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复采动

重复采动

重复采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51502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治水专家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论坛、2010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年会等;重复采动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善坤、刘毅涛、吕坤等。

重复采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502 占比:99.92%

总计:151622篇

重复采动—发文趋势图

重复采动

-研究学者

  • 赵善坤
  • 刘毅涛
  • 吕坤
  • 张宁博
  • 李一哲
  • 李云鹏
  • 王寅
  • 苏振国
  • 吴祥业
  • 孔德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立军
    • 摘要: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减沉技术是煤矿绿色开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焦作矿区古汉山矿16032下分层工作面覆岩离层注浆充填为工程背景,从综合考虑覆岩结构和地表沉降规律的研究思路出发,提出了根据最大下沉角确定缓斜煤层重复采动覆岩离层水平位置的方法;建立了利用井下已有注浆管路系统、在井下大巷布置钻场和斜上钻孔对工作面覆岩离层进行注浆充填的方法;沿工作面走向布置5个钻场,每个钻场布置3个仰斜钻孔,由下至上分别指向亚关键层下方离层区、亚关键层与主关键层间的软硬岩交互区、主关键层下方离层区,终孔位置位于最大下沉线附近。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后地表最大下沉量仅0.3 m左右,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状况。受地层产状稳定性、岩体结构以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准确性等的影响,关键层位置及离层靶区的准确识别较为困难;在实施井下覆岩离层注浆时,不仅应参考覆岩关键层位判别结果,还应根据覆岩柱状分阶段多次“钻进-注浆”交替进行的方式探索最合理的离层注浆层位。
    • 吴群英; 郭重威; 翟鸿良; 王建文; 张铭杰; 迟宝锁; 王二云; 郭书全
    • 摘要: 由于水资源短缺,陕北矿区利用采空区储存矿井水进行再利用,采空区储水量与采动裂隙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为准确预测采空区储水量,基于工作面上覆岩层断裂分带划分结果,确定煤矿地下水库的主要储水空间为垮落带与断裂带的裂隙空间,建立了采动覆岩裂隙率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得出了柠条塔矿1^(-2)煤和2^(-2)煤重复采动后上覆岩层的下沉曲线,计算出重复采动覆岩裂隙率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沿垂直方向,随着高度增加,覆岩裂隙率逐渐减小,1^(-2)煤开采后岩层裂隙率由1.87%逐渐下降为1.18%,2^(-2)煤开采后,裂隙率由12.85%下降为4.11%;沿水平方向,垮落带、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的裂隙率在采空区边缘附近都会产生2个峰值,并且峰值位置逐渐向采空区中央移动,1^(-2)煤开采后,中间压实区的最大裂隙率为1.21%,两边离层区的最大裂隙率为2.19%,2^(-2)煤开采后,压实区和离层区最大裂隙率分别为16.1%和6.54%;重复开采后,上覆岩层的裂隙率显著增加,有利于地下水库储存更多的矿井水,煤层重复开采后,离层区裂隙率最大值由2.19%上升到16.1%,中间压实区最大裂隙率由1.21%上升到6.54%,分别增长了约6.4倍和4.4倍,重复采动覆岩的裂隙率显著增加,增加了储水能力,故下部煤层开采后的采空区能储存更多的矿井水。
    • 石鹏; 秦松; 帅运林; 胡品品
    • 摘要: 针对贵州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受地形构造、重复采动等影响,顶板容易破碎,端面顶板稳定性差,容易出现端面冒顶、煤壁片帮等灾变问题。通过对贵州煤层群在重复采动下的端面顶板失稳机理进行研究,从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数值模拟试验与物理实验的方法对贵州省煤矿的端面冒顶进行探究,分析影响端面冒顶的因素,剖析其作用机理。以端面冒顶事故发生的机理为基础,提出端面冒顶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并用模拟试验进行验证,保证此类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 唐建新; 李伟; 张择靖; 杜维毅; 郑英建
    • 摘要: 针对含软弱夹层的顺层陡岩受地下重复采煤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数值软件UDEC模拟陡岩下方缓斜近距离煤层群区段上行开采,分析陡岩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采动过程中,开采不同煤层时,基底岩层的下沉曲线、水平位移曲线、垂直应力曲线以及剪应力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上煤层开采后,陡岩坡肩卸荷裂缝会向下贯穿软弱夹层,在坡肩处形成危岩体;中、下煤层开采后采动裂隙会继续由上往下向坡体内延伸到基底岩层附近造成陡岩山体断裂;随着重复采动次数的增加,陡岩的变形破坏程度会急剧增大。
    • 白亚光
    • 摘要: 为了更深入的解析浅埋煤层在重复采动下的覆岩运动规律,通过使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某煤矿1^(#)、2^(#)煤层进行模拟开采,最终得出浅埋煤层重复采动下覆岩运动及裂隙演化规律,并通过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来验证,结果表明:1^(#)煤层开采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30 m,大约每开挖10 m形成一次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 m;2^(#)煤层开采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40 m,大约每开挖10 m形成一次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 m,2^(#)煤层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大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1^(#)煤层开采完毕后,1^(#)煤层直接顶最大位移量为1.6 m,裂隙带高度约为20 m,垮落带为5 m左右;2^(#)煤层开采完毕后,1^(#)煤层直接顶最大位移量为3.2 m,2^(#)煤层直接顶最大位移量为1.8 m,裂隙带高度约为73.5 m,垮落带为15 m左右。
    • 李友伟; 张玉军; 肖杰
    • 摘要: 为了研究多煤层重复采动下覆岩破坏高度的发育规律,以公乌素煤矿三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得到了单层开采和三层重复开采时16煤1604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3DEC数值模拟研究了单煤层开采及重复采动覆岩的破坏特征,理论分析了重复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机理及裂缝带高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钻孔冲洗液观测与钻孔窥视结合实测法更准确,公乌素16煤重复采动条件下,裂采比15.14,垮采比3.15;模拟显示采空区两侧裂隙发育明显且为离散裂隙,中部裂隙闭合,裂隙高度与实测较为接近;提出了3种不同程度的重复采动裂缝带发育高度的计算方法,为确定重复采动条件下覆岩裂隙发育高度提供理论依据。
    • 王松
    • 摘要: 本设计针对淮北许疃煤矿83下采区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首采工作面无覆岩破断规律可供参考的工程背景,提出通过构建覆岩运移与裂隙演化物理相似模型,研究重复采动覆岩运移及破断规律,得到重复采动后,上覆岩层遭受破坏程度增大,岩层下沉量呈非连续性特点,跳跃显现明显,且采动裂隙将进一步向上发展观点。在采矿行业起到对矿井顶板灾害实现超前防控作用。
    • 张伟; 任振群; 李阳; 杨默含
    • 摘要: 为研究重复采动对地表的影响,以南屯煤矿七采区地表移动观测结果为研究背景,揭示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沉陷的特征。结果表明:重复采动改变了下沉的分布特征;停采时间短的采空区比停采时间长的采空区对下沉分布影响更为显著,停采时间短采空区侧下沉值、下沉范围、下沉速度均偏大;受多次重复采动影响,地表点对采动响应更为迅速,表现为地表移动仅有活跃期和衰退期。
    • 曹胜根; 赵长政
    • 摘要: 为探讨多煤层重复采动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等问题,以贵州发耳煤矿+980 m水平巷道为背景,分析了该矿地质条件,+980 m水平巷道穿过多层软弱煤岩体,且邻近多个工作面受重复采动影响,导致巷道顶板破碎、底板底鼓严重、锚杆锚索变形失效等问题。采用UDEC 3.0软件分析了多煤层重复采动下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以及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基于此提出了联合支护技术,并在现场进行施工应用。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修复加固段巷道在50 d监测期间,顶板、底板及两帮位移量仅分别为26,56,26 mm,巷道围岩裂隙基本被浆液充填,巷道围岩变形基本得到控制。
    • 许峰; 靳德武; 高振宇; 何渊; 王世东; 石磊; 黄欢; 段建华
    • 摘要: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重心西移,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宝贵,煤炭高强度开采与地下水及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剧。近年来,西部多数矿区逐渐开拓开采下组煤层,针对多层煤层重复采动对地下水资源影响规律研究不足等问题,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422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以及数值模拟手段,对该区煤层重复采动顶板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进行了实测与计算,结果表明:42煤开采后导水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达到顶板以上160 m,沟通了延安组和直罗组含水层,但未沟通白垩系志丹群含水层;基于导水裂隙带监测结果,采用FEFLOW数值模拟方法预计了42202工作面采后涌水量为63 m^(3)/h,与实际涌水量55 m^(3)/h接近,进一步表明工作面涌水主要来自延安组与直罗组含水层;42202工作面采后延安组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达到57.3 m,直罗组含水层水位下降11.9 m,白垩系志丹群含水层水位基本维持稳定,由此可知,煤层采后对延安组含水层扰动程度最大,对直罗组含水层扰动程度次之,而并没有对白垩系志丹群含水层造成影响;煤层采动导水裂隙是地下水资源漏失的主要通道,其发育高度及规模决定了煤炭开采对含水层的扰动程度,抑制煤层开采后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是实现西部大型矿区保水采煤的关键点,尤其是随着西部煤炭资源的深部开发,多层煤层开采后覆岩破断规律及其多场耦合特征、导水裂隙的演化规律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完善了多煤层开采保水理论,为实现我国西部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提供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