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裂隙发育

裂隙发育

裂隙发育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34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747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 第四届探矿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裂隙发育的相关文献由108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立强、于斌、孙海等。

裂隙发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2.57%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7470 占比:97.11%

总计:7692篇

裂隙发育—发文趋势图

裂隙发育

-研究学者

  • 马立强
  • 于斌
  • 孙海
  • 赵鑫
  • 刘启蒙
  • 匡铁军
  • 张林良
  • 李健
  • 李昂
  • 李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祥军; 赵鹏翔; 王绪友; 刘李东; 杨俊生
    • 摘要: 为了明确大倾角高瓦斯煤层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情况,提高卸压瓦斯抽采效果,运用了微震监测技术对新疆硫磺沟煤矿(4-5)06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动上覆岩层的微震事件进行实时记录,据此分析了采动上覆岩层的裂隙发育形态特征和演化趋势,且运用经验公式对微震监测结果加以验证,并结合监测结果对高位钻场瓦斯抽采参数进行了优化,检验了卸压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4-5)06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约15 m,采动覆岩断裂带高度约60 m,裂隙发育形态整体呈不对称椭抛带,其中心对称轴向回风巷一侧偏移。以此为依据,对高位钻场瓦斯抽采钻孔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高、中、低3个层位钻孔,且全部布置于靠近工作面一侧的瓦斯优势运移通道带以内区域。通过分析现场瓦斯抽采监测装置记录的数据发现,高位钻场中高、中、低3个层位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及抽采流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中层位钻场瓦斯抽采浓度明显高于其余层位。优化后高位钻场瓦斯抽采流量为63~85 m^(3)/min,钻场瓦斯抽采体积分数为6.22%~10.94%,井下回风巷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均低于阈值1%,有效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推进。实践表明微震监测技术可有效运用于大倾角高瓦斯煤层裂隙带高度发育情况与形态定位的监测,为高位钻场瓦斯抽采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 高永格; 张强; 牛矗; 张开
    • 摘要: 地下煤岩体开挖会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位移进而造成煤层内瓦斯的溢出、裂隙水的流动甚至会造成地表沉陷等矿山灾害。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沿空留巷上覆顶板岩层裂隙破断规律,使用ZXZ20(A)型矿用钻孔成像装置对云驾岭煤矿12307工作面回风巷与运输巷进行上覆顶板岩层破断状态与裂隙发育的观测。在12307工作面回风巷沿走向布置1、2、3号测点,运输巷沿走向布置4、5、6号测点,6个测点的钻孔施工时间段相同、观测时间段相同。观测结果表明:1号测点上方顶板岩层极为破碎,顶板裂隙发育由浅及深不断加剧,在3~9 m出现明显离层,在此区间可观察到6条离层裂缝;3号测点顶板岩层0~3.2 m存在发育充分的裂隙,3.2~6.6 m存在横向裂隙,且6.2 m处有离层现象;4号测点顶板岩层0~2.5 m岩层受到明显破坏,岩层内裂隙纵横交错,2.5 m以深裂隙逐渐减少,只存在原生裂隙;6号测点顶板岩层观测范围内并未发现大的裂隙,岩层整体发育较为完整。上述结果表明回风巷在一次采动后顶板覆岩主要破碎范围在2 m内,在留巷期间二次采动造成顶板覆岩破碎程度加剧,深部岩层同样出现破碎与离层,尤其在顶板上方4 m内离层较多。
    • 司瑞江; 王晓振; 郜建明
    • 摘要: 准确的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煤矿进行水害防治、邻近层瓦斯抽采的重要参数。基于晋城矿区某矿的开采条件,对1311工作面导水裂隙发育高度进行预计分析。1311工作面覆岩岩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平均抗压强度为49.1 MPa,达到坚硬程度;在工作面采高4.5 m条件下,根据规程预测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在51.91~129.8 m,由于采厚和开采方式选择的不同,计算方法差异很大。根据1311工作面上方施工的探测钻孔和岩性取芯及测试分析,基于关键层位置判别的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在92.15~94.65 m,相对稳定、准确。研究成果为该矿在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对顶板水的防范、顶板瓦斯抽采巷道布置层位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 郭彪
    • 摘要: 针对赵庄矿1308综采面经常发生综采扰动而引起严重鼓帮的异常,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孔爆破断顶技术方案,结合井下实际地质情况,在顶板上设置爆破孔进行爆破,从而形成一定的裂隙发育区,有效控制井下顶板的垮落时机和范围,消除了综采过程中因综采扰动而导致的鼓帮现象,极大地提升了赵庄矿井下的综采作业安全性。
    • 赵义平; 王子河; 邓腾林; 张志夫; 李敏巍
    • 摘要: 为研究坚硬顶板条件煤层开采后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对东胜煤田某矿区典型工作面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场推进过程中,离层裂隙较断裂裂隙发育要快,并且断裂裂隙总是位于采空区两端和开切眼上方,呈梯形分布;冒落带与裂隙带的分界点高度在50~60 m处;开采工作面推进至65 m时,基本顶初次来压;推进至85、103、122、145 m时,出现4次周期性来压,平均步距为20 m。
    • 周子龙; 陆建友; 蔡鑫; 芮艺超
    • 摘要: 为了研究岩石-混凝土界面的动态行为和能量耗散,采用霍普金森压杆对双材料圆盘进行动态劈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界面倾角(θ)的变化,界面槽宽度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也发生变化。当θ从0°增加到30°时,试样的承载力随界面槽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此界面倾角范围内,岩石表面的最佳刻槽宽度为5 mm。当θ从45°增加到90°时,试样的承载力没有明显变化。当θ从0°增大到45°时,随着界面槽宽度的增大,试样的耗散能先明显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 肖钟仲; 邱炳权; 邹卓楠; 朱银燕; 李泸著; 曾阳彬
    • 摘要: 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快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建筑行业的高层建筑及多层地下室应运而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基础施工基坑降水问题也日益体现出其呈现常态化,由于地质复杂,基坑降水处理困难,其处理措施已是行业关注的重点。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应用,依托某项目基础施工降水处理应用效果,呼应工程应结合地质情况,通过将预埋止水钢套管及钢套管接高直接优化为预埋含有止水阀的止水钢套管的方法,从源头进行控制处理渗水问题。此类技术封堵措施,可以实现施工期间的降水,快速施工,又能实现结构设计降水要求,同时降水又可以回收利用于文明施工用水。
    • 黄兰华; 赵宁宁; 戴承江; 梅绪哲; 刘瑾; 王梓
    • 摘要: 采用黄原胶对掺砂黏性土进行复合改良,通过一系列不同黄原胶和砂粒含量条件下的干燥开裂试验,分析土体表层裂隙特征,探究不同黄原胶和砂粒含量对土体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对抗裂机理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原胶和砂粒作为添加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裂隙发育,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土体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当黏性土试样中黄原胶含量由0增加至0.25%时,其裂隙率由11.586%减小至0。当掺砂率小于30%时,土体开裂受影响较小,无黄原胶试样裂隙率在10%~14%之间,掺砂率增大至70%时,裂隙率降低至1.412%;0.15%黄原胶复合掺砂土样无开裂迹象。黄原胶能够增强黏土颗粒间的粘聚作用,与砂土颗粒胶结固化形成稳定结构,提升土体抵抗断裂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黏性土抗裂性能的目的。
    • 李雪佳; 池明波; 吴宝杨; 鞠志勇
    • 摘要: 多煤层开采岩层间裂隙发育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以神东矿区上湾煤矿工作面开采岩层间裂隙发育为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研究上下煤层间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基于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采动过程中裂隙发育位置及开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上湾煤矿2和3煤层采动影响下裂隙发育随着工作面推进出现张开和闭合显现,表现为光栅监测结果应变正负交替出现;水平加载过程中光栅应变表明,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在水平应力作用下达到一定极限后会发生破坏;在垂向加载过程中岩层间裂隙发育规律可由光栅内应变变化特征进行表征,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岩层裂隙主要为裂隙张开与闭合交替出现;监测结果与相似模拟实际情况相吻合,证明分布式光纤可准确监测岩层间裂隙发育,为相似模拟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 王路; 杨维弘; 李锦明; 陈飞; 包函; 蒋超
    •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高强度开采影响下的地表变形规律及参数分布特征情况,为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采用了地表岩移实测研究法,在曹家滩首采工作面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观测站数据采集及分析,初步获得了曹家滩矿井首采工作面的地表移动规律:地表下沉主要分为启动期-活跃期-衰退期3个阶段,岩层下沉主要在活跃期内形成;之后为长时间的衰退期,岩层的沉降基本维持稳定。沉降范围主要集中在采空区及附近区域,沿倾向对称分布,沿走向呈现出半无限盆地形态。采用UDEC模拟软件研究了煤层开采地表岩层移动规律,发现采动覆岩纵向方向上沟通性较强,直接顶的运动下沉会较为直接的沟通地表造成地表移动下沉现象,地表沉降量及下沉区域约为煤层直接顶的2/3,走向、倾向方向地表的最大下沉量分别为4.21m、3.36m。测量分析和模拟结果对矿井及矿区其他矿井开展地表岩移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