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钢
超级钢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矿业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9945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科技纵横、材料科学与工艺、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论坛、首届山东材料大会、山东金属学会压力加工学术交流会等;超级钢的相关文献由1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相华、王国栋、杜林秀等。
超级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9454篇
占比:99.95%
总计:199562篇
超级钢
-研究学者
- 刘相华
- 王国栋
- 杜林秀
- 张国榉
- 赵洪运
- 张汉斌
- 张满
- 高彩茹
- 倪洪启
- 叶凌云
- 吴迪
- 周晔
- 李洪斌
- 王昭东
- 赵德文
- 丁桦
- 丁青青
- 傅栋栋
- 刘君
- 刘建萍
- 刘政军
- 史耀武
- 吕学星
- 姜秋月
- 孙玮
- 崔风平
- 张丕君
- 张华庆
- 方军
- 李吉学
- 李锋
- 杨德惠
- 杨海曙
- 涝浙茱
- 王佳夫
- 王立夫
- 王维斌
- 田志凌
- 程龙
- 苏允海
- 裘坤
- 许云波
- 贝红斌
- 赵书涛
- 金成勇
- 陆匠心
- 陈东
- 陈培敦
- 陈茂敬
- 丰田政男
-
-
陈凡靖;
王莹;
王钰慧
-
-
摘要:
"大幅度提高传统钢铁材料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又能有效地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减轻了企业成本和环境压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栋团队开发的超级钢,在国际上连创4个第一,就像一座里程碑,标注出领跑者的速度和气魄。"我不喜欢别人叫我‘超级钢之父’,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头顶的光环。"奔腾的钢花日夜飞溅,厚重的轧机轰鸣成曲,王国栋就是那个爱听钢铁歌唱的人。"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人生苦短。
-
-
连翘
-
-
摘要:
一代材料,一代技术回首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时期的钻木取火到史前时期石器材料的利用,再到五千多年前的青铜器和随后铁器时代的冶金术,再到当今的超级钢、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无不体现人类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高超智慧和精湛工艺。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利用、创造、发明、生产材料的发展史。
-
-
-
-
张国榉;
叶凌云;
张汉斌;
周晔;
赵书涛;
杨海曙;
张华庆;
金成勇
-
-
摘要:
采掘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凿岩技术是采掘业的先导.我国是火药和冲击凿井术(“顿钻”)的发明国,鸦片战争前夕的1835年,凿成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四川自贡燊海井深1001.42米,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谱写了人类冲击凿岩技术的辉煌历史.由于晚清的政治腐败和民国以来的社会动乱,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我国的凿岩技术基本上仍停留在铁锤+实心钢钎的时代.我国凿岩技术和凿岩机具工业的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学习苏联技术开始的.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钎钢钎具、凿岩机械以及钢铁和硬质合金等超硬材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钎钢钎具、凿岩机械、硬质合金工业已拥有众多创新技术,国产凿岩钎具和凿岩机械的质量、品种与性价比指标大幅提升,不少产品已经可以和世界名牌公司的同类产品一争高下.我们长期面对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全液压凿岩钻车,以及钻车凿岩用重型钎杆和硬质合金整体钎子等长钎具“瓶颈”,也已经或即将取得重要突破,正向着建设世界头号钢铁、硬质合金、凿岩机械、钎钢钎具生产强国的目标迈进.高效低耗凿岩也正成为全世界凿岩工程科技界与产业界,共同追求的永无止境的目标.本文就我国采掘工程钻爆法施工中占很大比重的小直径凿岩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提出了一些分析和建议.
-
-
周楚淳;
叶凌云;
熊波;
尹和平;
刘敢;
张国榉;
张汉斌;
饶建华;
周晔
-
-
摘要:
2004年5月,《田野》第一条电加热“热穿-热轧法”钎钢生产线投产以来,所产《田野》牌H32、H35、D32、D38、D45、D51mm钻车凿岩钎杆,以其具有竞争优势的性价比,已为水电、交通、矿山等国内外采掘工程部门所接受.采用18CrNi3MoV精炼钢轧制和生产的R38-H35×5525-R35隧道钻车用重型钎杆,花岗岩平均寿命已稳定在1500m左右;采用价格较廉的22SiMnCrNi2MoA钢轧制和生产的T45(内)-D45×3660-T45(外)快换钎杆,花岗岩寿命已达1000m左右;采用两端为22SiMnCrNi2MoA钢、中部为18Si2MnCrMoA钢轧制和生产的T45(内)-D45×3660-T45(外)异质快换钎杆,硬岩平均寿命已稳定在1300m左右.但仍存在较多的梢端螺纹根部外源断裂与非正常报废缺陷,使用寿命和质量稳定性,与瑞典Sandvik、Atlas Copco公司等国际同类先进产品比较,仍有较大差距.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湖北嘉裕钎具公司采取产-学-研结合的办法,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钎杆几何结构参数、钢种、钢质、钎钢轧制工艺、钎杆制钎工艺,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创新,新建了一条“Φ76 mm加强型三辊热穿-带芯热轧法重型钎钢生产线”,完成了“新型钻车凿岩用超长、超粗暨高性价比重型螺纹连接钎杆”项目第一阶段的研发工作.可生产长度≤15m、直径≤Φ108mm的“双倍尺”优质重型钎钢,能充分满足钻车凿岩用H28、H32、H35、H38、D32、D45、D51、D60、D68、D76mm重型钎杆的需要.采用Cr-Ni-Mo或Cr-Ni-W系列高压缩比超级钢(例如:18CrNi3MoV、23CrNi3Mo、23Cr2Ni2W、18~25Cr2N4W)生产的均质或异质钻车凿岩钎杆,如隧道钻车用T38(内)-D39×6100-T38(外),和露天钻车用T51(内)-D52×6095-T51(外)快换钎杆,硬岩(f=12~16,σD=150~200 MPa)平均寿命可达到2000m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
-
-
肖邦国;
霍咚梅
-
-
摘要:
This article mak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on the new generation steel materials of China’s steel industr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new steel materials from Japan and Korea. Point out that China’s steel industry still exist several issues. In instanc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high-end product almost rely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imit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ew generation steel will be developed on the vigorously knows from fundamental and frontier steel stud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steel enterprises should gradually increase research investment, cooperate with excellent enterprises, early intervene to downstream industries, and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processes as a new momentum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在研究了日本、韩国钢铁行业新材料发展及研发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钢铁行业新材料研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指出,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依靠引进和模仿等问题,需要继续大力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的科研工作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议企业逐年加大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并与优秀企业合作联合开发,同时先期介入到下游行业,将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视为企业未来发展新动力。
-
-
张国榉;
叶凌云;
张汉斌;
周晔;
赵书涛;
杨海曙;
张华庆;
金成勇
-
-
摘要:
采掘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凿岩技术是采掘业的先导.我国是火药和冲击凿井术(“顿钻”)的发明国,鸦片战争前夕的1835年,凿成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四川自贡粲海井深1001.42米,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谱写了人类冲击凿岩技术的辉煌历史.由于晚清的政治腐败和民国以来的社会动乱,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我国的凿岩技术基本上仍停留在铁锤+实心钢钎的时代.我国凿岩技术和凿岩机具工业的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学习苏联技术开始的.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钎钢钎具、凿岩机械以及钢铁和硬质合金等超硬材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钎钢钎具、凿岩机械、硬质合金工业已拥有众多创新技术,国产凿岩钎具和凿岩机械的质量、品种与性价比指标大幅提升,不少产品已经可以和世界名牌公司的同类产品一争高下.我们长期面对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全液压凿岩钻车,以及钻车凿岩用重型钎杆和硬质合金整体钎子等长钎具“瓶颈”,也已经或即将取得重要突破,正向着建设世界头号钢铁、硬质合金、凿岩机械、钎钢钎具生产强国的目标迈进.高效低耗凿岩也正成为全世界凿岩工程科技界与产业界,共同追求的永无止境的目标.本文就我国采掘工程钻爆法施工中占很大比重的小直径凿岩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提出了一些分析和建议.
-
-
-
-
张满
- 《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论坛》
| 2008年
-
摘要:
利用MSC.Marc软件数值模拟了超级钢等离子焊接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掌握控制方程,选择适当的热源分布函数,并用FORTRAN计算机语言编程,正确添加物理参数及环境参数,合理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对温度场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
-
陈培敦;
吕学星;
李锋;
陈茂敬
- 《首届山东材料大会》
| 2007年
-
摘要:
介绍了泰钢通过控制钢坯的奥氏体化温度、开轧温度、轧制速度、道次变形量、终轧温度、轧后冷却速度、卷取温度等工艺参数,使钢坯的热轧制变形过程与强化相变改善钢带组织状态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用Q235钢制造400MPa级的超级钢.探讨了细化铁素体晶粒,提高钢铁材料强韧性的机理与实现路线.
-
-
-
高彩茹;
杜林秀;
刘相华;
李洪斌;
韩伟
- 《2003中国钢铁年会》
| 2003年
-
摘要: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400MPa超级钢热轧生产过程中的几种工艺条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室温下微观组织及晶粒度的大小,通过微观组织的分析对比,总结出几种工艺条件对组织的影响规律,对实际在线轧制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
-
刘相华;
王国栋;
杜林秀
- 《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利用普碳钢的化学成分,通过工艺改进生产强度翻番的超级钢,是钢铁领域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超级钢开发的状况,在分析、总结前几年在超级钢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状况、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新一代钢铁材料开发的几点设想.
-
-
-
-
刘相华;
王国栋;
杜林秀;
王昭东;
吴迪;
丁桦
- 《中国金属学会200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暨第七届轧钢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利用洁净普碳钢的化学成分,通过控制轧制与轧后冷却工艺制度,可以得到内部组织结构均匀细化的新一代钢材——超级钢.其成本低谦、性能优异,将成为普碳钢的换代产品.目前按照超级钢开发的思路,已经把Q235的屈服强度提高到400MPa以上,产品应用于汽车行业,取得了用户降低成本、生产厂多获效益的双赢效果.本文介绍了目前超级钢研制、生产和应用的现状,探讨了适应超级钢生产要求轧机和冷却设备的新进展,提出性能柔性和成分柔性钢种的概念,指出利用同一种成分经控制轧制与轧后冷却工艺来获得不同性能产品的思路,论述了新一代钢铁材料开发和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展望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
-
-
-
-
-
- 中船澄西新荣船舶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10-25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双相不锈钢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其采用90%的氮气+10%的氢气作为背保护气体,所述焊接工艺包括以98%的氩气+2%的氮气为保护气体的TIG打底和以98%的氩气+2%%的二氧化碳为保护气体的GMAW‑P填充和盖面,第一道打底焊的焊接电流75‑79A,电压11‑12V,焊接速度3.84‑4.16cm/min,热输入量0.71‑0.90KJ/mm;第二道打底焊的焊接电流79‑84A,焊接电压12‑13V,焊接速度4.99‑5.41cm/min,热输入量0.64‑0.8KJ/mm;填充焊的焊接电流为130‑139A,电压23‑24V,焊接速度17.54‑19cm/min,热输入量0.767‑0.92KJ/mm;盖面焊的焊接电流为130‑139A,焊接电压23‑24V,焊接速度23.04‑24.96cm/min,热输入量0.58‑0.70KJ/mm。本发明提高了不锈钢2507与254SMo焊接的质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