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22235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大家健康(中旬版)、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二O一一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雪琼、梁艳、阳幼荣等。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2235 占比:99.98%

总计:322308篇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发文趋势图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研究学者

  • 吴雪琼
  • 梁艳
  • 阳幼荣
  • 陈心春
  • 姚超
  • 张俊仙
  • 张新宝
  • 张翠英
  • 洪青青
  • 王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莉媛; 张冰松; 张更臣; 曹兵生; 李卓
    • 摘要: 目的评价胸膜厚度联合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纳入28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及21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组)。采用超声测量胸膜厚度,并进行外周血T-SPOT.TB,比较组间结果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二者是否为恶性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胸膜厚度、外周血T-SPOT.TB及二者联合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效能,并以DeLong检验比较其效能差异。结果2组间胸膜厚度及外周血T-SPOT.TB结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此二项均为判断胸腔积液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0.67[95%CI(0.60,0.75),P<0.05]及6.79[95%CI(4.44,10.39),P<0.05]。以胸膜厚度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AUC为0.71,截断值取0.55 mm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90.84%,特异度为45.08%;以外周血T-SPOT.TB鉴别诊断的AUC为0.72,敏感度为72.89%,特异度为70.89%;二者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81,高于单一指标(P均<0.01),敏感度为65.49%,特异度为83.10%。结论胸膜厚度和外周血T-SPOT.TB可用于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且二者联合可提高鉴别特异度。
    • 孙报增; 秦聪聪; 康文龙; 陈隆宇; 谢明阳; 毛自蕊; 姜东伯; 杨琨
    • 摘要: 汉坦病毒在我国主要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以高感染率、高病死率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由于灭活疫苗存在免疫效力欠佳和免疫靶标脱失等问题,近期研究方向主要聚焦蛋白的免疫反应性表位。表位是抗原分子的主要功能单位,可有效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随着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具有免疫反应性抗原表位的技术不断完善。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汉滩病毒糖蛋白表位的研究,从方法和应用2个方面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并总结当前表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 张新宝; 姚超; 洪青青; 韩波波; 方雪晖
    • 摘要: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6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31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抗酸杆菌(AFB)涂片,对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外周血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82.3%(51/62),特异度为80.7%(25/31),灵敏度明显高于脑脊液ADA(61.3%,38/62)、脑脊液TB-DNA(27.4%,17/62)、脑脊液AFB涂片(16.1%,10/6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来分析不同试验方法 的诊断价值,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ADA、脑脊液TB-DNA和脑脊液AFB涂片的AUC值分别为0.815、0.661、0.637、0.581.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作为可靠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 张新宝; 张妍蓓; 姚超; 洪青青; 韩波波; 张毕玲
    • 摘要: 目的 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在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胸腔积液患者112例,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76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36例.所纳入患者治疗前均行胸腔积液T-SPOT.TB、血T-SPOT.TB、胸腔积液Xpert MTB/RIF、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97.37%,74/76),高于外周血T-SPOT.TB(76.32%,58/76)、胸腔积液Xpert MTB/RIF(65.79%,50/76)和胸腔积液ADA(28.95%,2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25.22、76.45,P<0.01).胸腔积液Xpert MTB/RIF检测的特异度(100%,36/36)均高于胸腔积液T-SPOT.TB(77.78%,28/36)、外周血T-SPOT.TB(55.56%,20/36)和胸腔积液ADA(50.00%,18/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0.57、24.00,P均<0.01).胸腔积液T-SPOT.TB和胸腔积液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64.47%,49/76)低于胸腔积液T-SPOT.TB单独检测(97.37%,7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但特异度由77.78%(28/36)提高至100%(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P<0.01).结论 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胸腔积液T-SPOT.TB和胸腔积液Xpert Mtb/RI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 许婉华; 伍小英; 邓虹; 何刚; 张志坚; 谢敏娜; 刘志辉; 张言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在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海珠分所2018-2019年可疑结核病症状者行T-SPOT.TB检测的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将病例分成结核病者(A组)、其他肺部疾者(B组)和最后临床诊断为正常或陈旧性肺结核者(C组),应用x2检验比较分析各组间以及各组不同性别、年龄组间T-SPOT.TB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A组606例、B组104例和C组114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核病患者与非结核病患者(B组+C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10%和4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007,P<0.001);按青年(≤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年龄组分类分别予以比较,A、B、C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704例以ESAT6、CFP10分开报告阴阳性的实验结果中,报告双抗原阳性、ESAT6阳性、CFP10阳性和双抗原阴性的病例数分别为497例、55例、23例和129例.结论 可疑结核病症状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目前全球约为1/4,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4.5%),而且T-SPOT.TB检测指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阴性.
    • 张新宝; 周瑛; 姚超; 洪青青; 韩波波; 荣雪松; 张毕玲; 梅益枝
    • 摘要: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1-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临床诊断或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80例患者和36例非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胸水T-SPOT.TB、血T-SPOT.TB、胸水ADA、血TB-Ab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胸水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97.5%(78/80),高于血T-SPOT.TB80%(64/80)、胸水ADA67.5%(54/80)、血TB-Ab27.5%(2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胸水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91.67%(33/36)高于血T-SPOT.TB58.33%(21/36)、胸水ADA72.22%(26/36)、血TB-Ab55.56%(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水T-SPOT.TB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Zhou W ei; Y ang Guangtao; Xiang yingping
    • 摘要: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monocyte cytokin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n-hexane neuropathy patients induced by P0 protein,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utoimmunity in n-hexane neuropathy patients. Methods In May 2018, 5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diagnosed as n-hexane poisoning were selected as case group in Shenzhe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in 2017. 6 workers exposure to n-hexane and 6 workers without n-hexane exposure were selected as contac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ere isolated from venous blood. Results The number of spots produced by INF-γ and IL-10 increased after stimulation with P0 protein in case group,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act group. Conclusion Autoimmunity induced by P0 protein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f myelin sheath damage in n-hexane neuropathy patients.%目的 通过研究P0蛋白引发的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自身免疫在正己烷周围神经病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8年5月,选择2017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住院,并诊断为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的5名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6名正己烷接触工人、6名未接触正己烷工人分别作为接触组、对照组.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检测PBMC经P0蛋白、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 )处理后PBMC干扰素-γ (INF-γ )和细胞因子10(IL-10)的分泌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和接触组比较,病例组PBMC经P0蛋白抗原或PHA处理后,INF-γ、IL-10产生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SFCs)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PBMC经PHA处理后,INF-γ、IL-10产生的SFCs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PBMC经P0蛋白抗原处理后,INF-γ、IL-10产生的SFCs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0蛋白引发的自身免疫可能参与了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髓鞘损害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