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0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0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286665篇;相关期刊435种,包括紫金山天文台台刊、地球物理学报、第四纪研究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2014年子午工程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专题研讨会、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等;太阳活动的相关文献由1553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延本、李可军、马媛等。

太阳活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0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86665 占比:99.62%

总计:287755篇

太阳活动—发文趋势图

太阳活动

-研究学者

  • 韩延本
  • 李可军
  • 马媛
  • 乐贵明
  • 尹志强
  • 王家龙
  • 郭增建
  • 曲维政
  • 冯雯
  • 张桂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均
    • 摘要: 针对电离层延迟对导航定位带来的影响,而空间环境因素是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数据,计算西北地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将VTEC值分别与太阳活动指数与地磁活动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电离层VTEC的月均值与太阳射电通量F10.7的相关性均达到了强度相关;在地磁活跃时期,西北地区VTEC的月均值与地磁指数Dst的相关性达到了中度相关,证实了太阳活动、地磁活动是影响电离层活跃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西北地区经纬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纬度电离层VTEC值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在同一刻时间,随着纬度的增加,电离层VTEC值呈减小趋势,而经度无明显特征变化。
    • 林武辉; 王诗玥; 黄亚萍; 何贤文; 黄锦秀; 颜金培
    • 摘要: 基于广西防城港市、福建福清市和宁德市的3个滨海核电厂周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长时间高频率的连续观测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进行系统解析.研究发现,在年际尺度上,2014~2020年间宁德嵛山岛站位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太阳活动的先减弱后增强存在一定的反相位关联;在季节尺度上,2019年度3个站位的观测均呈现东亚季风主导下的海洋气团与大陆气团控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夏低冬高的季节特征;在昼夜尺度上,福清小麦屿临海站位显示潮汐涨落与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升降存在显著的反相位规律;在小时尺度上,福清小麦屿站位的降雨事件将大气中^(222)Rn子体^(214)Pb和^(214)Bi清除至地表,并导致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短期内骤然升高.
    • 崔英方; 赵侃; 邵晓华; 陈仕涛; 汪永进
    • 摘要: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两者联系机制的认识仍存在不足。本文选取贵州董哥洞高分辨率和高精度定年的石笋氧同位素(δ18O)记录,探索近1000年以来亚洲夏季风降水、北半球温度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亚洲夏季风的变化机制。通过功率谱和小波分析,发现太阳活动,北半球温度和亚洲季风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准200年周期行为。进一步提取并函数拟和准200年周期信号,对比发现太阳活动和北半球温度变化呈现同相位联系,但与亚洲季风变化呈现反相位关系,这一结果也得到了交叉谱分析结果的支持。上述对比结果支持太阳辐射变化调控北半球温度变化的观点,同时,揭示了太阳活动影响亚洲季风变化的复杂性。地球气候系统内部驱动机制和人类活动影响有可能调节或者改变太阳辐射与亚洲季风之间的联系机制。随着人类活动加强,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很有可能影响对流层径向温度梯度的变化,从而增加亚洲季风变化预测的不可预知性。
    • 王婕; 王建; 王琳琳; 孙威; 肖振宇; 张昊; 梁中
    • 摘要: 研究发现,太阳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着矛盾:有的认为两者为正相关,而有的却认为是负相关.究竟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利用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等方法对太阳自转速率和太阳黑子数据序列进行相关关系以及相位关系的计算和分析,以探讨太阳自转速率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的长期趋势项分量呈显著负相关;在11 yr左右周期分量上,观测到的太阳自转速率滞后太阳黑子的变化约2 yr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超前3 yr时呈现次显著的正相关;对太阳活动第12-23周各周内部太阳黑子与太阳自转速率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但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这为进一步理解太阳活动变化与太阳自转速率变化之间的成因联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 胡利娟
    • 摘要: 太阳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对于每天都跟我们见面的太阳,你真的了解吗?5月28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轮值主场“揭秘空间天气”直播活动中,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王劲松,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晖,山东省石岛气象台助理工程师董媛媛,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太阳这个大家熟悉的“陌生人”。
    • 摘要: 1概况太阳主导着日地空间环境及地球生态系统,是唯一可进行高分辨率观测和研究的恒星,也是人类研究宇宙最基本物质形态(等离子体)及电磁相互作用的最佳实验室。剧烈太阳活动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源头,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太阳活动的机理,揭示太阳大气中能量传输和释放的精细物理过程,准确预报灾害性空间天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 翟世龙; 雷晴; 毛玉剑; 张青远; 贾路
    • 摘要: 太阳静日变化Sq是地球变化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了解Sq的变化特征,有助于人们认识中低纬度地区磁场静日的周期性变化。因为Sq具有地方时依赖的特性,本文中基于乌鲁木齐台地磁场X、Y和Z分量分均值数据,结合克利时序叠加法和傅里叶谐波分析法分离基于地方时坐标的Sq,重点分析了2007~2021年乌鲁木齐地区Sq及其强度的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结果表明:Sq(X)、Sq(Y)及Sq(Z)均存在明显的地方时变化、季节变化和太阳活动变化;各分量Sq强度随夏、春秋、冬三季均呈现出依次减弱的季节变化特征,但不同分量的逐月变化过程略有不同;从Sq的变化强度来看,最强的是Sq(Y),Sq(X)次之,Sq(Z)则表现的最弱;Sq强度与F_(107)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出了太阳活动与Sq之间的密切关联。
    • 王誉棋; 魏勇
    • 摘要: 古代极光是研究日地空间环境长期演化的重要指标。我国古代极光记录的发掘整理工作在建国以后展开,形成了三份体量较大的“极光年表”。通过对三份年表的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极光的描述虽然看起来种类繁多,但并非无章可循。赤与白即是古代极光描述中最常见的用色,白色极光很有可能是偏弱的其他各色极光在肉眼局限条件下被观测到的。这一发现对未来中国古代极光记录的发掘和整理工作指出了重要方向。
    • 张宇宗; 包星
    • 摘要: 日冕是最外层的太阳大气,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结构,会产生或持续或剧烈的太阳活动,如太阳风、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在CME过程中,日冕以每秒数百甚至上千千米的速度将数十亿吨的等离子体抛向行星际空间。
    • 王琳琳; 王建; 孙威; 王婕
    • 摘要: 基于行星会合指数运动学方程,推演出太阳质心到太阳系质心距离变化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重建太阳质心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距离变化时间序列,作为太阳轨道运动的替代性指标,使用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析0~25.0 ka BP太阳质心到太阳系质心的距离与Δ^14C时间序列。结果显示:两者均存在蕴含~2300 a周期(Hall⁃statt cycle)的IMF分量;互相关分析证实两者蕴含的Hallstatt周期分量间具有相关性,0~13.9 ka BP与13.9~25.0 ka BP年代相关系数分别可达0.52、0.44,并且太阳质心到太阳系质心距离的变化超前于太阳活动指标Δ^(14)C的变化。表明太阳质心远离太阳系质心时,大气^(14)C含量增加,对应于太阳活动较弱的时期;太阳质心靠近太阳系质心时,大气^(14)C含量减小,对应于太阳活动较强的时期。这一认识对于进一步探究太阳活动Hallstatt周期的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