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SRAP

SRAP

SRAP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02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4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等;SRAP的相关文献由30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新全、马啸、李晓慧等。

SRA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8 占比:94.0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1.11%

专利文献>

论文:44 占比:4.88%

总计:902篇

SRAP—发文趋势图

SRAP

-研究学者

  • 张新全
  • 马啸
  • 李晓慧
  • 柳李旺
  • 王芳
  • 谢宝贵
  • 周延清
  • 祁建民
  • 陈罡
  • 刘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芳; 曾莉莎; 周海琪; 陈康丽; 吕顺; 夏玲; 刘文清; 张珂恒; 唐琪璐; 刘建平
    • 摘要: 香蕉种质资源丰富,不同香蕉品种对各个枯萎病生理小种的耐受性不同,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抗性不同的香蕉品种进行轮作可能达到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常见的香牙蕉、粉蕉、龙牙蕉、贡蕉等栽培蕉类型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24个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应用,筛选遗传背景不同并且具有一定抗枯萎病的品种,进行香蕉品种间轮作模式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研究,以筛选高效栽培模式。利用29对SRAP引物对24份香蕉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择属于不同遗传类群的5个抗病品种:‘粉杂1号’(第1类群)、‘海贡’(第2类群)、‘农科1号’(第5类群)、‘抗枯1号’(第5类群)和‘南天黄’(第5类群)进行品种轮作模式研究,统计土壤中枯萎病菌的数量以及枯萎病的田间发病率。试验筛选出29对扩增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对24份香蕉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1.0,遗传差异较大,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在相似性系数为0.80时,可以将24个香蕉品种分为6类,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同时发现香牙蕉品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可见SRAP分子标记适用于亚种或者更细的香蕉分类。在连作‘农科1号’的蕉地上分别轮作1a‘粉杂1号’‘海贡’‘抗枯1号’‘南天黄’后,‘粉杂1号’和‘海贡’的根围土壤中的枯萎病菌数量显著降低;再种回‘农科1号’,轮作处理组的枯萎病发病率均降低,并且‘农科1号’-‘粉杂1号’1 a-‘农科1号’1 a、‘农科1号’-‘海贡’1 a-‘农科1号’1 a这2种轮作模式的枯萎病发病率显著降低,是控制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栽培模式。可见采用遗传背景差异大的抗病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枯萎病菌的数量和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达到防病的效果。
    • 李仁学; 江玲; 顾钦; 李世升; 李竟才
    • 摘要: 为确定大别山薯蓣(Dioscorea alata)资源的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大别山地区搜集到的48份薯蓣资源材料进行标记检测,标记数据输入Structure 2.3.4软件并采用混合模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试验筛选出22对具有多态性的SRAP引物组合,对48份薯蓣资源材料进行标记检测。结果表明,22对SRAP引物组合共检测出175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为4~11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7.95条多态性条带。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K最大,即这48份薯蓣资源材料可以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含15、13和20份薯蓣资源材料,且亚群间存在基因交流,属混合亚群。通过基于SRAP标记的48份薯蓣资源材料的群体结构研究,揭示大别山地区薯蓣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关系较为复杂。分为3个亚群,亚群间存在基因交流。
    • 吴小英; 陈坊园; 欧虹雅; 潘坤; 高炳淼
    • 摘要: 目的海南产南药益智为道地药材,为探究海南岛不同产地的南药益智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对144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和优化,获得12对较好的引物,用以对海南岛内15个不同产地的9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SRAP-PCR扩增结果获得总条带数(TNB)为92,多态性条带数(NBP)为82,平均多态率(PPB)为89.1%。再以最佳引物f9-r10对90份益智样品进行SRAP-PCR分析,统计共获得407个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407个,多态性比率为100%。聚类结果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益智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7-1.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67处90份益智样品被分为Ⅰ和Ⅱ两大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77处可分为6个亚类。结论不同产地的南药益智遗传多样性与产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来自五指山的益智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为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 王蓉; 陈小红; 王倩; 刘少雄; 陆平; 刁现民; 刘敏轩; 王瑞云
    • 摘要: 中国是谷子的起源地,历史上的四大传统名米分别为沁州黄、桃花米、龙山小米和金谷米,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商品与食用品质特征,曾被选为皇家贡米。为探究谷子四大名米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同名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46对SSR标记和22对SRAP标记分别对四大名米及其同名品种共l79份材料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SSR结果表明,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0435~0.6304,平均0.3267,PIC为0.2406,等位基因频率为0.7845,遗传多样性为0.2968;基于UPGMA将179份资源聚为10个群组,聚类与其来源有一定相关性;基于Structure和主成分分析均可将材料分为3个类群。SRAP结果表明材料间遗传距离为0.1818~0.9545,平均为0.6001,PIC为0.5257,等位基因频率为0.5718,遗传多样性为0.5688;基于UPGMA将179份材料分为14个类群;基于Structure和主成分分析均可将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间界限清楚,类群划分与其来源一致。
    • 谢锐; 金晓蕾; 周继鸿; 郭斌煜; 郭景山; 韩志刚
    • 摘要: 采用SRAP标记对收集的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及种质间亲缘关系,以期为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4对SRAP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7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均值为0.87,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61,Nei’s遗传多样度(H)均值为0.36,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54。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5~0.78之间,均值为0.61,表明供试海雀稗种质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当GS=0.61时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被划分为四大类群。主成分分析发现,Ⅲ、Ⅳ类群间有重叠现象,说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较近。24份彩色马铃薯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通过进一步研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
    • 高宁宁; 李晓慧; 康利允; 梁慎; 常高正; 李海伦; 王慧颖; 王琰; 徐小利; 赵卫星
    • 摘要: 【目的】研究小果型西瓜雄性不育及可育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小果型西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441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20对稳定且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对45份小果型西瓜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利用SRAP-PCR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扩增共获得34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5条,多态性比率为76.1%。雄性可育型供试小果型西瓜的遗传多样性参数Na、Ne、H、I值(1.7241、1.2887、0.1836、0.2918)均比雄性不育的参数值(1.5460、1.2464、0.1562、0.2451)高,表明雄性可育型小果型西瓜的遗传多样性比雄性不育型丰富。两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674,遗传差异较小。雄性不育类型中,来自美国和中国河南的遗传距离为0.2699;雄性可育类型中,来自日本和中国河南的遗传距离为0.3192,说明引进的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差异较大。以遗传系数0.73为界,利用UPGMA方法聚类,可将45份小果型西瓜种质分为4个类群,9份雄性不育小果型西瓜均集中在第Ⅰ类群,36份雄性可育小果型西瓜分布在第Ⅱ、Ⅲ、Ⅳ类群。通过Cophentic相关性检验得出遗传相似系数矩阵与UPGMA聚类结果矩阵间的相关系数为0.75,表明SRAP标记分析聚类结果可信度较高,能够准确地分析供试小果型西瓜种质间的差异。【结论】供试小果型西瓜种质之间总体遗传差异较小,雄性可育比雄性不育小果型西瓜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提高了小果型西瓜的遗传多样性,拓宽了遗传背景。
    • 盖晓彤; 代快; 户艳霞; 王继明; 姜宁; 卢灿华; 夏振远
    • 摘要: 【背景和目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主要的土传病害,在云南烟区普遍发生。为分析云南省不同地理来源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差异性和亲缘关系。【方法】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分析40株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1)采用ISSR技术,供试的7条引物共扩增出5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平均多态性条带83.02%。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6,存在遗传背景差异。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40株菌株可分为3个类群。(2)采用SRAP技术,供试的7对引物共扩增出4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2条,平均多态性条带72.73%,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96。遗传相似系数为0.70时,40株菌株可分为3个类群,结果与ISSR一致。【结论】云南省烟草尖孢镰刀菌菌株间遗传差异大,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烟草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朱旸; 田奇琳; 李岩; 陆銮眉
    • 摘要: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为多年生球根花卉,主要栽培品种有‘金盏银台’和‘玉玲珑’。通过正交试验建立适合中国水仙的SRAP-PCR体系:dNTPs 0.1 mmol/L,模板DNA 80 ng,Mg2+1.875 mmol/L,引物各0.15 mmol/L,Taq pol 2.5 U。100对引物对中有20对引物扩增出3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16.06%。二者亲缘关系分析结果遗传距离为0.185,遗传相似系数为0.835。说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近缘种的遗传关系分析。
    • 步洪凤; 顾振华; 张文斗; 李达
    • 摘要: 本文通过综述前人对SRAP-PCR技术的研究,将该混合体系中的DNA模板、引物、Taq酶、dNTPs、镁离子的不同浓度作为试验反应因子在4个水平下进行单因子控制试验,分别确定5个因子在SRAP-PCR反应中的最适浓度,最终构建出蜡梅的最佳反应体系。经过综合比较和分析,蜡梅的最优反应试验体系,即在30μL的总含量下,加入150ng的模板、2.20mmol·L^(-1)的Mg^(2+)、1.8mmol·L^(-)的dNTPs、1.5mmol·L^(-)的引物和1.8U的Taq酶。本文建立的蜡梅SRAP-PCR最优反应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蜡梅遗传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孙秀秀; 陈加利; 杨立荣; 云勇; 戚华沙; 郑道君
    • 摘要: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分析DNA、引物、dNTPs、Taq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文昌锥S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建立文昌锥SRAP-PCR体系.结果表明:文昌锥基因组DNA浓度和dNTPs浓度过低或过高均扩增不出产物,而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的增加能提高扩增效率.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各个因素对文昌锥SRAP-PCR扩增影响大小依次为:引物=dNTPs>Taq酶>DNA;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系为20 μL时,DNA 20 ng,引物0.6μmol/L,dNTPs 0.15mmol/L和Taq酶4U.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筛选获得45对有效性引物组合多态性好,可应用于SRAP分子标记技术在文昌锥资源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