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考释
词语考释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4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敦煌研究、安康学院学报、辞书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字学研究、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等;词语考释的相关文献由11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继光、谢国剑、徐山等。
词语考释
-研究学者
- 杨继光
- 谢国剑
- 徐山
- 蒋宗许
- 曹小云
- 董志翘
- 黄小娅
- 冯延举
- 凌英
- 刘士红
- 华学诚
- 姚美玲
- 张荣荣
- 彭月星
- 徐时仪
- 文俊威
- 李开
- 杨小平
- 杨逢彬1
- 梁宏
- 汪维辉
- 熊焰
- 白彩香
- 萧红
- 郭作飞
- 郭玉贤
- DING Jian-chuan
- 丁庆刚
- 丁建川
- 于正安
- 倪曲
- 储小旵
- 刘云生
- 刘克龙
- 刘晓东
- 刘湘兰
- 刘钊
- 卞超
- 卢坚伟
- 吕晓玲
- 周雅琴
- 孙鹏程
- 孙鹏程1
- 张明辉
- 张海媚
- 张玉萍
- 张玲珑
- 张鹏丽
- 徐琦
- 徐童
-
-
萧红;
王路宁
-
-
摘要:
《越绝书》是一部反映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吴越历史的重要典籍,在方志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然前人对该书的若干词语存在解释不清或解释有误的地方,例如以下三处有争议的词句:"士之甚"当为"大之甚"之讹;"越王句践属刍莝养马"不应理解为"句践属于割草喂马之人",其中"属"当同"钃",意即为"斫、砍",与同义复词"刍莝"构成动宾结构;"孔主"并非指抽象的精神境界,意同"褒主""佳主""明主"等。
-
-
文俊威
-
-
摘要:
宝卷是源自宋元时期,兴于明清的一种宗教宣讲文本,后世又有关于民间传说的宝卷。关于宝卷的词语考释,目前的研究还很少。文章针对明代西大乘教的《二郎宝卷》,选择了其中“七珍八宝”“功案”“哩啰莲”“当人”“无极土”等疑难词语,通过各种训诂方式,对其进行考释,得出其词义。
-
-
杨继光
-
-
摘要:
《太姥民间文书》汇集了清代前期至解放初期闽东地区的契约文书83份,其中有较多口语词、俗语词和交易术语。这些词语或未见于现有语文辞书及各家论著,或虽有收录但义项不全。运用排比归纳、审辨字形、因声求义、比较异文、参证方言等方法,可以求得其正确解释。
-
-
文俊威
-
-
摘要:
寶卷是源自宋元時期,興於明清的一種宗教宣講文本,後世又有關於民間傳説的寶卷.關於寶卷的詞語考釋,目前的研究還很少,文章針對明代西大乘教的《伏魔寶卷》,選擇了其中"娘生面""警中""答查對號""實心答本""滕那"等疑難詞語,通過各種訓詁方式,對其進行考釋,得出其詞義.
-
-
张鹏丽;
陈明富
-
-
摘要:
古代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词语,是研究古汉语词汇之难得语料.其中"争分"当释为"争辩""辩解",同义连文,形容词,并列结构;"伤愍"有二义,当释为"悲伤""哀痛"与"怜悯""同情"义,均为同义连文,并列结构;"哀毁"当释为"哀伤""悲痛",指居丧之哀痛,同义连文,并列结构.以上词语与释义,均未见于《汉语大词典》等.
-
-
刘晓东
-
-
摘要:
在古典文献阅读过程中,准确理解和解释词语的语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介绍了四种基本的词语考释方法,即辞书求证法、语境贯通法、语例旁证法、修辞参照法,并结合具体的古书词语考释例证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
-
白海燕
-
-
摘要:
一、"枲绔""行褐"敦煌汉简2327号简,《中国简牍集成》释文作^(①):"■"先来看简文"布"后之字"□",其字形为■,各版本释文均阙释。该字笔画残泐不清,但细审图版,仍可据其残留的笔画痕迹确定其为"復(複)"字,"復"字字形如■(《居新》EPT56.113)。
-
-
张玲珑
-
-
摘要:
大觉寺藏契约文书是指北京大觉寺所珍藏的百余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该类文书真实反映了本寺院与民间的经济往来状况,以及寺内僧侣需遵守的清规戒律.因其大部分为僧俗间交易文书,词汇多具佛教特色,其中“香”类词汇尤为突出.对此类词汇进行考释,有助于相关文献的释读.
-
-
-
-
-
摘要:
《漢語大詞典》對小說中詞語的開發還有很大不足,本文主要以之為參照,從《五色石》中篩選出一部分詞語,這些詞語都為《漢語大詞典》漏收,對其進行考釋,以補充辭書編撰的不足.
-
-
-
-
-
-
DING Jian-chuan;
丁建川
- 《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王祯农书》中“风斤”“望迷”“(若)”“擿行”四词,《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或未收录,或有释义未当、未尽之处.“风斤”一词意为“锋利的斧头”,源自《庄子·徐无鬼》“郢匠运斤”故事,但《汉语大词典》释为“尖厉的寒风”,且未列典源出处;“望迷”义为“迷蒙”,《汉语大词典》等未收该词;《汉语大词典》无“(若)”字,(若)应为“络”的俗体字,音义相同而形异,在《王祯农书》中义为“缠绕、束缚”;“擿行”义为“以足蹬动点地而行”,《汉语大词典》等未收.
-
-
DING Jian-chuan;
丁建川
- 《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王祯农书》中“风斤”“望迷”“(若)”“擿行”四词,《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或未收录,或有释义未当、未尽之处.“风斤”一词意为“锋利的斧头”,源自《庄子·徐无鬼》“郢匠运斤”故事,但《汉语大词典》释为“尖厉的寒风”,且未列典源出处;“望迷”义为“迷蒙”,《汉语大词典》等未收该词;《汉语大词典》无“(若)”字,(若)应为“络”的俗体字,音义相同而形异,在《王祯农书》中义为“缠绕、束缚”;“擿行”义为“以足蹬动点地而行”,《汉语大词典》等未收.
-
-
DING Jian-chuan;
丁建川
- 《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王祯农书》中“风斤”“望迷”“(若)”“擿行”四词,《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或未收录,或有释义未当、未尽之处.“风斤”一词意为“锋利的斧头”,源自《庄子·徐无鬼》“郢匠运斤”故事,但《汉语大词典》释为“尖厉的寒风”,且未列典源出处;“望迷”义为“迷蒙”,《汉语大词典》等未收该词;《汉语大词典》无“(若)”字,(若)应为“络”的俗体字,音义相同而形异,在《王祯农书》中义为“缠绕、束缚”;“擿行”义为“以足蹬动点地而行”,《汉语大词典》等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