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菜
诸葛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30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安徽科技学院学报、西北植物学报、耕作与栽培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2016首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暨CSNR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诸葛菜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沿友、罗鹏、李再云等。
诸葛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04篇
占比:98.67%
总计:12470篇
诸葛菜
-研究学者
- 吴沿友
- 罗鹏
- 李再云
- 李旭锋
- 邢德科
- 吴俊
- 王爱云
- 胡大有
- 周冀明
- 蒋九余
- 赵宽
- 赵玉国
- 卫志明
- 吴沿胜
- 周丽蓉
- 姚香萍
- 李栒
- 谷睿智
- 颜怀伟
- 冯雷
- 刘世贵
- 刘后利
- 吴建国
- 朱乃亮
- 李萍萍
- 殷家明
- 蓝泽蘧
- 许旭东
- 赵云
- 邓运涛
- 陈文清
- 黄邦全
- 黎明鸿
- 倪挺
- 孙学武
- 张广杰
- 张雪梅
- 曹熙德
- 李子先
- 李孟良
- 李琳
- 杨毅
- 杭悦宇
- 林忠平
- 王欣
- 等
- 胡鸢雷
- 董俊兴
- 钟章成
- 颜怀玮
-
-
欧阳泽怡
-
-
摘要:
二月兰,十字花科诸葛菜属植物,又叫诸葛菜,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可凉拌可炒食。其外观也颇受人欢迎,花朵是明亮的紫色,在春季成片绽放,可供游人欣赏拍照,即使在冬季,叶片也不会枯萎发黄,还能显著减少沙尘流动。当应用于园林绿化领域时,其具有种植成本低廉、易管理、观赏期长、生态价值高等优点,是理想的园林植物。
-
-
-
-
薛正帅;
江生泉
-
-
摘要:
以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半木质化嫩枝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萘乙酸(NAA)、生根剂(ABT)和吲哚乙酸(IAA)]、浓度(300、200和100 mg/L)及浸泡时间(15、10和5 min)对诸葛菜扦插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诸葛菜扦插生根影响的较佳组合为200 mg/L+ABT+浸泡插条15 min可获最大生根率;利用300 mg/L+NAA+浸泡插条10 min,得到的平均根数最多;利用300 mg/L+NAA+浸泡插条5 min,得到的平均根长最大,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育苗目的调整扦插处理方法.综合分析得出,300 mg/L+NAA+浸泡插条15min的均值最高,其各生长指标在所有组合中均表现较好,可作为今后诸葛菜扦插繁殖的重要依据.
-
-
薛正帅;
江生泉
-
-
摘要:
以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半木质化嫩枝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测定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萘乙酸(NAA)、生根剂(ABT)和吲哚乙酸(IAA)]、浓度(300、200和100 mg/L)及浸泡时间(15、10和5 min)对诸葛菜扦插繁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诸葛菜扦插生根影响的较佳组合为200 mg/L+ABT+浸泡插条15 min可获最大生根率;利用300 mg/L+NAA+浸泡插条10 min,得到的平均根数最多;利用300 mg/L+NAA+浸泡插条5 min,得到的平均根长最大,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育苗目的调整扦插处理方法。综合分析得出,300 mg/L+NAA+浸泡插条15min的均值最高,其各生长指标在所有组合中均表现较好,可作为今后诸葛菜扦插繁殖的重要依据。
-
-
孙学武;
沈浦;
于天一;
郑永美;
吴正锋;
王才斌
-
-
摘要:
本研究于大田条件下测定比较冬绿肥油菜和诸葛菜的单花泌蜜量、单花朵花粉量和单花药花粉量,评价比较两者的蜜粉源价值.结果表明,油菜、诸葛菜单花药花粉数量分别为2.00万~8.58万粒和6.14万~13.83万粒,个体均差异较大;单花花粉平均干重分别为0.38 mg和0.67 mg;单花泌蜜量平均值分别为0.73 mg和0.65 mg.绿肥油菜翻压前可产干花粉113.83 kg/hm2,可分泌花蜜218.68 kg/hm2;诸葛菜可产干花粉131.17 kg/hm2,可分泌花蜜127.26 kg/hm2.
-
-
张玮玮;
袁素素;
王财成;
叶秀娟
-
-
摘要:
通过柱层析技术从诸葛菜种子中分离抗真菌蛋白,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琼脂平板稀释法和凹玻片法对抗真菌蛋白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诸葛菜种子中分离出一种分子质量约为10 ku的抗真菌蛋白,命名为Zp;经QE质谱鉴定,Zp蛋白可能是诸葛菜种子中的一种防御素蛋白.Zp蛋白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54.36μg?mL-1,对其孢子萌发的IC50为15.97μg?mL-1.Zp蛋白的抑菌活性在温度0~100°C和pH 1~14的范围内稳定,其对有机溶剂(15%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醚和丙酮)和金属阳离子(50~250 mmol?L-1 Mg2+、K+、Mn2+和Ca2+)也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
-
-
-
-
ZHU Nai-liang;
朱乃亮;
YANG Wen-ting;
杨文婷;
XU Zi-qian;
徐子茜;
LIU Chen-qi;
刘晨琪;
WU Hai-feng;
吴海峰;
MA Guo-xu;
马国需;
XU Xu-dong
- 《2016首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暨CSNR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对十字花科植物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的种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诸葛菜种子的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表告依春(epigoitrin,1), N-2-羟基-3-丁烯基-苯甲酰胺(N-2-hydroxy-3-butenyl-Benzamide,2)、2-氨基-5-羟基苯甲酸(2-Amino-5-hydroxybenzoic acid,3)、N-苯甲酰基-表告依春(N-benzoyl-epigoitrin,4)、α-[(2-乙酰羧基)氨基]-苯乙酸(α-[(2-carboxyacetyl)amino]-Benzeneacetic acid,5). 结论:所得生物碱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诸葛菜中分离得到,其余生物碱为新的天然产物,为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
-
朱旺升;
徐晶;
华玉伟;
李再云
-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实验对芸薹属的一个四倍体栽培种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A.Braun,2n=34,BBCC;起源于甘蓝(B.Oleracea,2n=18)和黑芥[B.Nigra(L.)Koch,2n=16)之间的杂交]与诸葛菜的F杂种的花粉母细胞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以鉴定杂种染色体的组成并为染色体组分开现象提供分子细胞学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