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相似系数

遗传相似系数

遗传相似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0318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中国农学会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等;遗传相似系数的相关文献由33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世煌、李新海、李明顺等。

遗传相似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318 占比:99.82%

总计:40389篇

遗传相似系数—发文趋势图

遗传相似系数

-研究学者

  • 张世煌
  • 李新海
  • 李明顺
  • 番兴明
  • 苟本富
  • 袁力行
  • 谭静
  • 任碧轩
  • 傅骏骅
  • 刘广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燕; 韩传明; 孙超; 王翠香; 闵旭峰; 王静; 王清海
    • 摘要: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引种到山东地区的30份薄壳山核桃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山东地区引进的薄壳山核桃品种资源遗传背景的认识,为以后山东地区薄壳山核桃的品种选育在分子层面提供理论基础。总体上,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2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381个,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6.9%,其中有4个引物组合的多态性比率达到100%。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系)利用9对引物组合所检测到的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数范围在1.6528—1.8889之间,平均为1.7103;有效等位基因数范围在1.1821—1.3068之间,平均为1.2403;基因多样度范围在0.1201—0.1909之间,平均为0.1522;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在0.2000—0.3048之间,平均为0.2455。30个供试样品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464—0.8853,变异范围为小(0.1389),表明30个品种遗传背景宽度较窄。在遗传相似系数0.796处,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分为3个组,小糙皮系列聚为一类,与其他品种遗传相似系数整体较小,是很好的亲本,值得更深一步研究与利用。
    • 于海龙; 章炉军; 李洁; 刘青; 郝宇晴; 宋春艳; 谭琦; 张丹
    • 摘要: 基于InDel标记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的结果,选取中低温中菌龄的菌株(MLM)0912、238、沪香F2、L 05采用单孢杂交方式进行组内杂交;选取MLM与中高温长菌龄的菌株(MHL)L 808、申香215,MLM与高温短菌龄的菌株(HS)L 66、L 363,以及MLM与野生菌株YS 01,采用单孢杂交方式进行组间杂交。结果表明:构建的16个单孢杂交群体共获得14797个杂交子。杂交F代存在性状衰退现象,31.35%的菌株可正常出菇。MLM组内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13.78%~32.22%,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3.83%~4.49%、1.09%~3.79%;MLM与MHL组间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15.76%~38.39%,产量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2.67%~6.66%、0.80%~3.19%;MLM与HS组间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36.32%~80.68%,产量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8.98%~27.78%、3.75%~15.22%;MLM与野生菌株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50.88%,产量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3.07%、0.22%。基于InDel标记的亲本遗传相似系数与杂交F代正常出菇菌株占比和产量中亲优势菌株占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InDel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食用菌杂交育种中杂种优势的预测提供科学数据。
    • 吴文强; 杨箐; 陈天青; 王伟; 隋建枢; 罗永露; 何庆才
    • 摘要: 了解藜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在贵州有效推广、种植、应用,并通过杂交手段创建藜麦新种质.试验以国内外收集到的96份藜麦种质作为试验群体,种植于大田,采用CTAB法提取96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再利用筛选出的18对多态性SSR标记对藜麦基因组相应的位点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PAGE检测.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出192个等位基因条带,每一对多态性SSR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3~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7个.96份藜麦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99~0.980,平均值为0.7895.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距离为0.752处可将96份藜麦材料分为五类.本研究中藜麦种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类型,选用的藜麦SSR标记在供试材料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材料按选系类型、来源地区、农艺性状等划分为不同的类群或亚类群.
    • 李冬波; 徐宁; 秦献泉; 李鸿莉; 侯延杰; 邱宏业; 张树伟; 朱建华; 彭宏祥
    • 摘要: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广西荔枝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为广西荔枝种质资源的保存、遗传改良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原产和引种的88份荔枝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40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按原始群体50.00%、25.00%和12.50%的取样比例,采用逐步聚类法优先选择性状优良材料的原则构建广西荔枝核心种质。【结果】40对SSR引物从88份荔枝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2条清晰的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2~13条,平均7.0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82条,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1~13条,平均4.55条,每对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比率为14.29%~100.00%,平均64.54%。88份荔枝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3~0.96,说明其遗传多样性较低;在遗传相似系数0.86处,88份荔枝种质资源可分为七大类群,第Ⅰ~Ⅶ类群分别包含3、12、6、6、1、2和58份种质,其中第Ⅰ类群均为龙荔种质资源,第Ⅱ类群主要为早熟种质,第Ⅳ类群主要为早熟实生种质,表明荔枝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与熟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8份荔枝种质资源在40个SSR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指数(I)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3.2750、2.1137、0.8092和0.5107。核心种质-1、核心种质-2和核心种质-3的种质资源数量分别为44、22和11份,其中,核心种质-2的Ne、I和He 3个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最高,分别为2.1774、0.8452和0.5271;仅核心种质-3的Na与原始群体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表明核心种质-1和核心种质-2均能充分代表原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核心种质构建的原则,最终选择核心种质-2作为广西荔枝核心种质。【结论】SSR分子标记是一种适用于荔枝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的理想分子标记。广西荔枝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相对较窄,遗传多样性较低,今后应加强荔枝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 彭靖茹1; 李朝昌2; 檀业维1; 温立香1; 张芬1; 叶靖平3; 黄寿辉1; 邓慧群2
    • 摘要: 【目的】对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野生古茶树及其他省份名优栽培种茶树进行聚类分析,为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5对SSR引物对9份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种质和15份名优栽培种茶树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结果】筛选出的15对引物从德保04和德保05未扩增出任何条带,但从其余22份茶树样品中共扩增出183条谱带,其中CS1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最多,为19条,最少为CS13引物,仅7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12.26条,多态率为96.17%。22份茶树种质资源可聚为两大类群,其中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聚在Ⅰ类群,栽培种茶树聚在Ⅱ类群。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也可获得上述相同的分类结果。茶树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8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7,其中,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84;栽培种茶树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84;野生古茶树与栽培种茶树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0.77。仅德保06与其他野生古茶树(隆林42和德保01)遗传相似系数小于0.70;栽培种茶树与野生古茶树相比,仅黄观音与野生古茶树(德保01和德保G02)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70。【结论】广西德保县和隆林县的野生古茶树种质起源相近,与我国其他各省份的名优栽培种茶树亲缘关系较远,存在相远近亲和相近远亲共存现象,进一步证实广西德保县野生古茶树为五柱茶系的厚轴茶,推测桂西北山区广泛分布山茶属原始种系。
    • 胡连清; 王清明; 丁显平; 谢依婷; 张顺; 包善飞; 陈祖翼
    • 摘要: 本研究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研究了重庆市七个地区野生生长的46株南川木波罗(Artocarpus nanchuanensis)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12条UBC引物共扩增出了117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13条,多态条带百分率为96.58%.NTSYS~pc2.1软件分析表明:七个地区南川木波罗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介于0.062~0.989之间,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该市野生生长的南川木波罗既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又存在较明显的差异.46份材料划分为4类,聚类基本符合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 余青青; 王普昶; 赵丽丽; 陈超; 唐华江; 李继伟
    • 摘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引种的7个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作为燕麦ISSR引物,总共扩增出204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条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03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06条,多态性比率为50.49%.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出7个供试燕麦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855~0.945,变幅为0.09.其中,加燕2号和Hay Wire二者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945),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差异最小;甘早和青海白燕麦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855),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最大,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贵州燕麦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 杨和川; 谭一罗; 苏文英; 秦裕营; 马腾; 周振玲; 浦汉春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金针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为金针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保藏及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拮抗对峙试验、ISSR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29株采自山东和江苏地区的金针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 2.11F计算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29株金针菇菌株间有246组发生拮抗反应,有160组未发生拮抗反应.供试菌株的菌盖和菌柄颜色有黄色、浅黄色、乳白色和白色4种,菌柄长度15.00~21.20 cm,菌盖直径0.73~1.72 cm,单袋产量332~513 g,生育期41~68 d.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73.0%~102.6%,生育期48~68 d;黄色或浅黄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66.4%~87.2%,生育期41~58 d,表明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较黄色或浅黄色菌株产量较高,商品性状优良,但生育期较长.筛选出的8条ISSR引物共计扩增多态性位点270个,多态性比率为94%.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0.9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70处,29株金针菇菌株可分为五大类群.[结论]菌株间是否发生拮抗反应与菌株子实体颜色无关.江苏和山东两地区的金针菇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但亲缘关系较近.
    • 潘绿昌; 赵致; 何云; 李园园; 刘红昌; 俸婷婷; 周英
    • 摘要: [目的]分析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属药用植物鉴定、良种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贵州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材料的嫩芽为试验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2.1计算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54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5对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且扩增条带(100~1000 bp)数目≥5的引物组合.1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带,其中17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0.36%,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1.87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组合Me8-Em10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最多(16条);引物组合Me2-Em2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最少(8条);引物组合Me4-Em2扩增条带数为15条,均为多态性条带,但从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的扩增条带数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213~0.8477,平均0.5672;其中,野生忍冬与栽培忍冬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8477),二者亲缘关系最近,灰毡毛忍冬与野生忍冬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4213),二者亲缘关系最远.在遗传相似系数0.4873处,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分为两大类,第Ⅰ类包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和黄褐毛忍冬,均为山银花的基源植物;第Ⅱ类包括野生忍冬、栽培忍冬和红白忍冬,均为金银花的基源植物.[结论]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分子标记能有效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其引物组合Me4-Em2可用于鉴别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