士是具有某一领域的工作经历,并经过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化培训,能熟练运用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专家型护士,同时承担着促进学科发展的重任。手术室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才专业化培养的重要性。基础性课程可以减少比重,但是一味高标准、高水平的课程也并不具有普遍实用性。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立足大纲,并结合培训对象的专业水平与需求、培训目标、医学发展的趋势等制定和改进培训课程,以期达到较满意的培训效果。
  • 摘要: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有临床科室32个,护士数量831人,由于各专科收治、病种不同、病人病情轻重程度不同,所以各科患者对护理需求不一,护士承担的护理风险系数、技术难度、劳动强度有千差万别.传统的护理人员配置方法仅仅使用床护比唯一的配备标准,已不能适应本院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弹性调配要求.为此,本院基于HIS(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了护理工作量统计研究,并按工作量大小将全院病房(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分成A、B、C、D四类,利用病房分类进行人力配置和护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 摘要:手术室是外科手术和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基地,是集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的人员于同一平台工作的复杂场所,其护理管理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手术患者安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实施科学、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是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预后的基础与根本。随着持续质量改进的深入开展,如何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并持续改进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以Donabedian的“结构一过程一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依据,实现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 摘要: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重点突出电子病历、护士工作站等His的开发应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和改善临床护理文书工作的信息化及自动化建设,从而降低护士工作量、减少差错、提升护理服务内涵与质量、改善医院管理。本院借助HIS系统平台,开发建立了住院病人护理风险评估系统,于2008年开始实施,并在2014年完善更新,增加了跌倒、压疮等风险评估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是在临床条件下进行的,虽然样本量不足,但数据足以表明,该系统可显著节约成本、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出错情况,使护士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为患者直接的护理中。同时质量控制人员定期或随时从局域网上查阅病历,了解护理评估的及时性、准确性,发现问题,即时信息反馈,督促其及时修改纠正,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护理人员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做好环节控制,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积极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智能风险评估系统促进了风险管理的效果。
  •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病程迁延反复,多数患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带病生存,加之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是利用信息化工具,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登门造访等方式进行的一种开放式、延续式护理形式,它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评价SLE患者的质量最常用的还有SF-36量表。该表是普适性非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代表生活质量的测评工具。实施延续护理后SF-36其余维度得分提高(P<0.05 )说明加强对出院患者饮食、药物、休息和运动等方面的指导,能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病情恶化出现再住院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减少卫生服务成本的目的。
  •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观念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患者的满意度已成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研究表明,医院床护比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即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医院,护理质量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人员工作超负荷、身心疲惫等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指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应以患者实际需求能否被满足为依据。因此,如何合理动态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满足患者护理服务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已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范的以患者护理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的方案。分别对本院2012年9~12月1300名住院患者及2013年9~12月1300名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动态调配使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 摘要: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服务质量上.护理服务是广义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要素,具有服务活动的基本特性.护理服务又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活动性的商品,因为它的无形性,所以质量的保证较为困难.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是服务质量研究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可操作性。既可以对服务质量提供过程进行诊断还可以来判断顾客的满意程度。因此,本研究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应用到护理领域,找到护理服务质量的差距并将其尽量缩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利用差距分析模型分析护理服务质量,能够找出服务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发现合适的方法去缩小差距。正像一些西方学者总结的那样:差距分析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发现服务提供者与顾客对服务观点存在的差异,明确这些差距是制定战略、战术以及保证期望质量和体验质量一致的理论基础。
  • 摘要: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科学管理,不仅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实践.建立科学的护理人员分级岗位管理,实现护理人员能岗对应是合理使用护理人力,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管理者应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公正的分配制度、正向的激励机制,逐步完善稳定一线护士队伍,促进医院长远建设与发展的制度设计。本院于2014年1月起,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基础,以建立护士分级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岗责明确、能级对应、公平公正、优绩优酬的基本原则,建立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体系,配合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
  •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医院的职能要求也进一步提高,PDA的使用也会从大的医院延伸到常规的社区医疗服务场所,很多功能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一线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护理人员当中的接受情况。研究结果显示:PDA在提高护理效率、保证护理安全方面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也使得护理人员能普遍接受PDA的工作模式,但PDA的一些缺陷也让护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要完善和改进这些缺陷,PDA必将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虽然对压疮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清晰的阐述,但临床护理中压疮预防的执行效果仍不尽人意,依然是较为棘手的问题.各级各类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对压疮的预防都非常重视,但在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层级的护士在执行压疮预防措施时,认识上的差异很大,随意性很强,基本上处于经验性决策阶段,究其原因是压疮预防措施没有严格模式.本研究以PDCA循环为指导对压疮预防的护理质量进行控制,修订了压疮预防护理常规。不仅强化了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规范了压疮预防护理行为,提高了压疮预防效果,而且在参与压疮预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压疮预防意识得到了强化,压疮预防行为也得到了指导和培训。当前我国状况是患者出院后几乎都由家属承担照顾任务,这也为在居家护理中患者的压疮预防打下了良好基础。
  • 摘要: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跌倒的分类,只要是出现突发的、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就可以定义为跌倒.在美国,28%-35%的社区老年人和30%~50%医疗机构中的老年人每年至少发生1次跌倒.跌倒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成本和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预防跌倒不仅具有重要学术研究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受病情和治疗因素对机体功能以及身心状态的影响,以及被动适应陌生的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跌倒的发生率约为社区人群的3倍,面临着较高的跌倒风险。采取集危险因素评估、患者教育、环境评估与干预、肌力及平衡训练、药物干预于一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高危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201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从公共卫生角度总结了国内外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的证据和经验,显示出我国政府对老年人跌倒的重视。我国对跌倒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正逐步兴起,但预防跌倒的方法选择缺乏标准性和规范性,缺乏跨学科、多领域、长期追踪的科研结果,尚未形成一个评估、预防与干预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在借鉴国外预防跌倒的方法基础上,采用循证实践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积极的探索,开展充分和有效的应用循证实践。
  • 摘要: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最前线,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转运过程中管理稍有疏忽,就极易发生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如何有效的提升和改善急诊科的管理工作,也就成为目前急诊科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当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要求不仅要衔接好医疗服务过程,要设计和实施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在医务人员之间进行协调的程序,还要保证医疗护理信息随患者的转移而传递,保证患者住院、转科、出院、转院后的连续性医疗服务等,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患者得到全程、有保障的护理.自2011年开始,将住院病人交接质量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通过新的管理思维及管理理念,拓展了护理质量管理的范畴,加强对急诊护理的交接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 摘要:品管圈活动是活动小组自发组织的,通过团队合作,应用多种品质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圈员在辅导员和圈长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地运用品管工具发现、寻找要因、正确拟定对策并实施,以达到预期效果。国内许多文献报道,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次品管圈活动结果表明,通过应用品管圈使因Ⅱ型呼衰重回PICU需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从7.14%降低到2%,较好地预防和降低因Ⅱ型呼衰重回PICU发生需呼吸机治疗发生率,降低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并减少相应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医生、护士、家属、检验科人员共同参与,让圈员们充分意识到在活动过程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全体圈员积极出谋献策,认真落实各项对策,最终达到目标。
  • 摘要: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十二指肠粘膜层和肌层的缺损.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其临床特点,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对治疗疾病的自信心也明显下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对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欠缺,由于十二指肠溃疡是慢性疾病,常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患者在应对慢性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包括对症状的管理、治疗的监测、行为和情绪调节,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和干预措施,从被动管理疾病到主动参与疾病自我管理,可以预防危险因素,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减少疾病的复发。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中等偏低,患者的文化程度、自我效能和工作压力对自我管理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提示在实行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时,应做到因人施教,注重患者关注的信息,做好反馈。同时注重患者心理素质,使其树立学习和掌握自我管理的态度和信心,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另外,因学者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这一群体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甚少,今后可以增加样本量,从生物、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全面研究影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为更好的进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提供依据。
  • 摘要:烧伤是人类最具有毁灭性的损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人寻求烧伤救治.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由于体液渗出常造成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求患者应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监护、吸氧、液体复苏等有效的对症处置.但由于其突发、紧急、危重的特点常造成医护人员在临床急救过程中手忙脚乱、工作无序,甚至贻误了抢救时机,直接影响预后.此外,各护理单元对急救车内物品摆放秩序各不相同,各科急救车内容物无序摆放引起抢救时忙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优化流程、建立有效的救治预案,能够使急救工作快捷、有序,忙而不乱,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为确保整个急救过程的及时、顺畅、配合有效,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急救效率,自2011年10月起,特针对此类患者设计了护士双人急救流程,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护士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护士人力应对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课题.而护士培训在更新护士知识、完善护士职业生涯发展,拓展护士能力,提升自身储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医院管理领域越来越得到关注.目前国内护理尚没有一套科学成形的护士分层级岗位培训体系,本研究旨在采用培训需求分析法调查不同层级护士培训需求,从而为规范化护士培训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层级护士培训需求各不相同,N1级护士在交流与团队协作、临床实践技能上培训需求高,更符合低能级护士的成长需求和特点,N2级护士在科研、沟通与交流方面培训需求高,而N3护士对科研的需求更高,医院管理者应针对不同能级护士采取针对性和满足个人需求的培训,以提高不同能级护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建设护理人才梯队。
  • 摘要:重视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可以优化护理人员结构,提高和保证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准确评价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并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合理培训临床护士,使之具有符合临床要求的工作能力,是我国众多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国内学者刘明研究的"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将护士核心能力分为7个维度,包括批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和教育咨询,涵盖内容广泛、描述具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中.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新护士的在职培训提供参考与依据,帮助她们尽快掌握临床护理技能,适应新角色、新环境,促进新护士能力的全面发展。但在培训形式和师资方面本研究尚未涉及,建议可根据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式,将课堂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以便更好的完成培训工作。另外,还可将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方式调整,将他评与自评的形式相结合,以便系统、准确的呈现新护士核心能力水平。此外,由于本次培训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束后,在此后的新护士在职培训中已全面应用。
  • 摘要: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依赖透析弥散和超滤的原理,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及多余水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腹膜透析治疗多数是在家中进行,需终身治疗.延续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本透析中心自2008年起设立腹透随访门诊,近年来不断开展多形式的延续护理,2014年腹透护理团队对腹透患者实施家庭访视、电话随访、门诊预约随访等6种形式的延续护理,以提高腹透患者的透析质量,取得良好效果。开展多形式相结合的延续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灾难的高发国家之一,灾难发生的高频率和复杂性要求救援医学人员的高素质。急诊科护士作为灾难医学救援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灾难护理知识是能否提供高质量急救服务的前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灾难知识与技能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培训意愿和需求较高,应着力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和救援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规范化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依据。
  • 摘要:PICC为患者提供一条有效的化疗药物治疗及长期静脉输液的静脉通路,从而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刺激,避免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及组织坏死.它在体内最少可留置一年,不但可以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还可以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出院后带管回家,无人监管输液管路,加之患者对置管认识差,易导致PICC导管移位,脱出,发生率6%-10%;肘部屈曲时,导管外露部分易随着皮肤牵拉发生弯曲、打折,长期打折易造成导管断裂,渗液,发生率8.33%.长期透明贴膜贴敷,易引起皮肤皮疹,严重者甚至感染发生,从而丧失了留置PICC意义,患者除了化疗输液和常规健康教育在医院进行,时间短,其余大部分时间则回归家庭,出院延伸服务是利用现代化工具,如通过微信,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一种开放式,延伸式护理形式,它保证了住院与出院后的护理连续过程。近年来这种护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带管回家患者定期进行微信随访,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导管认知;有利于防治并发症发生,而且本方法快捷简便,是延伸护理中一项即经济实惠又快捷的干预方式,患者容易接受。因此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学价值,各专业健康宣教都可使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设计仍不够严谨,对混杂因素控制不足,难以避免试验结果偏差,因此,本研究结论需要更大的样本,更严密的科学研究来验证与支持,具体操作方法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 摘要:新毕业护士作为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等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有研究指出,工作局限于某个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不利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发展,影响其个人的职业规划与成长.通过本次调查,轮转护士对本院护士长总体上评价较好,认为护士长管理水平、技能、亲和力等方面能力较好。但在班次安排、能否公平对待轮转护士、轮转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沟通情况等方面评价较低,说明护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改进排班方式,尽量采取自主排班的模式以满足轮转护士对个人时间安排的需求,工作、生活中应一视同仁,将轮转护士视为本科室成员,加强与轮转护士的沟通。
  • 摘要:目前,由高风险作业、交通事故以及意外事故引发的创伤患者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创伤外科的重要问题.在所有创伤中,多发伤由于病情严重、病变迅速,往往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该类患者的急救更需要分秒必争,尤其在创伤后的第1个小时,医护人员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对患者进行创伤评估,是实施确定性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前提之一。目前,应用于多发伤的创伤评分日益普及,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对患者评估时,漏检、误判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病痛,严重时更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本院于2012年对多发伤患者采用分时段IRTS评分法(Multi-stage ImprovedRevised Trauma Score-MS-IRTS)来协助救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卫生服务质量改进是近些年来全球卫生体系内外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患者参与患者安全(Patient for Patient Safety)"作为WHO推出的促进患者安全的重要行动项目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我国近年的《国家患者安全目标》也将"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纳入其中.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利弊共存,对患者参与安全内容的认知有所侧重。医护人员应当谨慎辩证性地看待患者参与患者安全问题,把握好患者参与的程度,采取“审慎支持决策性参与、积极鼓励照护性参与、呼吁理性诉求性参与”策略,正确引导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充分发挥患者参与安全的有利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安全。此外,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参与安全现存困难主要在于患方及媒体相关因素,应当呼吁媒体客观报道,加大患者对医方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参与意愿及参与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安全。
  • 摘要:近年来由低年资护士(工作≤3年)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呈上升趋势,因此被视为高危人群,加强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迫在眉睫,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是事故发生的三大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指人在发生事故时的具体行为,是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事故的关键策略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不安全行为的发动与实施者的自我安全意识、日常行为习惯和己具备的安全知识密切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指运用技术技能、教育培训和管理手段,从根本上采取预警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提供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安全。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表现为临床实践环节的违规操作,而不安全行为共同因素影响。杜邦因其安全表现和业绩,被评为美国最安全的企业之一,杜邦STOP系统是杜邦公司根据内部200多年来伤害原因设置的,可以帮助员工改变不安全行为、培养观察和沟通技巧,有效预防伤害。因此在低年资护士安全培训中引入杜邦STOP系统,通过观察和纠错的反复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安全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更好地坚持安全行为和明确需要改善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借助安全经验分享,提醒安全操作,互助管理,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将不安全事件减少到最低限度。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2010年3月刊登在新英格兰杂志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9200万,成为糖尿病大国.为应对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日益庞大和由此带来的经济及医疗负担,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训.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无统一的糖尿病专科护士选拔、培训、考核及认证的标准。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建立糖尿病专科护士首次认证评价指标,而指标框架的构建以“知信行”(Attitude Skill Knowledge 1 ASK)理论为指导,该理论模式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Mayo)等于19世纪60年代提出,指出知识、态度和技能之间的递进关系模式,认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态度是获得技能的动力,获得技能是目标。本研究一级指标既涵盖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核心能力又考虑了个人特质;二级指标中,对每一项有具体要求,可较为系统且全面的评价糖尿病专科护士。
  • 摘要:日间手术的开展在国外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已发展为很成熟的管理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有40%-50%的手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所以,日间手术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院、社会,都是有益的。本研究思路和成果已获得医院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但在我国的开展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后期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建立日间手术患者护理病历书写平台,目的在于将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重点在网络上同社区护士完成工作交接,将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确保患者出院后突发紧急情况在短时间内得到合理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充分有效地利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通过合理管理,高效执行,真正使患者得到快速、安全的救治,优质的护理服务。
  • 摘要:本院肿瘤科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包括疼痛评估、标准化语言疼痛模板的录入、疼痛分值的动态曲线展示等系列疼痛评估和记录的功能。它的应用节省了护士对患者疼痛的评估和记录时间,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到患者身边,实施护理照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护士对患者疼痛症状的评估更加规范化。数据化和程式化的疼痛管理不但可以强化低年资护士培训,而且有助于护理管理者进行质量控制,优化了护理管理手段。
  • 摘要: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骨关节炎等常见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有研究显示,在105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有36%的患者是由于医生限制其住院天数而提早出院的,而此时患者的功能尚未完全康复.出院指导是患者获取康复知识的主要途径,患者出院后,缺乏有效、便捷的途径获取康复知识.有的患者回家后由于疼痛、康复意愿低、家庭支持系统薄弱等多种原因而停止康复训练或不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从而错过了康复时机,延缓了康复进程。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对患者在康复过程的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监督,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