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财政、金融、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专利文献2385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四川教育、山东教育:中学刊等;
“认识人民币”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严海燕、任叔名、伍昆英等。
“认识人民币”
-研究学者
- 严海燕
- 任叔名
- 伍昆英
- 何靖芳
- 刘北荣
- 唐翠娥
- 姜利芹
- 孙海霞
- 茅琳峰
- 韩惠敏
- 丁爱平
- 万瑞雪
- 严一慧
- 仇多轩
- 任加顺(评析)
- 余仙(执教)
- 俞正强
- 冷云霞
- 刁幼君
- 刘丽萍
- 刘娟娟(评析)
- 刘宁宁
- 刘小燕
- 刘怒
- 南宁市新兴学校课改研究小组
- 卜相桂
- 卢虹
- 叶夫
- 叶榕
- 吕美荣
- 吴希(设计)
- 吴晓春
- 周凤娟
- 周圆亮
- 周忠飞
- 周正霞
- 周迎祥
- 唐文艳
- 唐静文
- 商维红
- 姚柳
- 季玲玲
- 居云慧
- 庄佃利
- 庄玲1
- 张亚玲
- 张健
- 张凤荣
- 张婷婷1
- 张存田
-
-
邱世芳
-
-
摘要: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学生虽接触过人民币,但购物机会不多,尤其是电子支付方式的兴起逐渐降低了人民币的使用频率。本节课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体验,在分类活动中思考,进而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
-
陈铁
-
-
摘要: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在生活中,你能使用人民币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人民币的知识吧!一认常用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人民币有两种:纸币和硬币。硬币有:1分、 2分、5分、 1角、5角、 1元。纸币有:1元、 5元、 10元、20元、50元、100元。
-
-
-
-
金皑
-
-
摘要:
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人人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教育,人人都能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传统课堂与数字化课堂两种教学设计的对比与反思的基础上,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向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活动中通过尝试应用iBook互动图书的辅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
-
钟思敏
-
-
摘要:
识字备市活动开始了!活动中,我们通过《认识人民币》中所学到的知识“购买”生字卡片。全班同学分为卖家和买家。充当金牌卖家的同学通过热情推销,看到识字卡片被抢购一空,他们都乐开了花!我们的小买手也不逊色,不但要正确使用人民币,还要通过加减法算对数,最后还要正确读出卡片背后的字才能买走卡片呢!
-
-
朱海仪
-
-
摘要:
项目化学习是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以小组方式进行开放性探究,并将学习结果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构建起知识的重要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植根于课堂,又同时指向课程的结构性,对于未来教育的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
-
-
郑雪琴
-
-
摘要: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为出发点和重要依据。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教学策略,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吻合。教师可以通过媒体化情境、实物化情境、生活化情境和活动化情境等策略,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
-
-
陈燕1;
张婷婷1
-
-
摘要:
2016年4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全面实现3E课堂的目标,我校实行了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陈燕和沈珂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有关“人民币”的两节课,陈燕老师执教起始课“认识人民币”。这次调研有幸邀请到了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作全程指导。2017年至2018年,张婷婷老师在此基础上又对这节课进行了改进,直到在浙江教研网天天公开课平台播出,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
-
-
-
-
-
-
-
-
-
- 李本甲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5-20
-
摘要:
中国人民币流通分币纪念册是一种收藏人民币的纪念册,特别是收藏硬分币和纸分币的纪念册。该册由封面、封底和六页芯页组成。芯页上版面编排是按币值大小顺序排列,并且同一币值能组成各种组合形式。外形美观精致,易于携带、保管,兼有收藏与欣赏功能。适用于广大钱币收藏者和集币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