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遥相关

遥相关

遥相关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1877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分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第一届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国际研讨会等;遥相关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章基嘉、黄荣辉、何金海等。

遥相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1877 占比:99.83%

总计:102048篇

遥相关—发文趋势图

遥相关

-研究学者

  • 章基嘉
  • 黄荣辉
  • 何金海
  • 徐祥德
  • 朱乾根
  • 管兆勇
  • 赵铜铁钢
  • 陈浩玲
  • 刘娜
  • 周秋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怡; 周建中; 贾本军; 胡国华
    • 摘要: 流域径流过程与大尺度气候因子之间存在遥相关关系,如何从众多的水文、气象、大气环流及洋流等因子中找出与径流密切关联的因子,是中长期径流预报的一个难题。将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应用于对水文、气象、气候因子构成的高维度因子集进行因子选择,根据变量重要性评分挑选对月径流影响较大的预报因子,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支持向量回归径流预报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金沙江流域,相较于线性相关法,基于随机森林输入因子选择的方法提高了模型泛化性能;遥相关因子的引入既实现了流域月径流高精度预报,又从物理机制上提供了支撑。
    • Chaoxia Yuan; Wei Zhang; Yahan Zhong; Xinyu Lu; Jingchan Liu; Md Wahiduzzaman
    • 摘要: 干旱持续时间长,因此往往和缓慢变化的海温异常相关.本文利用观测降水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东北-西南走向的偶极子海温异常对我国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偶极子海温异常可激发向东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在印度北部和青藏高原西部引起正压气旋性环流和上升运动异常,并在我国西南地区引起补偿性下沉运动,导致降水减少,引发干旱.
    • 王卓凡; 韩哲; 李双林; 李国平; 孙雪倩
    • 摘要: 基于1979~2017年数据,利用回归方法和线性模式试验,分析了两类El Niño事件(东部型EP和中部型CP)盛期(12月至2月)南大洋海冰异常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两类事件期间尽管海冰异常定性上类似,但强度和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在罗斯海和阿蒙森海,两类事件期间海冰均偏少,但EP期间海冰减少范围更大,振幅更强;在威德尔海,两类事件期间海冰均偏多,但EP期间增多更明显,而且位置相对CP期间偏西偏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类事件期间海温异常强度的不同:EP期间对应的海温偏东偏强,其激发的类太平洋—南美型(PSA)模态在南极边缘海的异常高压中心强度更大、范围更广,使得罗斯海区域为东北风异常控制,有利海冰向高纬输送,海冰范围进而减少;而威德尔海区域则是异常偏南风控制,使得海冰向北输送,有利于威德尔海南部海冰范围减少,北部海冰范围增大。相比之下,CP事件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偏于中太平洋且强度弱,其激发的类PSA在南极边缘的异常高压偏弱,使得动力作用引起阿蒙森海的海冰减少和威德尔海海冰增加偏弱。进一步的分析表明,CP事件期间威德尔海海冰增多还与该区域更早时间(11月份)的海冰增多,及随后海冰—太阳反照率的正反馈效应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类事件期间海冰异常的强度和位置的差异,与两类事件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强度和位置的差异,二者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相比前人的合成分析结果(CP期间海冰异常强于EP期间),物理上更为合理。
    • 陈艺; 龚道溢; 时一文
    • 摘要: 利用1979—2017年TropFlux海气热通量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及HadISST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与同期热带印度洋海气热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NAO指数与热带印度洋海气净热通量整体上呈负相关,意味着NAO为正位相时,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其显著区域主要位于热带西印度洋(50°~70°E,10°S~10°N)。净热通量的变化主要依赖于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的变化;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在NAO正(负)位相事件期间的贡献率分别为72.96%和61.48%(71.72%和57.06%)。NAO可通过Rossby波列影响印度洋地区局地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海气热通量;当NAO为正位相时,波列沿中低纬路径传播至印度洋地区,在阿拉伯海北部对流层高层触发异常反气旋环流。该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了阿拉伯高压,使得北印度洋偏北风及越赤道气流加强。伴随风速的加强,海面蒸发增强,同时加强的越赤道气流导致热带辐合带强度偏强,深对流加强引起对流层水汽和云量增多,进而引起海表下行短波辐射减少。
    • 王佳瑞; 孙从建; 郑振婧; 李晓明
    • 摘要: 通过黄土高原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气象资料,利用不同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对该区57年来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交叉小波变换探讨了干旱指标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时间变化上,黄土高原57年来不同干旱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整体逐渐变干旱.但SPEI6指标较SPI6指标相比,干旱年份更多,干旱特征更明显,说明SPEI的计算由于考虑了蒸散发输入因此结果偏重.不同指标均显示,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时有发生,但整体有降低的趋势.(2)SPEI6和SPI6的站次比和干旱强度最高点都出现在1999年,但SPEI6的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变化幅度更剧烈,且出现全域性干旱的年份(5年)也多于SPI6(3年);SPEI12相较于SPI12,站次比和干旱强度较为相似,都在1966年达到顶峰,虽然出现全域性干旱的年份SPEI12(9年)多于SPI12(3年),但SPI12的干旱强度更高.(3)平原区的汾渭平原是轻旱多发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易发生中旱,同时宁夏平原还是重旱多发区.丘陵区西部的中宁、同心两地易发生重旱,乌审旗出现特旱.山地区干旱频率普遍较高,尤其是西部山地区的乌鞘岭重旱、特旱频发.(4)SPEI指数对环流指数的变化更敏感.AMO对区域各干旱指标的影响较小,ENSO、WPI对SPI6、SPEI6有显著的响应;而PNA对6个月尺度的干旱指标(SPI6、SPEI6)影响较小,对12个月尺度的干旱指标(SPI12、SPEI12)影响较大.区域干旱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现象,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干旱指标在不同区域的运用,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指标,从不同角度比较多种干旱指标的相似性,从而避免单一指标对结果的局限性.
    • 叶洋波; 余锦华
    • 摘要: 热带北大西洋(Northern Tropical Atlantic,NTA)海温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对美洲乃至全球的气候变率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再分析资料对NTA的暖SSTA进行诊断,分析有、无El Nino影响下春季增暖的差异以及可能的成因。结果表明,与El Nino有关的情形中关键区(5~25°N,10~60°W)平均春季SSTA为0.55°C,无El Ni?o情形是0.37°C;前者与冬季的显著正偏差出现在NTA,后者主要发生在NTA的东侧,且正偏差的数值较小。El Nino激发的热带外Rossby波活动通过加强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负位相,引起El Ni?o峰值后NTA海域显著的西风异常,暖Kelvin波加热NTA对流层大气,增强其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小海-气界面的垂直湿度梯度,两者共同作用使海表蒸发减弱,在NTA春季呈现显著暖SSTA。与El Nino无关的情形中,NTA SSTA的变化主要受热带海-气反馈过程的调制,其与热带外NAO的季节内振荡有关,NAO的季节平均负位相较弱,异常西风值较小,同时海-气垂直湿度梯度异常增大,使春季NTA的增暖较弱。
    • 钱代丽; 管兆勇
    • 摘要: 利用近42 a 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海表温度,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降水以及中国台站降水观测资料等,对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变动的主要模态和形成原因,及其对中国梅雨期降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WPSH主要异常模态依次为全区一致型(Ⅰ),南北异常型(Ⅱ)、东西异常型(Ⅲ)和中心异常型(Ⅳ).不同异常型的出现受中纬度上游西风带准定常扰动和低纬扰动的不同影响,而后者又与对流层低层大气对不同海温异常型热力强迫响应有关.来自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平面气温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信号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出现第Ⅰ、Ⅱ型异常;第Ⅲ、Ⅳ型异常则分别受海洋性大陆或西北太平洋下垫面热力影响.长江—黄河—日本沿线以及江南和东北地区降水与副热带高压第Ⅰ、Ⅲ、Ⅳ型异常密切联系.
    • 唐大伟
    • 摘要: 基于常州市近69年来(1951-2019年)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和空间分析法,探究该地降水量、气温的变化趋势、震荡周期、同频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常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60.97mm,降水量存在10、25a的变化周期.区域气温、降水存在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特征为自南向北地带性降低,南北方向的变异性高于东西方向.
    • 文仕豪; 周筠珺; 胡淼
    • 摘要: 为了研究北极涛动(AO)的变化对中国中西部地区降水的影响,利用1979-2016年CPC的AO指数、降水资料等,运用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中西部降水与AO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冬春季(1-3月)AO与中国中西部同期降水的相关关系显著,区域Ⅰ (40°N~45°N,70°E~82°E)内相关系数最高达-0.47,区域Ⅱ(17 °N~42 °N,97°E~117°E)内相关系数最高达0.67.冬春季AO与滞后期降水的相关性随时间减弱,且两个区域的滞后性并不一致,区域Ⅰ的显著相关关系至7月完全消失,区域Ⅱ的显著相关关系至4月消失.AO通过控制极涡、西伯利亚高压等天气系统,影响东亚冬季风及中高纬风场,造成该地区水汽输送及冷空气路径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中国中西部降水分布.AO可以对中国中西部降水预测提供有用信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