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迟滞特性

迟滞特性

迟滞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9809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等;迟滞特性的相关文献由523位作者贡献,包括党选举、谭永红、陈国定等。

迟滞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809 占比:99.65%

总计:39950篇

迟滞特性—发文趋势图

迟滞特性

-研究学者

  • 党选举
  • 谭永红
  • 陈国定
  • 严松林
  • 伍锡如
  • 姜辉
  • 张向文
  • 曹开锐
  • 朱炜
  • 杨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志士; 李国平; 邓益民; 赵琪啸; 徐少岩; 杨依领
    • 摘要: 以压电陶瓷驱动器作为动力输入的快速伺服刀架具有输出力大和高频率响应的优点。压电陶瓷驱动器固有的迟滞现象严重影响了快速伺服刀架的输出定位精度。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引入归一化Bouc-Wen模型建立前馈控制补偿器,归一化Bouc-Wen模型解决了经典Bouc-Wen模型中存在的参数冗余问题。获得模型参数后,基于其逆模型搭建了前馈补偿器,并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单/双自由度轨迹跟踪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等幅正弦波信号,经前馈控制环节补偿下快速伺服刀架的最大轨迹跟踪误差为1.18%,最大轨迹跟踪偏差为2.61%,证明该文所提出的前馈控制补偿器能提高快速伺服刀架的定位精度。
    • 邱卓; 华顺明; 彭宇; 王义强; 张宇
    • 摘要: 针对压电叠堆的固有非线性迟滞现象,提出了一种迟滞模型。基于经典Bouc-Wen模型的基本思想,对其率相关的局限性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广义Bouc-Wen迟滞模型,在不提高模型参数辨识难度的同时,保证了模型在不同速率下仍具有较高的精度。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相关实验设备对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1 Hz、10 Hz、50 Hz、100 Hz信号下,最大平均误差为0.93μm,最大误差率为8.02%。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本迟滞模型在不同速率下具有可行性,为相应前馈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孙建民; 赵国浩; 刘祥; 姚德臣
    • 摘要: 以改善空气悬架动态性能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理论的空气悬架系统。在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悬架系统模型、空气弹簧模型、气动人工肌肉动态模型以及迟滞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气动人工肌肉理论的执行器动态特性,设计模糊PID控制策略。对不同路面的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采用模糊PID控制的空气悬架动态特性有一定改善;对于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理论的模糊PID控制的空气悬架,车身垂向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均方根值分别降低72%和41%,两指标的功率谱密度在人体敏感频率区域得到明显改善。仿真实验验证了采用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理论的空气悬架系统对车辆行驶平顺性改善的可行性。
    • 赵维刚; 韩乃杰; 张浩; 章博
    • 摘要: 为准确判断钢桁拱桥活动支座服役期间的工作性能,对温度作用下活动支座工作性能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以某铁路钢桁拱桥为背景,分析梁体局部温度与支座纵向位移相关性的差异,推导钢桁梁支座纵向位移与温度梯度的关系式;分析支座摩阻力对支座纵向位移的影响,运用间隙迟滞非线性系统建立温致支座纵向位移滞回模型,进而提出用于评估活动支座工作性能的指标--间隙迟滞系统的参数C。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对评估指标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评估指标(参数C)能够反映支座摩阻力的大小和支座纵向位移迟滞特性的强弱,C值增大,活动支座工作性能劣化,可以通过长期数据的积累实现活动支座性能劣化情况的识别。
    • 党选举; 魏芳
    • 摘要: 针对谐波减速器随负载变化所表现出的负载转矩与扭转角之间的迟滞特性,导致谐波减速器转换精度下降的问题,构建了忆阻迟滞模型与RBF神经网络并联的谐波减速器混合迟滞模型。将忆阻器模型改进成忆阻迟滞模型,用于描述谐波减速器迟滞输出的基本变化规律;借助具有非线性拟合能力的RBF神经网络对谐波减速器迟滞模型与忆阻迟滞模型之间的差值进行补偿。实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与忆阻迟滞模型相比,所构建的混合迟滞模型能有效描述谐波减速器迟滞的突变和非光滑特性,模型验证均方误差为0.06。
    • 罗凯; 左振浩; 许海雨; 刘富强; 叶常盛; 黄闯
    • 摘要: 为了研究高弗劳德数时,调控通气量过程中空泡形态的时间迟滞特性,本文建立了定量求解通气超空化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CFX平台,结合分相流模型、SST湍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运用二次开发语言CEL嵌入通气量变化规律,研究了变通气量(突增、突降、周期性变化)对空泡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量变化时,空泡特征尺度变化表现出时间迟滞特性;通气量突降时,时间迟滞特性最强,空泡特征尺度需2.3 s达到稳定;通气量突增时,空泡特征尺度需1.3 s达到稳定,时间迟滞特性较弱;通气量周期性变化时,在通气量改变前、后空泡发展趋势的共同作用下,空泡特征尺度初始变化不具周期性。研究成果可为通气超空泡航行器工程应用中通气量调控方案的提出提供参考。
    • 俞力洋; 李国芳; 吴少培; 黄然; 丁旺才
    • 摘要: 采用非线性Zener模型表征橡胶隔振系统的力学特性,利用谐波平衡法求得系统响应的近似解析解,通过数值方法及UM软件仿真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近似解析解计算橡胶隔振系统无量纲动刚度与滞后角的方法,分析了参数对系统多不变集共存区间及迟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系统多不变集共存区间随刚度比μ_(k)的增加而右移,随阻尼系数ξ的减小及刚度非线性系数k_(nl)和激励幅值p的增大而快速向右延伸;随着激励频率ω的增加,系统无量纲动刚度k_(d)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系统刚度比μ_(k)、刚度非线性系数k_(nl)、振动幅值A的增加会使系统无量纲动刚度k_(d)增大,同时使系统滞后角η减小;系统阻尼系数ξ的增加会增大系统无量纲动刚度k_(d)随激励频率变化的曲线斜率,并使滞后角曲线左移.
    • 李亮; 喻俊; 温盛军
    • 摘要: 针对压电定位平台在宽频域内存在的复杂输入-输出之间的动态率相关的迟滞非线性特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动态率相关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该模型静态非线性部分使用经典PI(prandtl-shlinskii)模型描述,其权值参数的辨识方法为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动态线性部分采用率相关的二阶传递函数表征,分别在输入信号为低频和中高频时建立不同的传递函数,并利用系统工具箱辨识其模型系数。最后通过压电定位实验平台对所建立的动态率相关迟滞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输入信号在低频和中高频时动态部分传递函数具有明显的率相关特性,所建立的模型能精确描述压电定位平台的动态率相关迟滞特性
    • 张文广; 周世豪; 王维建; 尹德斌
    • 摘要: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执行器的迟滞非线性特性会导致控制回路性能下降。为实现执行器迟滞故障的准确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迟滞特性图与残差网络(ResNet)的执行器迟滞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执行器迟滞模型生成正常和迟滞状态下的数据,绘制执行器迟滞特性图。以蝶状图形作为执行器存在迟滞的判据,并将图形数据输入ResNet进行训练,得到执行器迟滞检测模型。然后,根据执行器实际运行数据绘制迟滞特性图,将其输入至训练好的网络中,以得到检测结果。最后,通过执行器半物理试验平台和国际阀门迟滞数据库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迟滞检测方法,所提方法能够避免外部干扰和控制器参数调节不佳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准确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控制系统的迟滞故障,对于保障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石晓辉; 饶文毅; 郭栋; 周益; 梅自元; 周仪
    • 摘要: 为解决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变速箱敲击问题,研究DCT离合器微滑控制的减振性能,通过建立考虑扭转减振器迟滞特性、离合器摩擦片动摩擦因素和微滑摩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整车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比目标滑摩量与实际滑摩量差值验证了离合器微滑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离合器摩擦片动摩擦因数和滑摩量对离合器微滑控制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加速工况DCT离合器微滑控制的减振性能。分别对双质量飞轮有、无离合器微滑控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整车道路扭振和敲击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离合器微滑控制对传动系统扭振的衰减和敲击的改善作用,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所建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离合器微滑控制对敲击的衰减作用,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