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箱轴承
轴箱轴承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43549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轴承、振动与冲击、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铁路车辆轮轴技术交流会、2016年全国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2015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等;轴箱轴承的相关文献由969位作者贡献,包括苏建、张益瑞、王启明等。
轴箱轴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3549篇
占比:99.84%
总计:143779篇
轴箱轴承
-研究学者
- 苏建
- 张益瑞
- 王启明
- 张宗峰
- 张兰
- 张雪平
- 牛治慧
- 陈雷
- 宋建
- 杜志豪
- 杨晓敏
- 王秀刚
- 申强
- 吕福权
- 石哲宇
- 郑小庆
- 周晴
- 张卫华
- 曾献智
- 林惠英
- 林慧英
- 陈熔
- 高卫卫
- 张亚飞
- 张佩思
- 王金成
- 陈仁波
- 冯万盛
- 刘雪峰
- 张澎湃
- 王元珠
- 蒋仲三
- 宋冬利
- 师蔚
- 张亨飏
- 董美娟
- 许影
- 陈学渊
- 刘旗
- 刘超
- 奚强
- 张向东
- 方芳
- 李强
- 林胜
- 王晓宁
- 王梦茵
- 王盛友
- 章建良
- 范强
-
-
孟建军;
潘彦龙;
陈晓强;
祁文哲;
李德仓
-
-
摘要:
结合灰色模型所需数据量少和BP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能力较强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温度预测模型。首先,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灰色模型对轴温进行预测,并计算出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残差;然后,以轴温、列车速度、运行时间、环境温度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残差序列进行校正;最后,将灰色预测值与残差校正值求和,得到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的轴温预测值。基于某型高速列车的履历轴箱轴承温度数据,采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轴温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有效改善。
-
-
张澎湃;
冯亦得;
李文博;
卢思哲;
付悍巍;
张关震;
尹鸿祥
-
-
摘要:
围绕动车组轴箱轴承修程修制优化研究工作,分析了润滑脂、轴承关键尺寸和性能指标、轴承内圈浅表层硬度、微观组织等随着服役里程延长的性能演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服役里程延长,润滑脂性能、密封性能处于正常状态,未发生异常磨耗现象;轴承游隙、轴承旋转精度、工作面粗糙度、圆度等关键指标也处于正常状态;轴承浅表层硬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服役过程中不会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情况,服役里程延长未导致轴箱轴承发生次表面诱发的滚动接触疲劳,材料的显微组织没有发生退化。修程修制优化后,轴箱轴承可以满足新的服役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检修周期。
-
-
丁东升;
刘永强;
杨绍普
-
-
摘要:
为了探究高速列车轴箱轴承在外圈滚道产生剥离故障后内部元件的动力学响应规律,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和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轴承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材料属性、约束、载荷和接触关系等因素,模拟了外圈滚道多个位置处的剥离故障。采用高速列车轴承综合试验台对轴箱轴承进行动力学试验,并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不同故障位置的轴承动力学仿真结果,研究了滚子、保持架的动态响应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滚子质心的径向运动轨迹呈现“正弦”状时,不随外圈滚道损伤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当外圈滚道损伤位于3点钟和9点钟位置时,保持架质心的径向运动轨迹无规律可循;当外圈滚道损伤位于6点钟位置时,保持架质心的径向运动轨迹呈现近似“正弦”状,滚子和保持架质心的波动量最小,滚子和内圈、外圈滚道间的接触力最大;当外圈滚道损伤位于12点钟位置时,保持架质心的径向运动轨迹呈现近似“正弦”状,滚子和保持架质心的波动量最大,滚子和内圈、外圈滚道间的接触力最小。研究结果对认识轴承发生外圈故障时内部元件间的运动规律、轴承运行维护和振动数据的采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
-
刘冠男;
常振臣;
高明亮;
赵明;
高珊
-
-
摘要:
动车组轴箱轴承是动车组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其运行品质直接影响动车组的运营安全。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利用轴承振动信号时间序列的特点和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擅长处理时间序列的优势,通过构建LSTM模型对轴承的故障状态进行识别,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轴承故障诊断预测软件,实现了轴承故障早期的分类与诊断。模型的仿真和试验表明,该诊断模型能有效地提高故障诊断的辨识精度,模型拟合优度可达到90%,辨识准确率最高可达到98%。
-
-
张澎湃;
冯亦得;
张崇;
李文博;
卢思哲;
张关震
-
-
摘要:
动车组修程修制优化改革对于提高检修效率、效益是非常必要的,具有良好的工程意义。对动车组轴箱轴承修程修制优化工作开展了技术研究。研究表明:既有各型动车组的轴箱轴承的计算寿命均大于对应的优化目标值,延长里程后轴箱轴承估算的故障率仍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检修周期延长之后,轴箱轴承运用服役以及高级修的故障类型、各型故障占比、报废率等与延长里程之前并无明显区别,整体无突发大批量更换情况。提出了能够支持动车组轴箱轴承修程修制改革的研究数据和相关结论,以期为修程修制优化研究和改革提供技术参考。
-
-
范万里
-
-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铁路行业的信息化得到了真正的实现,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增强,铁路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阶段,铁路行业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轴承智能选配运用到机车检修中,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且大大提高了检修质量。
-
-
高明亮;
赵明;
高珊;
孙洪亮;
于闯;
刘德权;
石海明
-
-
摘要:
针对进行状态监控的动车组轴箱轴承提出了一种在线评估可靠性的新方法:动车组轴箱轴承系统以及部件的退化过程受具有时移的非线性维纳过程影响,该过程作为协变量集成到比例风险模型中用以描述故障时间的危险率;将退化路径和时间轴进行离散化,通过转移概率矩阵获得可靠性量的闭式解;与仅适用于少数退化状态的传统方法不同,该方法只需对转移矩阵进行基本操作即可完成,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实时可靠性状态的计算。该方法可进行转向架轴箱轴承的在线可靠性评估、预测和健康管理,以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等。
-
-
韩庆利;
刘超;
张晓排;
王勇;
唐凯强;
张伟
-
-
摘要:
依据滚动体大端面和内圈大挡边摩擦理论,分析了滚动体大端面受力情况,建立了故障树.通过目测、试验和表面检测等手段,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磨损的原因,并对磨损轴承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发现:滚动体大端面异常磨损的原因是轴承在运输过程中受异常冲击或振动造成的;短期内该异常磨损不会影响车辆运营,但运用中应实时关注轴承温度,利用轨边声学检测系统(TADS)准确掌握轴承是否运用失效,检修时应密切排查磨损轴承,保证每套轴承在高速运转工况下的运用质量.该结果可为最终用户提供参考,为提高动车组运营的可靠性、降低高速动车组运营的安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
-
雷亚南;
黄志辉;
秦晓特;
郑志伟;
穆云飞;
何建明
-
-
摘要:
针对内圈装反的轴承进行受力分析与寿命评估。分别采用Hertz弹性接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对正确安装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接触应力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下的滚子与外圈以及滚子与内圈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根据ISO国际标准理论算法计算了正确安装轴承的寿命,通过L-P寿命理论和ASH法则得到了内圈装反轴承的寿命,以轴承整体寿命作为评估对象,内圈装反轴承寿命为302.55×10^(4)公里,仅是正确安装轴承寿命的20.44%。
-
-
魏家麒;
向琴;
刘旗;
乔青峰
-
-
摘要:
变轨距动车组轴箱轴承运用环境复杂,面临载荷工况异常、轴承线速度大的挑战。文章对变轨距动车组轴箱轴承的形式、结构、润滑、密封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优化的轴承选择方案。通过试验台试验,模拟变轨距动车组轴箱轴承的运用工况,对轴箱轴承的耐久性、密封性、极限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热性能及耐久性能、极限性能、密封性能均满足有关要求。
-
-
-
-
赵方伟;
张弘;
张澎湃;
潘碧琳
- 《2019铁道车辆轮轴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针对中国高速列车特有的复杂服役条件,选取了线路实测轴承载荷信号数据,利用信号数据处理方法和载荷识别方法,得到准确有效的轴承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时间历程.运用程序载荷谱的编制方法,结合轴承载荷分析理论,编制了动车组轴箱轴承试验载荷谱.基于试验载荷谱,依据损伤一致性原则计算了等效载荷,可作为依据技术标准进行台架试验的加载载荷.
-
-
孟政;
王幼斌;
赵艳英;
刘志恒
- 《铁路车辆轮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解决CRH3系列动车组FAG轴箱轴承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外圈剥离、润滑脂泄漏等问题,舍弗勒从材料、密封等方面做了改进,优化效果明显.舍弗勒认为新一代轴箱轴承解决方案应从表面精度、接触型面、材料、润滑脂以及状态监测手段等方面着手研究.同时,舍弗勒提出轴承制造商、车辆制造商和用户三方应从系统的视角对车辆及部件和轴承合理匹配,以实现整个高速铁路系统达到高可靠性和低综合成本的目标.
-
-
庞碧涛;
董美娟;
徐玲玲
- 《铁路车辆轮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以高速铁路轴箱轴承为研究对象,大型高速铁路轴承试验台为试验基础,根据我国高铁轴箱轴承实际运行工况,分别针对高速铁路轴箱轴承耐久性能、防水密封性能、防粉尘密封性能和综合台架性能进行试验技术研究,确定各项试验条件、加载方式、试验参数以及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己初步具备了高速铁路轴箱轴承的试验能力。
-
-
王红艳;
李熙;
谢浩;
胡晓菲
- 《2016年全国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为评价某国产地铁车辆轴箱轴承的性能,将国产轴箱轴承更换前后的轴箱振动、温升进行对比,再将安装的国产轴箱轴承与安装的进口轴箱轴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安装有国产轴箱轴承的试验车未发生报警,轴箱振动情况整体平缓;轴箱最高温升有下降趋势,最高温升稳定在14~16°C,但比安装的进口轴箱轴承的最高温升偏高8~10°C.
-
-
-
彭畅;
李海涛;
李宁;
邹晓龙
- 《铁路车辆轮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提高现有动车组轴箱轴承运用维修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开展了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动车组轴箱轴承故障识别与分类方法的研究.针对动车组轴箱轴承信号易受背景噪声及其他零部件干扰的影响,采用基于Hogg小波包谱峭度图算法提取轴承振动信号中表征故障冲击的有效成分,从定性角度进行了轴承故障识别.其次采用递归定量分析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区分了轴承正常振动信号、故障信号.在轮对试验台上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
李鑫辉;
李华伟;
陈明浩;
杨春泉
- 《铁路车辆轮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铁路客车轴箱轴承损伤失效是困扰铁路运输的主要问题之一,会直接威胁到铁路行车安全.为验证轴承使用后工作表面出现早期麻点、压痕损伤,可否继续使用亦或报废,依据铁路客车轴箱轴承使用工况,结合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条件与试验能力,经一系列专项试验与数据分析,得出表明早期麻点损伤对轴承的后续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早期压痕损伤对轴承后续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
-
-
陈二庆;
刘小龙;
韩建民;
杨智勇;
李志强;
李卫京;
丛韬
- 《2019铁道车辆轮轴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高铁的发展,对于高铁内部的各种零部件的标准也随之提高.轴箱轴承作为关键部件之一,由于其复杂的服役环境,因此轴承的质量成为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因素之一.为了研究高铁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及疲劳特性.本文主要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轴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轴承有限元进行运动状态仿真来观察应力分布,并运用Franc3D软件对轴承进行疲劳特性分析判断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的扩展.通过以上研究,对轴承滚动接触应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通过疲劳特性分析来预测轴承运行过程中次表面裂纹扩展的趋势,也为以后的试验提供了理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