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压电驱动器

压电驱动器

压电驱动器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62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3170971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振动工程学报、光学精密工程、机电工程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2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等;压电驱动器的相关文献由107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志刚、陈维山、刘英想等。

压电驱动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70971 占比:99.99%

总计:3171236篇

压电驱动器—发文趋势图

压电驱动器

-研究学者

  • 杨志刚
  • 陈维山
  • 刘英想
  • 吴越
  • 黄虎
  • 刘军考
  • 赵宏伟
  • 冯培连
  • 徐智
  • 程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姚建均; 刘凤琪; 王佳奇; 王超; 张义臣; 钱琛
    • 摘要: 为满足智能弹药舵机系统的微型化、智能化,本文通过叠加压电双晶片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压电驱动器,提高了其驱动能力;针对经典Bouc-Wen模型具有对称性的缺点,增加形状控制函数中的参数,提出具有非对称性的改进Bouc-Wen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辨识改进模型的参数,并通过仿真证明改进模型的非对称性。为补偿迟滞对系统精度的影响,设计一种基于改进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PI复合控制器。对压电双晶片的控制回路进行位移跟踪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前馈-PI复合控制器将系统非线性度由10.6%降低至5.0%,可以有效地抑制迟滞非线性,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以及抵抗外界随机干扰的能力,满足微型智能弹药对舵机系统微型化、智能化的要求。
    • 郭岱宗; 胡泓
    • 摘要: 压电驱动器位移输出的非线性特性,如迟滞的记忆特性及速率相关性,使压电驱动器的建模与控制较难。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新型位移输出控制方法。建立相应的位移输出实验平台来验证和分析压电驱动器的滞后现象。使用GRU模拟滞后的内存特性及采用两个全连接层来模拟速率依赖性。该模型是一个端到端系统,其中压电陶瓷和位移放大机构被视为一个整体。针对不同电压输入预测的输出位移量表明,该模型对速率相关的滞后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使用相同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构建逆模型,并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位移输出控制法有效地削弱了压电驱动器的非线性特性,有利于将线性系统控制法与前馈补偿法相结合。
    • 王峥; 卢今伟; 张雪菲; 修吉宏
    • 摘要: 针对粘滑式直线压电驱动器的控制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粘滑式直线压电驱动器控制电路,主要包括信号输入、增减计数器电路、光耦隔离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输出。其中输入信号包括方向信号、时钟信号和使能信号;增减计数器电路接收信号输入,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值生成四位二进制编码信号,经光耦隔离电路输出给数模转换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将四位二进制编码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经差分放大电路减少噪声,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后输出锯齿波给压电驱动器。为验证该压电驱动器控制电路的开环性能,使用光栅尺测量压电驱动器的运动速度,在不同锯齿波输出频率下进行频率-速度实验,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电路的有效性。
    • 马训鸣; 李峙毅; 吕广雷; 陈勇洁
    • 摘要: 为解决传统电磁夹纱器响应频率低、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压电技术设计新型夹纱器的新方法,并对其压电驱动器进行动态分析。首先对压电驱动器静态参数及影响端部位移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其最佳夹持长度;随后建立悬臂式压电驱动器动力学模型并使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了各个参数的数值改变对系统动态特性与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压电驱动器进行测试,验证了压电驱动器的先进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电压为150 V,频率为10 Hz,压电驱动器端部最大位移为1.49 mm左右,达到最大位移的系统响应时间稳定在1.6 ms;相比国内外电磁夹纱器,动态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 张段芹; 冯炳昊; 曹宁; 刘嘉; 聂晶
    •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与速率相关的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来表征压电驱动器的速率相关迟滞非线性。该模型基于双边Play算子的经典P-I模型,引入多项式修正其中心对称性。在此基础上将驱动电压升降速率引入模型参数中,用以描述其率相关性。测试压电驱动器的率相关迟滞特性,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在速率为0.12~6 V/ms内最大误差为0.076~0.190μm,均方根误差为0.044~0.077μm,相对误差为1.2%~3.2%,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
    • 刘玮航; 马训鸣; 位德彬
    • 摘要: 基于压电驱动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织机的新型压电驱动高频喷射阀,为满足喷气织机引纬控制阀的工作需求,设计了一种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来实现该织机喷射阀喷气口的启闭工作.首先对该阀的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的结构类型、材料选择、转角刚度、最大应力进行分析,再利用ANSY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是合理的,能够满足织机喷射阀的工作需求,为压电驱动高频喷射阀的频率响应分析提供了依据.
    • 林超; 沈忠磊; 李坪洋; 郑山
    • 摘要: 针对压电位移放大机构在垂直方向较难实现大行程、高频带宽度的问题,结合两个复合菱形机构、两个杠杆机构以及一个普通菱形机构,提出了一种垂直型多级位移放大机构.基于能量守恒方法和弹性梁理论建立了位移放大比和输入/输出刚度解析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固有频率解析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对解析模型进行了验证,所建立的位移放大比解析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大行程垂直型柔顺平台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与文献中的位移放大机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垂直型位移放大机构具有更好的静动态平衡性能,其位移放大比可达43.29,同时保持一个较高的固有频率561.28 Hz.
    • 邹守睿; 武毅男; 方勇纯
    • 摘要: 压电驱动器固有的迟滞特性,以及其他动态特性严重地影响其跟踪性能.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准确拟合非线性系统,并且具有记忆存储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种循环神经网络对压电驱动器的迟滞特性进行建模,进而得到能够准确模拟输出位移和输入电压之间关系的逆模型,并据此对压电驱动器进行前馈补偿.此外,考虑到建模误差以及其他扰动对驱动器跟踪精度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单神经元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对压电驱动器进行跟踪控制,从而实现对期望信号的准确跟踪.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精度以及控制器的跟踪性能.
    • 柳海南; 范平清
    • 摘要: 为解决双相压电驱动器对频率一致性要求高,以及单相驱动器不易实现双向运动、正反向性能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一种单模态驱动且双向运动一致的压电驱动器.该驱动器采用带方孔的对称型结构作为定子部分,并在其中心块两侧黏结沿厚度极化的压电陶瓷,通过给一侧的压电叠堆陶瓷施加电压信号来激发驱动足的法向和切向运动,从而形成扁平的椭圆运动轨迹.而驱动器的双向运动将通过轮换激发两侧的压电叠堆陶瓷来实现.为研究驱动器的驱动机理,建立了定子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模态、瞬态分析,从而对其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仿真结果加工制造了样机,进行了机械特性实验,从而对其输出性能进行测试和讨论.
    • 方孟翔; 刘文光; 冯逸亭; 陈红霞; 吴兴意; 胡剑波
    • 摘要: 旨在分析压电驱动器的电激励振动特性。以双晶压电悬臂梁为对象,基于能量法和热力学平衡方程推导了压电悬臂梁在电压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微分方程。利用自行搭建的电激励振动试验系统,测试了不同幅值交流电压激励下压电梁的谐响应和瞬态响应。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讨论了激励电压和阻尼对谐响应和瞬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电悬臂梁的谐响应呈非线性,具有弹簧渐软特性;压电梁的共振频率随激励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减小,在6 V、9 V、12 V交流电压激励下,压电梁的共振频率分别为55.6 Hz、54.8 Hz、54.4 Hz;当激励电压频率等于压电梁的固有频率时,其横向振幅达到峰值;当激励电压频率逐渐远离压电梁的固有频率时,其振幅则迅速降低;激励电压频率接近共振频率时梁会发生"拍振"现象;阻尼对压电梁的共振抑振作用最为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