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特性

运动特性

运动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1307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7篇、会议论文191篇、专利文献134441篇;相关期刊544种,包括农机化研究、农业机械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68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等;运动特性的相关文献由36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聪、彭京徽、李斌等。

运动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7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19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34441 占比:99.18%

总计:135559篇

运动特性—发文趋势图

运动特性

-研究学者

  • 王聪
  • 彭京徽
  • 李斌
  • 高峰
  • 刘刚
  • 刘海笑
  • 周莺
  • 唐友刚
  • 林超
  • 梁永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塞; 邓建辉; 陈菲; 高云建; 姚依凡
    • 摘要: 为获取"10·10"白格滑坡运动规律与特征,基于"10·10"白格滑坡发育的3大区(启动区、堆积区、冲击区)和6个运动阶段(主体失稳破坏、牵引区启动、高速临空滑跃、冲击对岸、折返相撞及水砂射流、堆积坝次级滑移),对滑坡碎屑体堆积状态及其在四川岸的冲击形态进行分析.采用谢徳格尔法及能量转化计算方法,选取滑坡体冲击高度的5个特征点,计算滑坡碎屑体在各运动阶段的运动速度.结果表明:主滑区阻滑区滑体以2.2 m/s的初速度启动,从启动区至剪出口,速度不断增大,5个特征点达到最大速度,分别为H167.0 m/s、H273.0 m/s、H373.7 m/s、H473.2 m/s、H568.3 m/s;牵引区滑体到达剪出口时,速度为70.2 m/s;主滑区阻滑区滑体的滑动速度具有从中间向两端递减的态势,其中滑坡主滑方向的中间位置速度最高,达73.7 m/s;滑体整体剧动时所释放的能量E至少为1010.8 J,引起震动相当于4.0~4.7级的表层基岩地震.通过滑坡冲击地貌参数反演"10·10"白格滑坡运动特征,将有助于加深对白格滑坡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为该类高速岩质滑坡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罗红春; 冀鸿兰; 牟献友; 郜国明; 张宝森
    • 摘要: 冰下盖移质冰颗粒集体运动时易形成一种特殊的冰情现象——冰波,其运动特性与冰塞形成、堆积演变及输冰能力密切相关。为探究冰波运动特性及盖移质输冰能力,借鉴泥沙输移理论,从理论层面建立了冰波运动的基本控制方程与盖移质输冰率方程,进一步推求了无量纲盖移质输冰强度(输冰能力)与水流强度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冰波形成需要一定的水力条件,冰波波高与背流面波长的变化及表征水流强度的弗劳德数Fr相关,同时也受水深、冰下阻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的输冰率公式体现了输冰能力与水流条件的关系,且考虑了冰盖影响,优化了输冰能力的计算结果;总体上,输冰能力与水流强度呈复杂的函数关系,但水流强度仍是体现输冰能力的主要指标与便捷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寒区河流输冰能力的计算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可辅助揭示河流冰塞的形成机理。
    • 张春燕; 平安
    • 摘要: 为使移动机器人能更好地适应丘陵山地等农业环境,以具有较大折展特性的8R机构为平台,构造一种含折展平台的多模式移动并联机构,作为可用于农业环境作业的移动机器人搭载平台,通过分析平台折展过程中折展率变化规律,确定最优折展平台参数。对因折展产生的多种运动模式,通过螺旋理论和图论法绘制机构的旋量约束拓扑图,以此求出机构各运动模式自由度,分析机构模式切换机理。最后采用ADAMS进行仿真,设计样机验证机构在各运动模式的可行性,为后期在搭载平台上安装不同的末端执行器装置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 田北晨; 刘涛涛; 吴钦; 黄彪
    • 摘要: 受生活中水漂现象的启发,跨介质飞行器广泛采用灵活机动的滑跳运动模式,大大提高了海战武器的突防能力。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具有复杂构型的跨介质飞行器触水滑跳运动特性,重点分析入水参数对跨介质飞行器静水面的近水面滑跳运动过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所提跨介质飞行器,近水面滑跳运动可分为稳定滑跳阶段及水面滑行阶段,稳定滑跳阶段飞行器运动轨迹呈类正弦规律波动,逐次入水砰击瞬间飞行器均会受到较大的砰击载荷;跨介质飞行器入水速度v取值为10~55 m/s范围时,随着入水速度增大,可顺利实现近水面滑跳运动的入水俯仰角范围先增大后减小,入水速度为30 m/s时,飞行器入水俯仰角Φ有效范围最大为-8°~10°;跨介质飞行器近水面滑跳运动过程中入水速度越大,砰击载荷越大、稳定滑跳次数越多、稳定滑跳距离越远;入水俯仰角Φ为0°~5°时飞行器近水面稳定滑跳次数最多,滑跳距离最远,滑跳姿态最稳定。
    • 杨洋洋; 吴伟
    • 摘要: 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开采中后期,渗透率低,单井产液低,但多数地区仍采用常规型抽油机,其结构复杂、冲程短、冲次高、载荷冲击大。为此,研究了具有“长冲程、低冲次”特点的柔性超长冲程抽油机,简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对整机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动态下悬点载荷方程。以14型柔性超长冲程抽油机为例,基于MATLAB软件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绘制出了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图,为长冲程智能抽油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并基于实际工作井况,分析和确定了该类型长冲程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了该抽油机的最大悬点动载荷为19.0782 kN,最大静载荷为120.9218 kN,与实际工控下测出的数值较为接近,说明该计算方法较为有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柔性超长冲程抽油机可实现长冲程、低冲次,对低渗透油田、深油井的开发以及抽油机机型的改进和优化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独亚平; 赵春花; 郭嘉辉; 周川; 张立强
    • 摘要: 针对柔顺停歇机构的柔性构件在运动中产生的大变形、大挠度等几何非线性行为,采用伪刚体模型法来分析该类非线性大变形系统。首先,基于大挠度理论对大变形柔性梁进行屈曲分析,运用第一、第二类椭圆积分模拟初始状态为直梁的柔性梁,用多项式拟合得到其载荷—位移关系式。结合边界条件与受力特性,得到柔性梁的等效非线性弹簧伪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牛顿定律建立机构运动学方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求得曲柄匀速转动时滑块的位置,得到机构具有双停歇特性的滑块位移曲线,揭示了滑块位移与时间以及曲柄转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仿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其次,为了提高柔顺停歇机构的操作精度和工作性能,对其频率特性进行研究。运用Lagrange方程从机构整体出发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柔顺停歇机构固有频率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柔性长梁的截面参数、柔性梁长度和材料性能参数对机构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对机构固有频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柔顺停歇机构的优化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参数对机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柔顺停歇机构的优化设计奠定了一定基础。
    • 仝浩源; 马立东; 孟智娟
    • 摘要: 以ER50A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MDH参数法建立机器人连杆坐标系,根据连杆坐标系之间的矩阵变换关系推导出机器人正逆运动学方程,通过五次多项式插值算法对机器人末端进行点到点运动轨迹规划。在Matlab中利用Robotics工具箱对机器人进行建模和正逆运动学仿真分析,根据蒙特卡洛算法对机器人工作空间进行模拟,通过轨迹仿真得出机器人末端点到点运动时各关节的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证明了所建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可靠性,为下一步拆捆作业的进行提供了参考和理论指导。
    • 刘宪庆; 邓皓天; 余葵; 张鑫; 戴一锋
    • 摘要: 为适应三峡库区大水位变幅,解决岸标布置和高度调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浮升降式航标。针对结构设计和环境荷载等因素对该新型航标运动特性的影响问题,采用MOSES(multi-oper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imulator)建立了三维水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吃水、不同水深下结构在波浪和风浪流荷载作用下的垂荡运动响应。结果表明:1)吃水增加对改善结构的运动响应是有限的,该结构在吃水1.0 m时运动特性最优;2)水深越大,结构的运动响应特性越佳;3)风浪流作用下的运动特性优于波浪作用下的运动特性
    • 黄鲁; 郭家伟; 韩飞坡; 朱全; 刘强
    • 摘要: 针对衣物在晾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设计了一款电动伸缩晾晒装置机械结构。首先,在研究晾晒作业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晾晒作业物理模型。然后,基于该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由双滑块机构与平行四边形机构组合的伸缩晾晒装置,并对该装置的运动功能尺寸进行了设计计算。最后,运用SoildWorks软件建立了晾晒装置的实体模型,并采用ADAMS软件对该装置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运动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取放衣物时,衣架与地面距离为1600mm,人体处于最舒适作业区域。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动稳定性好,可以在住宅及校园宿舍推广使用。
    • 牛军道; 高学山; 赵鹏; 郝亮超
    • 摘要: 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对康复训练设备的需求,设计一种能够辅助患者自主康复的下肢训练机器人。基于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现实因素设计康复机器人的3维结构模型;根据人体的运动特点设计人体行走意图识别系统,并对机器人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多传感系统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案;搭建康复机器人实验样机,并对机器人的控制效果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控制方案具备正确性和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