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激光陀螺

激光陀螺

激光陀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0篇,主要集中在航空、水路运输、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7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231434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弹箭与制导学报、战术导弹控制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2014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二〇〇八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等;激光陀螺的相关文献由1557位作者贡献,包括龙兴武、韩宗虎、于旭东等。

激光陀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7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1434 占比:99.70%

总计:232140篇

激光陀螺—发文趋势图

激光陀螺

-研究学者

  • 龙兴武
  • 韩宗虎
  • 于旭东
  • 王飞
  • 陈林峰
  • 谢元平
  • 王轲(审核)
  • 罗晖
  • 孙立宁
  • 汤建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学东; 郭文阁; 王飞; 全秋叶; 高玉平; 张首刚
    • 摘要: 基于Sagnac原理的环形激光陀螺仪的灵敏度随着陀螺尺寸增大而增大,直接和地球固连,能精确监测地球自转角速度,在世界时精密测量、地震波检测、大地测量学、基础物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由于灵敏度随着陀螺尺寸增大而增大,故测地激光陀螺尺寸往往较大。但尺寸变大,腔的自由光谱范围变小,单纵模的获得变得困难。激光陀螺往往工作在基模下,针对激光陀螺模式问题,报道了国内首个主动式测地激光陀螺的模式实验结果,采用管道光阑实现单横模,临界增益方法使激光陀螺单纵模运行变得可能。通过光强反馈控制提高激光陀螺信号的稳定性,有助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精确测量。
    • 全秋叶; 郭文阁; 王飞; 徐学东; 张立松; 高玉平; 张首刚
    • 摘要: 大型激光陀螺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的惯性传感器。随着尺寸的增加,基模运转和增益成为重要参数。针对镜片匹配、放电电流大小及腔长等,计算了ABCD矩阵与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验证了不同边长下环形谐振腔腰斑位置及放电电流对光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出光阈值处光斑质量最优,光斑最为平整,比值接近于1且对称结构有利于高效读取信号。这对大型激光陀螺腔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郭兰朋; 刘健宁; 翁浚; 王超; 张玉书; 谢钦; 彭云丽
    • 摘要: 利用环形激光器模式理论,分析了多横模起振对激光陀螺干涉光斑的影响。结合高、低温下,棱镜式环形谐振腔光路微位移等特点,研究了光阑限模结构对陀螺限模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猫眼激光器获得高阶横模单独振荡,研究了不同阶次横模干涉光斑的形貌特征,结合实验中记录到的变温条件下激光陀螺合光光斑,分析棱镜式激光陀螺合光光斑畸化对陀螺正常工作的影响。
    • 崔娟; 马家君; 胡珍妮
    • 摘要: 提出了基于静、动温变结合棱镜式激光陀螺零偏补偿方法。考虑到棱镜式激光陀螺信号存在噪声信号,对棱镜式激光陀螺零偏的估计与补偿存在负面影响,采用基于二代小波提升算法改进激光陀螺信号的滤波算法,将棱镜式激光陀螺信号实施分解并重构,完成棱镜式激光陀螺信号重构滤波;对滤波后信号使用棱镜式激光陀螺零偏补偿模型,在静态温变、动态温变环境中,估计棱镜式激光陀螺零偏值并对此进行补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环境中,该方法对棱镜式激光陀螺零偏补偿后,激光陀螺信号稳定性得以优化,棱镜的瞄准精度大于99%。
    • 张燚; 谭中奇; 梁永辉; 刘进; 江奇渊
    • 摘要: 本文根据强军新工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激光陀螺实验课程为具体案例,针对传统实验课程中存在的学员探索创新能力培养薄弱、思政教育关注不够、实验实训时间不足、实验设备条件有限等突出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实战与不同知识层次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改进完善;在教学方法方面,同时采用虚拟仿真与实物实验相结合,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学员的实验基础操作技能与科研探索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培养。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有效克服了传统实验课程中的不足,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也可为新工科其它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 李鹏; 王慧敏
    • 摘要: 二频机抖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在高动态载体上的角动态误差日渐成为影响其应用精度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此问题,从各陀螺抖动耦合激励惯性敏感器本体组件圆锥运动产生误差,以及载体过载、振动环境引起陀螺敏感轴弯曲变形摆动产生单表级圆锥误差两个方面,对激光陀螺动态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应用实际情况,分别对两项误差进行计算和仿真,得出理论误差可达0.01(°)/h以上,必须进行抑制的结论。根据误差产生机理,总结了合理配置各陀螺抖动频率和提升陀螺敏感轴弯曲刚度以抑制其弯曲变形的措施,并给出了抑制效果,可为提升激光陀螺捷联惯组角动态精度提供参考。
    • 杨士杰; 汪世林; 邱宏波
    • 摘要: 反射镜的复用减小了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体积,但也增加了其调腔难度.传统调腔技术沿用单轴激光陀螺的调腔模式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步骤复杂且耗时较长.针对此问题,结合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传统调腔技术效果欠佳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双通道调腔技术.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利用双通道调腔技术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并与传统调腔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失准误差的要求下,利用双通道调腔技术可使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调腔时间减少约70%.
    • 赵小宁; 杨烁; 雷建军; 陈林峰; 韩宗虎
    • 摘要: 激光陀螺光强扫模曲线是陀螺稳频的依据,也是激光陀螺环形激光器振荡特性的基本表征,同时也是陀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引入新的参量——模高,描述光强扫模曲线的其他特征.光强扫模曲线模高是在腔长变化一个0.6328μm条件下对应光强的最大变化量,是反映光强扫模曲线尖锐度的特征量,该特征量与陀螺稳频精度、稳频响应时间等物理量直接相关,模高越大,则对应的稳频精度就越高,稳频响应时间越短.通过对激光陀螺扫模过程中模高产生的物理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出了影响模高的主要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得出:采取增大球面镜曲率半径、增大腔长、降低损耗、增大增益等措施,可使激光陀螺光强扫模曲线的模高增大3倍以上,这对于提升稳频精度、缩短稳频响应时间、降低陀螺比例因子非线性度误差、提高激光陀螺快速稳定性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 曾维; 马家君; 王昊仁; 陈运洪
    • 摘要: 激光陀螺前置放大器是激光陀螺光电检测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文中利用激光陀螺信号微弱、极易受干扰的特点,系统地研究了激光陀螺前置放大电路的噪声特性,并设计了一种低噪声、大动态范围的激光陀螺前置放大电路.对放大电路噪声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低噪声前置放大器设计中运算放大器、探测器等重要元件的选取原则,在电路结构上采用MOSFET共漏接法构成前置放大电路输入级能有效减小噪声.此外,光电转换电路的反馈支路设计可以提高信噪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大电路满足激光陀螺的实际要求,并且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 王昊仁; 马家君; 曾维; 王媛
    • 摘要: 温度变化会引起激光陀螺抖动谐振频率的改变,进而引起激光陀螺机械抖动偏频的不稳定.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D4046锁相环的激光陀螺机械抖动控制系统,并对锁相环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在分析锁相环误差传递函数的基础上,给出了CD4046锁相环的跟踪精度和同步范围等设计指标.为消除机械抖动偏频带来的动态锁区误差,采用具有随机噪声特性的m序列对机械抖动信号加噪.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锁相环跟踪抖动机构谐振频率,在变温环境下可保证陀螺不失锁且频率的跟踪误差小于0.015 Hz,陀螺精度相比于自激振荡机械抖动控制系统提升了2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