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铜粉
超细铜粉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261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2011中国西南四省市表面工程技术交流会、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等;超细铜粉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维平、周康根、郭忠诚等。
超细铜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2618篇
占比:99.97%
总计:302714篇
超细铜粉
-研究学者
- 刘维平
- 周康根
- 郭忠诚
- 吴伯麟
- 胡敏艺
- 陈步明
- 王崇国
- 谭宁
- 万兴元
- 代化
- 张新涛
- 张科翠
- 方晓祖
- 曹晓国
- 曾鹏
- 朱刚
- 李娟
- 王一雍
- 王尚军
- 赵芳霞
- 于月光
- 刘会群
- 刘祥萱
- 周勇
- 唐禄堂
- 张朵朵
- 徐锐
- 杨国启
- 柳凤钢
- 沈为民
- 牛宏坤
- 王煊军
- 王青锋
- 邓姝皓
- 邱定蕃
- 钟莲云
- 马永梅
- 于三三
- 于梦娇
- 仇慧萍
- 何为
- 何伟
- 何宝明
- 侯新刚
- 俞一平
- 刘一宁
- 刘宗义
- 刘小琳
- 刘爱华
- 刘银
-
-
刘英;
张勋高
-
-
摘要:
超细铜粉的氧化程度决定其产品性能和应用,快速、准确测定超细铜粉中O含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实验利用自制铝质模具进行粉末压片制样,选择粒径小于10 μm的CuO、Cu2 O和Cu粉末分别代表O含量高、中、低的超细铜粉,采用电子探针(EPMA)法对超细铜粉中的O进行定量分析.在加速电压为15 kV下,考察了O和Cu元素定量分析的束流线性范围,讨论了Cu元素分析线、束流和束斑大小对O元素定量分析的影响.结果 表明,Cu Kα线定量优于Lα线,束流线性范围为5~100 nA,束斑以50 um为佳.在优化的测量条件下,对铜粉中高、中、低含量O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均不大于3.0%;O元素的检出限为0.042%;Cu2O标准样品中O含量的相对误差为 4.11%;与氢损法测定值相比较,CuO和Cu粉末样品中O含量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95%和-7.04%.
-
-
-
牛宏坤;
王一雍;
宁哲;
邵品;
万兴元
-
-
摘要:
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用玉米淀粉水热还原CuO制备超细铜粉.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玉米淀粉质量分数对高纯超细铜粉粒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0 °C、反应时间100 min、玉米淀粉质量分数25% 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0.2~5.0 μm的高纯超细铜粉.试验结果可为以其他低成本绿色环保生物质(稻秆、麦秸等)为原料,实现超细铜粉低碳化绿色生产提供参考.%Preparing of ultrafine copper powder by hydrothermal reduction of CuO using corn starch as reducing agent under alkaline environment was reseached.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and corn starch dosage on high-purity ultrafine copper powder partical size were examined by single factor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of 200 °C,reaction time of 100 min and corn starch dosage of 25%,the high-purity ultrafine copper powder with 0.2~5.0 μm particle size range is prepared.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referenced in green production of ultra-fine copper pow der using low-cost biomass(rice straw,wheat straw,etc.)as raw materials.
-
-
洪宇杰;
王一雍;
万兴元;
牛宏坤;
贺永飞;
庞磊;
高佳裕
-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超细铜粉,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超细铜粉分散性的影响,借助XRD、SEM、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了铜粉成分、微观形貌、平均粒径.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加入5.88%PV P时可制备出颗粒均匀、粒径为0.338μm、呈椭球形且分散性较好的高纯超细铜粉.%Ultrafine copper powder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effects of PVP on dispersion of the ultrafine copper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SEM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 the copper powder composition ,micro morphology ,average particle size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e ultrafine copper powders with uniform particle size ,ellipsoidal shap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0.338 μm and better dispersion properties is prepared when 5 .88% PVP is added into the system .
-
-
万兴元;
王一雍;
牛宏坤;
梁志鹏;
周新宇;
洪宇杰
-
-
摘要: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以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的Cu2 O为原料、NaH2 PO2为分散剂制备超细铜粉,考察了NaH2 PO2对超细铜粉分散性、粒径的影响,借助XRD、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铜粉成分、微观形貌、平均粒径.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与NaH2 PO2质量比为4:4时可以改善超细铜粉的形貌、分散性;应用价键理论解释了NaH2 PO2在超细铜粉制备过程中的作用.
-
-
万兴元;
王一雍;
李丰文;
赵云;
朱立国;
胡翰廷
-
-
摘要:
为探究影响超细铜粉分散性的影响因素,以超细铜粉的粒径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探究粉体制备工艺中常用的4种处理方式对超细铜粉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5%PVP,3%NaH2PO2,20%乙醇混合溶液,80°C水浴条件下,1 kW超声处理1 h后,可得到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0.43μm,基本为球形的超细铜粉.
-
-
-
-
马腾飞;
朱南文;
喻家辉;
王琼
-
-
摘要:
文章综述了铜盐固废作为原料回收制备超细铜粉的常用工艺和应用前景,对各种工艺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比较,认为液相还原法工艺相对简单,特别是对不溶性的铜盐,较气相法在反应设备、反应条件、铜粉纯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值得作为不溶性铜盐回收铜粉的主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
-
-
-
-
-
-
-
刘贤淼;
傅峰
-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
| 2006年
-
摘要:
为了赋予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功能,本文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超细铜粉(Cu)、超细镍粉(Ni)以及石墨粉(CP)导电单元,制备三层结构的落叶松复合胶合板,研究了导电单元不同施加以及涂胶量对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SE)和胶合强度(ST)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合强度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在施加超细铜粉条件下,由于铜粉氧化,胶合板有电磁屏蔽效能为0.00。在施加超细镍粉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从0.00~10.10dB;在施加石墨粉条件下,电磁屏蔽效能从5.28~13.13dB。电磁屏蔽模型和胶合强度模型均显著。导电单元的加入一方面有利于导电网链的形成,但另一方面对胶合强度有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胶合板的导电性,因此电磁屏蔽效能是这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结果。
-
-
钟胜;
吴昊;
梁振锋
- 《2002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2年
-
摘要:
以纳米金属锌粉作还原剂,开展了还原铜盐溶液直接制备金属铜粉的应用研究工作,所制备的铜粉具有高纯超细的特点,杂质含量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得很低,铜粉的中位径大致在1微米左右,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而且生产流程较短,基于纳米锌粉的高分散性,与铜盐溶液的反应十分迅速,充分反应反需时间短,具有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