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梅雨

梅雨

梅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621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中国文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32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六届海峡论坛暨2014年两岸民生气象论坛、2013年全国重大天气气候过程总结和预报预测技术经验交流会等;梅雨的相关文献由100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一汇、毛文书、何金海等。

梅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8 占比:88.24%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6.60%

专利文献>

论文:32 占比:5.15%

总计:621篇

梅雨—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沛宇; 彭京备; 布和朝鲁; 巩远发
    • 摘要: 6月初,亚洲中高纬地区的气温迅速增暖后趋于稳定,大气环流由冬季环流转变为夏季环流。根据1951~2017年间各年亚洲中高纬地区春夏季节转换(以下简称季节转换)的时间,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区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季节转换发生早晚对梅雨期中国地区降水及环流的影响。在季节转换偏早(晚)年的梅雨期,对流层中层(500 hPa)高度距平场从东北亚中高纬、中国东北和日本以南地区出现“+−+”(“−+−”)的经向波状结构。在850 hPa距平风场上,也有相近的波状结构。当东北亚脊偏强(弱)时,东北地区为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为反气旋式(气旋式)距平。环流异常导致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少),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多)。本文还初步探讨了亚洲中高纬地区入夏时间的早晚如何影响梅雨期大气环流和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途径。在季节转换偏早(晚)年,东北亚高压脊建立较早(晚),强度偏强(弱),而且对应的东北亚脊异常往往可持续到梅雨期结束,从而有利于东亚沿岸“+−+”(“−+−”)经向波状环流及相应雨带的形成。
    • 黄丁安; 卢楚翰; 孔阳; 信飞; 秦育婧
    • 摘要: 2020年6月,我国江淮区域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并引发了洪涝灾害。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对江淮区域的水汽收支平衡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了其水汽源地。结果表明:(1)ERA5再分析资料能较好地描述本次过程中江淮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其中水汽辐合项为主要贡献项,对水汽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同时,降水和水汽汇之间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变化。(2)南海是江淮区域6月持续性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地,约50%的水汽来自南海。(3)6月江淮区域降水分布与水汽的输送密切相关,而水汽输送主要取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其与北侧冷涡活动的共同作用。
    • Hua Li; Bo Sun; Huijun Wang; Xing Yuan
    • 摘要: 2020年发生在江淮流域,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简称梅雨区)的暴力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次暴力梅的主要特征为:入梅早(6月1日),出梅晚(8月1日)以及较强的梅雨期降水.2020年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时期的降水占梅雨期总降水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深入解析2020暴力梅的机制,本文将分析2020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的主导遥强迫机制.研究表明,东亚急流提前北跳是造成入梅偏早的主要原因,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的作用并不显著.具体来说,5月北大西洋海表温度(SST)异常激发出东传的罗斯贝波,同时西北太平洋的暖SST异常改变该罗斯贝波的传播.进而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造成东亚急流的提前北跳,并导致入梅偏早.2020年7月破纪录的北印度洋-南海SST暖异常和拉普特夫-东西伯利亚海的海冰密集度(SIC)的偏少阻止西太副高和东亚急流的北跳.推迟北跳的西太副高和东亚急流有利于梅雨降水增多,最终导致出梅偏晚.同时SIC异常可能是梅雨雨带偏北的原因.此外,预估结果表明,类似于2020出梅偏晚的概率在未来将会增加.最后,本文也探讨了暴力梅的潜在预测因子.
    • 李毓; 陈科艺; 冼智鹏; 陈贞璇
    • 摘要: 梅雨锋系统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等特点,其预报一直是气象业务系统中急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基于此,为更好地研究风云资料全天候同化对于改善模式初始场质量,以及提高数值天气预报准确度的效果,选取2020年6月20-25日一次典型的梅雨锋过程进行模拟。基于中尺度WRF-ARW模式及WRFDA同化系统,利用FY-3C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进行同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天候同化试验提高了FY-3C/MWHS-2的资料使用率,在减小湿度场、温度场等方面的预报误差起到积极作用,且在梅雨锋降水预报中,减少了降水虚报问题的发生,提高了降水落区分布和降水量级的预报水平,对降水精细化预报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孙思远; 管兆勇
    • 摘要: 2020年梅汛期(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峻的汛情。2020年梅雨期长度和强度均远超历史平均水平。本文利用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球降水量网格数据集,研究了本次梅汛期降水特征及其与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动活动的联系。结果表明:本次梅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总降水量和降水异常大值区位于安徽南部,共有7次连续的降水过程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该地区上空有强的异常上升运动,有利于异常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同时,水汽自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地区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水汽。利用小波分析研究该地区的逐日降水标准化时间序列时,发现其存在2~4天和6~14天的显著周期。高频(2~14天)扰动所显示的Rossby波动在对流层上层表现出向下游频散的特征,波动源于贝加尔湖附近。波扰动能量和通量所显示的波动向下游的传播过程与波包的传播过程较为一致,分别源于地中海和贝加尔湖附近的波扰能向东或向东南频散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利于该地区扰动加强并进而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以上结果加深了人们对2020年超长“暴力梅”成因的认识并可为有效预测类似事件提供线索。
    • 朱自清
    • 摘要: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 刘芸芸; 王永光; 柯宗建
    • 摘要: 2020年夏季我国天气气候极为异常,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73.0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4.7%,为1961年以来次多;季节内阶段性特征显著,6—7月多雨带主要位于江南大部—江淮地区,8月则主要在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致使2020年夏季雨型分布异常,不是传统认识上的四类雨型分布.通过对同期大气环流和热带海温等异常特征分析发现,6—7月,欧亚中高纬环流表现为"两脊一槽"型,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异常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强、偏西,第一次季节性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明显偏晚,且表现出明显的准双周振荡特征;使得来自西北太平洋的转向水汽输送偏强,并与中高纬不断南下的冷空气活动相配合,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江淮梅雨异常偏多.热带印度洋持续偏暖对维持6—7月西太副高偏强偏西及东亚夏季风异常偏弱起到了重要作用.8月,欧亚中高纬环流调整为"两槽一脊"型,蒙古低压活跃;西太副高也由前期偏纬向型的带状分布转为"块状"分布,脊线位置偏北;沿西太副高外围的异常西南风水汽输送延伸至华北—东北南部,形成自西南到东北的异常多雨带,与6—7月江淮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空间分布有明显不同.异常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是导致8月中低纬大气环流发生调整的重要原因.
    • 张晨
    • 摘要: 伴着冬日的暖阳,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原小河边村)的群众围坐在一个坝子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梅雨镇纪委书记詹自清每念到一个名字,便有村民走上前去签字领钱。2月3日,盐源县纪委监委在八家村召开的这场违纪款现场清退会上,71户316名村民领回了被村组干部截留的3.16万元安全饮水工程集资资金。
    • 孙树鹏; 封国林; 郑志海; 谢均; 赵俊虎
    • 摘要: 梅雨降水具有显著的阶段变化特征,研究持续强降水期间的关键环流稳定分量,对于分析和预测梅雨降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NCEP-DOE1979~2016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梅雨持续强降水期间位势高度场、风场和相对湿度场进行分析,提取环流系统的关键稳定分量,并对其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更长时间尺度的背景形势进行分析,为梅雨区阶段性强降水的延伸期预报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发现:(1)在位势高度场稳定分量中存在的"三极"分布形势,是维持2016年梅雨持续强降水的关键系统."三极"分别对应着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以及偏东偏强的南亚高压和偏西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这种配置结构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梅雨区交汇形成持续性强降水.(2)在中高纬度两个正距平区之间,是相对深厚的负距平区,有利于建立冷空气的向南输送通道,同时相对湿度场稳定分量表明北支气流对水汽的输送和汇聚作用对于梅雨区持续降水起到重要作用.(3)中低纬度的正距平区域呈纬向带状分布,且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中高层,在梅雨区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正距平下沉支,它们共同加强了梅雨区南侧暖湿气流的汇聚输送作用.(4)通过对稳定分量的演变分析发现,"三极"系统的建立和演化与梅雨区降水强弱的阶段变化密切相关.(5)更长时间尺度(60 d)环流稳定分量为持续强降水时段的"三极"关键稳定分量提供了重要的环流背景.
    • 韩志诚
    • 摘要: 运用统计方法,对安徽江淮地区对西瓜种植与销售影响较大的梅雨过程及其特征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每年6月7日入梅的概率超过10%,6月14日入梅的超过30%,6月19日入梅的超过50%;7月13日出梅的概率超过50%,7月18日出梅的超过70%,7月24日出梅的超过90%.江淮地区梅雨期平均降水量237.3mm,平均雨日12.6d,雨日超过11d的年份2年一遇,超过17d的年份5年一遇,超过22d的年份10年一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