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白细胞
血白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9042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中老年保健、中国保健、中华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创刊二十周年庆祝会、西南地区第十六届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交流会、第三届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全国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专题研讨会等;血白细胞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少林、于永强、余日胜等。
血白细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042篇
占比:99.86%
总计:119213篇
血白细胞
-研究学者
- 于少林
- 于永强
- 余日胜
- 刘君
- 吴二兵
- 吴康
- 唐瑶
- 姚俊
- 张秀兰
- 徐秀芳
- 戴立忠
- 李建玲
- 杨希朋
- 杨鲁源
- 柯开富
- 沈丽华
- 罗学宏
- 许林清
- 邓中平
- 邹曙光
- 陈强
- 陈翔
- 顾晓苏
- 马厚勋
- 黄海
- Dudman
- NP
- 丁云秋
- 万云莉
- 买丽克·伊明
- 于占红
- 于晓萍
- 于晶
- 于超
- 付冬云
- 付松林
- 仝小林
- 任国庆
- 伊玉琴
- 何伟
- 何敏
- 余英豪
- 佟长青
- 侯云霞
- 党建安
- 全国芳
- 关楚翘
- 冉献贵
- 冯冰
- 刘万宗
-
-
范蔚然
-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肠炎诊断中全血hs-CRP(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白细胞及粪便常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124例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将其轮状病毒试验结果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结果作为依据,分为病毒组与细菌组,其中病毒组患儿64例,细菌组患儿60例,再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均行全血hs-CRP、白细胞与粪便常规检测,对比各组测定结果。结果细菌组患儿全血hs-CRP明显高于病毒组、对照组(P0.05);细菌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病毒组(P0.05);三组单核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粪便常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肠炎诊断中全血hs-CRP联合血白细胞及粪便常规检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
万云莉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急腹症患者和同期在该院接受门诊体检的7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情被诊断为AP的68例急腹症患者作为AP组,将病情被诊断为其他疾病的72例急腹症患者作为非AP组,将7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AMY、CRP、WBC联合检测.然后,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AP组患者和非AP组患者AMY的水平、CRP的水平和WBC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AP组患者AMY的水平高于非AP组患者,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RP的水平和WBC的水平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P<0.05.结论:血清AMY、CRP、WBC联合检测在诊断AP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陶炜;
刘万宗;
董小康;
王惠
-
-
摘要:
目的 探究尿沉渣细菌计数(US-BACT)、白细胞计数(US-WBC)及血WBC(B-WBC)在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UTI)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104例疑似UTI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感染和非感染患者US-BACT、US-WBC、B-WBC水平,并分析其对UTI的诊断价值.结果 104例疑似细菌性UTI患者经尿液细菌培养显示有72例确诊为细菌性UTI.尿液标本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0株(12.35%),革兰氏阴性菌71株(87.65%).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72例)和非感染组(32例).感染组US-BACT、US-WBC、B-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S-BACT、US-WBC、B-WBC及联合诊断细菌性UTI的AUC分别为0.902、0.806、0.756、0.945,联合诊断AUC最高.结论 US-BACT、US-WBC、B-WBC对UTI诊断有参考意义,且三者联合能提高诊断价值.
-
-
刘剑;
王婷;
黄河;
陈涛;
彭洪亮;
邓光程
-
-
摘要:
目的 观察肾石通颗粒(无糖型)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92例输尿管结石湿热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6例.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肾石通颗粒(无糖型),疗程为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排石率、肾绞痛发生率、下尿路刺激征及肉眼血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肌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排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下尿路刺激征发生率、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肾石通颗粒(无糖型)能安全且有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湿热证.
-
-
于晶;
张子敬;
刘永瑞
-
-
摘要: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脐部和吴茱萸粉贴敷足三里穴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另增加吴茱萸热熨肚脐、两侧足三里穴敷吴茱萸粉的外治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前、术后24 h血白细胞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4h血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用吴茱萸可加速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炎症反应,达到缩短疗程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
王静;
王会芳;
宋义琴;
杨云;
李文慧;
王丙伟
-
-
摘要:
目的:讨论儿童重症肺炎患病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儿童重症肺炎患儿90例,患儿接受基础对症治疗,对其重症期与好转期患儿血清TNF-α、IL-6、CRP、WBC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患儿进入好转期后血清TNF-α、IL-6、CRP、WBC水平均有所好转,对比重症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重症肺炎患病与血清TNF-α、IL-6、CRP、WBC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动态监测患儿血清TNF-α、IL-6、CRP、WBC水平变化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及评价其治疗效果.
-
-
-
-
-
陈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100例早产儿,将其分为无脑损伤组(n~50)即对照组与脑损伤组(n=50)即实验组,分别检测患儿出生1h、第3d与第7d的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运用Logistic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出生1h、第3d与第7d后实验组的血白细胞、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脑损伤与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检测炎症标志物与早产儿脑损伤症状呈正相关,能够有效的提示早产儿的脑损伤症状.
-
-
-
-
贺必梅;
李万瑶;
李国才;
秦凯;
谢晓澜;
高小云;
廖敏
- 《全国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专题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2组,头针加全麻组(简称头针组,下同)30人和单纯全麻组(简称全麻组,下同)30人.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分钟,然后行全身麻醉.头针麻醉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观察头针对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结果:头针组术后CRP异常的人数明显减少,而单纯全麻组变化不明显,术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头针组变化幅度最小,恢复最快,明显优于单纯全麻组. 结论:头针可明显减轻组织损伤、术后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
-
张纾难;
段军;
张志远;
金明;
崔惠娟;
仝小林
- 《中医药防治SARS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SARS所致的肺纤维化是该病恢复期一个较为常见而严重的问题.为了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对61例SARS所致的肺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总结如下,初步结论是,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有效防治SARS所致的肺纤维化,并有助于实现逆转;在患者恢复期,如条件允许应行CT、肺功能检查以尽早发现肺纤维化;患者血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百分数的趋势有可能是鉴别是否发生纤维化,以及纤维化预后的参考指标.
-
-
-
-
-
-
-
-
-
-
-
-
- 比纳瑞有限责任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4-22
-
摘要:
用于估计动物体液中吞噬细胞数量的方法包括刺激吞噬细胞的NADPH氧化酶活性;以及使用能够测量光的仪器通过化学发光底物的发射的化学发光来定量所述化学发光底物的还原性脱氧。吞噬细胞的NADPH氧化酶活性优选由能够激活吞噬细胞的呼吸爆发的免疫或化学物质刺激。吞噬细胞的NADPH氧化酶活性优选通过溶液中的或被涂覆到吞噬细胞接触的表面上的刺激物来刺激。该刺激物优选为佛波醇肉豆蔻酸乙酸酯(PMA)。所述动物优选为人,所述体液优选为血液和/或脊髓液。吞噬细胞优选为嗜中性粒细胞,并且化学发光底物优选为光泽精(N,N′‑二甲基‑9,9′‑双吖啶鎓二硝酸盐)。还提供了基于该估计方法的治疗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