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56008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电力教育、煤炭高等教育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煤炭行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大会、第26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采矿工程专业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柴修伟、李回贵、王超等。
采矿工程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6008篇
占比:99.93%
总计:256175篇
采矿工程专业
-研究学者
- 柴修伟
- 李回贵
- 王超
- 赵明洲
- 刘磊
- 孙伟
- 屠世浩
- 张东升
- 张成良
- 汪理全
- 温良霞
- 苏德国
- 许国胜
- 丁昊
- 万志军
- 刘少伟
- 刘建兴
- 刘德峰
- 吕鹏飞
- 周英
- 席志渊
- 康钦容
- 弓培林
- 张吉雄
- 张电吉
- 张贤平
- 徐学锋
- 李志国
- 杨胜利
- 梁学勤
- 王坤
- 王成端
- 王文才
- 王英
- 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题组
- 翟新献
- 贾金龙
- 赵忠明
- 邢存恩
- 那青
- 郭文兵
- 韦四江
- CAO An-ye
- DOU Lin-ming
- HU Liu-Qing
- J.F.阿奇博尔德
- LI Xing-shang
- LIU Jian-xing
- LOU Xiao-ming
- PrastWG
-
-
许国胜;
李回贵;
苏德国
-
-
摘要:
现代工程具有社会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的特点,工程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就必须将专业教育与工程伦理教育融合改革,进行采矿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通过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课程工程伦理元素的分析,挖掘课程中工程伦理教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承担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
-
-
郭树勤;
梁华杰;
郭亚丹
-
-
摘要:
文章在阐述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策略,最后说明了西部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师人文素养”课程开发的流程。
-
-
赵明洲;
许国胜;
苏德国;
温良霞
-
-
摘要:
文章针对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动态变化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不匹配问题,基于OBE育人理念找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
-
张晓泓
-
-
摘要:
采矿工程专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专业,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兴趣,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更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产教融合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产教融合为背景,在课前学习阶段、课上学习阶段、课下学习阶段均融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培养,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
-
张峰;
张爱铭
-
-
摘要:
为响应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山西省教育厅"1331"工程中做好应用型高校建设顶层设计,积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展现新作为的要求.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实习基地难联系,实践时间和次数太少,实习经费不足等问题,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目的.
-
-
-
郭琦;
黄德镛;
耿元玲;
杜志锦;
杨洋
-
-
摘要:
文章首先说明了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瓶颈,最后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措施,包括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知识,转变课程体系;吸取名校课程经验,改革传统授课方式;增加实验实践课程数量,强化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增强双语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提高教材选择质量.
-
-
康钦容;
张卫中;
陈清运;
李志国;
柴修伟
-
-
摘要:
文章在分析改革背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意义,然后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策略,最后论述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成效.
-
-
-
-
-
黄炳香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本文结合采矿工业和本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材存在的问题.问题包括教材介绍的技术装备严重滞后于现场、缺少启发性与研究性、二维图形不利于采掘空间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偏少等,提出了完善采矿工程本科教材的思路和措施,包括及时更新教材介绍的采矿技术及设备、与启发式和研究型教学相适应、适当增加三维效果图和实物照片、配套相关的影像资料等.
-
-
-
张国强
- 《全国煤炭行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采矿业的生产技术、机械装备等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矿产企业对采矿类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得到提高,而实践能力则是衡量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中国职业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立足矿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就职业院校采矿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课题给出对策,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提出了建立学校教育与矿产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院校实验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
-
刘莉;
李勇;
明春宏;
黄滚;
葛兆龙
- 《2016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
| 2016年
-
摘要:
根据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社会和行业对人才新需求,确立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外高校采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基础,进行采矿工程本科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构建加强经济管理类课程和跨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联合国内外大型矿山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设立综合实验课程和虚实结合的实践平台,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基于全过程的课程考评方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批评性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
刘莉;
李勇;
明春宏;
黄滚;
葛兆龙
- 《2016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
| 2016年
-
摘要:
根据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社会和行业对人才新需求,确立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外高校采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基础,进行采矿工程本科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构建加强经济管理类课程和跨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联合国内外大型矿山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设立综合实验课程和虚实结合的实践平台,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基于全过程的课程考评方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批评性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
刘莉;
李勇;
明春宏;
黄滚;
葛兆龙
- 《2016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
| 2016年
-
摘要:
根据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社会和行业对人才新需求,确立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外高校采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基础,进行采矿工程本科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构建加强经济管理类课程和跨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联合国内外大型矿山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设立综合实验课程和虚实结合的实践平台,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基于全过程的课程考评方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批评性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
刘莉;
李勇;
明春宏;
黄滚;
葛兆龙
- 《2016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
| 2016年
-
摘要:
根据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社会和行业对人才新需求,确立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外高校采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基础,进行采矿工程本科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构建加强经济管理类课程和跨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联合国内外大型矿山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设立综合实验课程和虚实结合的实践平台,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基于全过程的课程考评方式,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批评性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