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大西洋涛动

北大西洋涛动

北大西洋涛动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5111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气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北大西洋涛动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天军、施能、李婧等。

北大西洋涛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5111 占比:99.92%

总计:115206篇

北大西洋涛动—发文趋势图

北大西洋涛动

-研究学者

  • 周天军
  • 施能
  • 李婧
  • 王永波
  • 穆斌
  • 袁时金
  • 李崇银
  • 罗德海
  • 赵南
  • 黄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娄德君; 李永生; 王永光; 陈晨; 张健
    • 摘要: 利用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月降水量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环流指数资料等,对2020年7月黑龙江极端少雨成因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7月黑龙江降水异常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仅75.0 mm,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2)黑龙江7月异常少雨年,同期500 hPa东亚沿岸自低纬至高纬呈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st 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EAP)负位相分布,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East Asia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EASWJ)明显偏南,低层中国东北地区至黄海附近呈现异常的反气旋-气旋式环流,黑龙江上空整层水汽辐散。2020年7月环流特征与少雨年同期相似,但急流中心及其北侧负异常区较少雨年同期明显偏强,且中心略有东移,东亚沿岸对流层整层风场的经向波列更为清晰。EASWJ异常偏南是2020年7月黑龙江降水异常偏少的关键环流因子。(3)2020年5月南海附近异常偏弱的大气热源和7月负位相分布的北大西洋涛动,分别通过东亚沿岸经向EAP遥相关波列和欧亚中高纬地区纬向波列促使7月EASWJ异常南移,从而导致黑龙江省降水偏少。
    • Haishan Li; Ke Fan
    • 摘要: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针对1979-2019年冬季(12月-2月)中亚地区地面气温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冬季地面气温异常的前两个EOF模态解释方差总占比可达74%.其中,第一模态(EOF1)正位相为一致型变化,对应中亚地区气温冷异常;第二模态(EOF2)正位相则为南北偶极型变化,对应于中亚地区南冷北暖型气温异常.EOF1可能受到冬季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负位相的调制,而AO的负位相则可能来自于前期平流层极涡正位势高度异常下传.EOF2则可能受到乌拉尔山阻塞及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的共同调制.乌拉尔山阻塞可引起中亚区域南北偶极型气温异常,而冬季NAO可对该偶极型气温异常的北侧产生贡献.
    • 方振祥; 王宁练; 李想; 张玉杰; 邰雪楠
    • 摘要: 基于MODIS温度产品,着重分析了2000-2020年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和表面融化范围的年际变化趋势;联合IMBIE(冰盖物质平衡对比实验)数据分析表面温度对于冰盖物质平衡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大气环流对于格陵兰冰盖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和融化范围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初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峰值,随后波动下降;整个研究阶段北部区域是增温速率最大的区域,高于其他任何区域两倍,东南部和西南部是温度最高的区域却具有最小的增长率;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融化范围以及物质平衡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每上升1°C,会导致其物质损失增加74.29Gt·a;最后,经过对北大西洋涛动(NAO)和格陵兰阻塞指数(GBI)指数的分析得到,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受到GBI的影响要强于NAO的影响,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和NAO呈现出负相关(r=-0.64,P<0.05),和GBI呈现出正相关(r=0.77,P<0.05)。
    • 侯乔琨; 黄菲; 陈峥
    • 摘要: 本文利用1979—2018年的200hPa纬向风月数据,从北半球高空急流轴的纬度-频率分布出发,定义了高空西风急流环路(High Jet Circuit,HJC)和HJC活动区。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北半球HJC为环绕地球中纬度一圈的窄而强的风速带,在大西洋上空不闭合,类似于环路中的“开关”。其年际变化表现为HJC“闭合-断开”振荡,当振荡为闭合(断开)位相时,大西洋上空HJC“开关”的左(右)两支急流分别南(北)移和减弱(增强),同时HJC在欧亚大陆略南(北)移,在太平洋增强(减弱)。HJC的“闭合-断开”年际振荡受厄尔尼诺型海温以及高纬欧亚大陆和格陵兰岛东西偶极子型热力异常强迫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型海温异常通过激发太平洋-北美型大气遥相关异常环流及影响天气尺度瞬变涡,使HJC在太平洋上空增强(减弱),HJC“开关”的左支急流南(北)移,使HJC“开关”趋于闭合(断开)。格陵兰岛和欧亚大陆北部的正-负(负-正)异常加热分布与北大西洋涛动(NAO)负(正)位相时北极地区的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造成的冷暖平流异常有关,而NAO负(正)位相的中纬度异常环流通过影响西风急流南压(北抬),使HJC“开关”趋于闭合(断开)。这两种机制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北半球HJC“闭合-断开”的年际振荡。
    • 陈艺; 龚道溢; 时一文
    • 摘要: 利用1979—2017年TropFlux海气热通量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及HadISST资料,分析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与同期热带印度洋海气热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NAO指数与热带印度洋海气净热通量整体上呈负相关,意味着NAO为正位相时,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其显著区域主要位于热带西印度洋(50°~70°E,10°S~10°N)。净热通量的变化主要依赖于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的变化;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在NAO正(负)位相事件期间的贡献率分别为72.96%和61.48%(71.72%和57.06%)。NAO可通过Rossby波列影响印度洋地区局地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海气热通量;当NAO为正位相时,波列沿中低纬路径传播至印度洋地区,在阿拉伯海北部对流层高层触发异常反气旋环流。该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了阿拉伯高压,使得北印度洋偏北风及越赤道气流加强。伴随风速的加强,海面蒸发增强,同时加强的越赤道气流导致热带辐合带强度偏强,深对流加强引起对流层水汽和云量增多,进而引起海表下行短波辐射减少。
    • 汪迁迁
    • 摘要: 本文利用NCEP/NCAR近70年(1948~2020年)的海平面气压、气温、位势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和GPCP近50年(1979~2020年)全球月平均降水资料,讨论了北大西洋涛动及其正负相位转换过程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NAO全年均存在但在冬季最强,且NAO正负相位的转换对东亚大气环流形式有着显著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对冬夏两季的NAO与东亚地区的环流形势、冬季气温和夏季降水进行研究,发现北大西洋涛动与东亚地区的气候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且因季节不同,对冬夏两季东亚地区的气候影响也不同。当北大西洋涛动表现较强时,东亚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整体偏高,夏季东亚北部地区降水偏多,南部及西南部降水偏少;反之,当北大西洋涛动较弱时,东亚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东亚冬季气温偏低,夏季东亚北部地区降水偏少,南部偏多。
    • 张书萌; 黄菲
    • 摘要: 北欧海作为连接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海域,其由热效应产生的辐合场值得关注.本文利用NECP/NCAR的速度势函数(Velocity Potential,VP)数据表征北欧海辐合辐散场,发现在秋冬季北欧海上空大气低层存在一个独立的辐合区域.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表明,北欧海上空的VP显示出除了表征北极涛动的全区一致型模态外,还表现出一个东西向辐合辐散反位相的东西振荡型模态.该模态与一支连接北大西洋涛动(NAO)和欧亚遥相关(EU)的复合型大气遥相关波列有关,北欧海表层潜热和感热异常加热通过影响低空大气的异常辐合辐散,与北大西洋偶极子型海温异常加热共同作用,加强了NAO异常环流;同时高空急流波导作用加强了从北欧海到东亚的EU波列,使得位于NAO和EU之间的北欧海成为连接NAO和EU大气遥相关波列的"中继站",进而通过这种复合型大气遥相关波列将北大西洋与东亚大气环流联系起来,形成对东亚地区天气气候的远程影响.
    • 申红艳; 温婷婷; 封国林; 李红梅; 乔少博; 段丽君
    • 摘要: 提: 要:利用中国冬季逐日平均气温均方差作为气温季节内变率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并探讨引起季节内变率异常的环流背景.结果 表明,中国冬季气温季节内变率总体呈减弱趋势,对气候增暖趋势响应明显,其年代际变化和东亚冬季风年代际转折时间相吻合.当气温季节内变率异常偏强时,冬季平均环流场上呈类似准正压结构,平流层极涡偏弱,对流层中高纬呈类似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分布,低层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北大西洋涛动(NAO)为负位相;NAO同我国东部气温变率联系密切,进一步分析揭示出NAO是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的高频变化来作用于气温季节内变率.最后,通过提取天气次季节—季节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大气环流内部变率,发现在各个尺度上,气温季节内变率均受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冷涡的调控作用;尤其在天气尺度上,阿留申低压频繁波动及上游欧洲脊的稳定少动与气温变率有密切联系,季节尺度上欧亚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异常对气温变率有显著影响.
    • 连悦辰
    • 摘要: 江南春雨是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春季发生的连续阴雨天气,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天气情况,本文对江南春雨的可能形成机制及海气涛动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综述,北方冷干气流和南方暖湿气流的相遇、青藏高原东南侧风速中心的形成以及东亚纬向热力性质差异都可能是江南春雨的形成机制,江南春雨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以及北大西洋涛动都具有相关性,厄尔尼诺年,江南春雨降水量增加;拉尼娜年,江南春雨形成时间晚,降雨量减少.当北大西洋涛动处于正相位,江南春雨降水减少,反之增加.
    • 连悦辰
    • 摘要: 江南春雨是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春季发生的连续阴雨天气,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天气情况,本文对江南春雨的可能形成机制及海气涛动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综述,北方冷干气流和南方暖湿气流的相遇、青藏高原东南侧风速中心的形成以及东亚纬向热力性质差异都可能是江南春雨的形成机制,江南春雨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以及北大西洋涛动都具有相关性,厄尔尼诺年,江南春雨降水量增加;拉尼娜年,江南春雨形成时间晚,降雨量减少.当北大西洋涛动处于正相位,江南春雨降水减少,反之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