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9063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健康生活、中国美容医学、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等;敏感性皮肤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民、丛林、杨蓉娅等。

敏感性皮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9063 占比:99.54%

总计:49291篇

敏感性皮肤—发文趋势图

敏感性皮肤

-研究学者

  • 王学民
  • 丛林
  • 杨蓉娅
  • 谈益妹
  • 丁克祥
  • 丁宇
  • 何黎
  • 左夏林
  • 廖勇
  • 朱晓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远婷; 张慧; 崔伟
    • 摘要: 目的评价医用皮肤敷料贴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2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外用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因子凝胶和医用皮肤敷料贴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乳酸刺激实验、皮肤生理功能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乳酸刺激评分低于对照组,乳酸刺痛开始时间推迟;观察组经表皮水分丢失(TWEL)和皮肤pH值低于对照组,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脂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医用皮肤敷料贴联合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提高皮肤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冯睿; 蒋娟
    • 摘要: 目前对敏感性皮肤病的主要评价方法包括主观、半主观及客观评价。治疗主要是对可能的发病诱因进行健康教育、适宜护肤品的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拮抗剂、低强度激光等。本文就近几年敏感性皮肤的评估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邵成明; 闫婷; 陈婷婷; 葛永兴; 张敏杰
    • 摘要: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黄极光治疗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敏感性皮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强脉冲光联合黄极光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强脉冲光治疗,2组均于治疗5次后判定疗效。结果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5次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黄极光治疗敏感性皮肤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姚树兰; 卢彬; 谭兴友; 鲁楠; 刘香; 牛李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光电协同技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面部敏感性皮肤病患者8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光电协同技术治疗,每周1次,共4次。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时按4级评分法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完成后1个月、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完成试验。治疗组治疗2周、4周时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分别为(3.51±0.84)分、(1.54±0.7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6.66±0.9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7.32%)比对照组(2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光电协同技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安全、有效,可降低复发率。
    • 尹敏; 刘翔; 麦跃; 殷珊; 周佳
    • 摘要: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微针导入富血小板血浆对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9年4月-2020年5月在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非手术中心就诊的敏感性皮肤的患者72例,基于随机方法分两组,每组各36例,参照组患者行单纯性强脉冲光治疗,研究组患者均实施强脉冲光联合微针导入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主观症状(灼热、瘙痒、干燥)和客观症状(红斑、丘疹、肿胀、毛细血管扩张)及症状体征总积分变化、经皮水分丢失及角质层含水量的变化、乳酸刺痛实验结果变化、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患者主观感受及客观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100%。结论为敏感性皮肤患者实施强脉冲光联合微针导入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彭小悦; 代泳波; 郭盛; 粟绍丰; 上官凯; 孙大能; 张伟炜; 张乐华
    • 摘要: 近年来,湿巾因使用便捷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清洁护理,尤其是在疫情下湿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丙二醇是一种低毒性的化学溶剂,常作为保湿剂添加至湿巾产品中。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由于湿巾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湿巾中的丙二醇可能会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4]。并且有研究表明,大约有5%的人会对丙二醇产生过敏反应,这是由于丙二醇对皮肤具有较强的渗透力,长期使用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尤其是敏感性皮肤[5-6]。目前,测定丙二醇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7-8],GC-MS虽然能够很好地分离湿巾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但是成本较高。本工作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和色谱柱,建立了GC测定湿巾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含量的方法,以期为湿巾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 生活中,许多人对“敏感性皮肤”和“皮肤过敏”两个概念分辨不清,认为是一回事。实际上,皮肤过敏是指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在皮肤及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可由强酸强碱的化学试剂、狗毛、柳絮、化妆品等诱发。此外,很多人还会把类似的皮损症状,如玫瑰痤疮、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等当作皮肤过敏。
    • 王德辉; 姜晓勇; 卢珍玲
    • 摘要: 目的观察窄谱强脉冲光(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DPL)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12月诊断为面部敏感伴毛细血管扩张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DPL500 nm治疗(每间隔4周治疗1次)联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保湿,对照组仅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保湿,治疗3月判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3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2.2%。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PL治疗敏感性皮肤伴毛细血管扩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 梁虹
    • 摘要: Q: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塑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A:美塑疗法是近年来皮肤美容领域的新兴技术,同时也是经皮给药的一种新的突破,目前在临床应用方面,已经较多地用于面部年轻化、色素增加性疾病、生发、溶脂、敏感性皮肤、玫瑰痤疮等,未来还有可能有应用范围还会有新的拓展。
    • 赵云珊; 江月明; 鲁文嘉; 贾明明; 瞿欣
    • 摘要: 研究设计了3组基于不同皮肤刺激模型的人体测试,分别通过胶带剥脱法建立皮肤屏障物理性损伤模型,苯氧乙醇或辣椒素化学刺激原建立皮肤刺激模型,并结合主观自觉症状评分、客观非创仪器检测皮肤的生理学参数和光谱成像血流分析仪,系统性地研究了广藿香叶提取物对敏感性皮肤人群的临床皮肤舒缓和修护功效。结果表明,面膜中添加1%广藿香叶提取物可显著减轻苯氧乙醇引起的皮肤灼烧感和刺痛感(p<0.05)。使用含1%广藿香叶提取物乳霜30 min、1 h和2 h后,受损皮肤的经表皮失水率(TEWL)均显著减少(p<0.05),表明受损皮肤修复加速。通过TiVi 700图像可视化地比较和展示了1%广藿香叶提取物减轻皮肤红斑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