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8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51397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微循环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第十三次全国动脉硬化疾病学术会议等;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文献由14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洁、李小鹰、肖立中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8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1397 占比:99.84%

总计:351973篇

血浆纤维蛋白原—发文趋势图

血浆纤维蛋白原

-研究学者

  • 王洁
  • 李小鹰
  • 肖立中
  • 刘宏明
  • 张周良
  • 张敏州
  • 张鹏
  • 李松
  • 林晓忠
  • 王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玉璇; 云凤; 司军莉; 许莉; 边文会; 高晓静
    •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母胶囊,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流产情况、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流产前,2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D-D、IN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益母胶囊可明显改善药物流产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提高流产的成功率,可在临床广泛使用。但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数据存在一定不足。
    • 刘巧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和D-二聚体(D-D)检测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01-2021-03在舞钢市人民医院行髋部手术治疗的6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2天检测患者的FIB、IL-6、D-D水平。根据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DVT组(11例)和非DVT组(57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以及DVT组确诊治疗第5天的FIB、IL-6、D-D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前的FIB、IL-6、D-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时的FIB、D-D及IL-6水平均较非DV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时的FIB、IL-6、D-D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术后第2天时的FIB、IL-6、D-D水平高于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IL-6、D-D检测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DVT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评价DVT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参考意义。
    • 闫研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5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4.44±0.91)g/L、D-二聚体(445.40±170.20)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91±0.55)g/L、(211.10±90.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VC%pred(70.55±8.90)%、FEV1%pred(68.12±9.62)%均低于对照组的(86.73±10.23)%、(89.91±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呈高凝状态,极易产生血栓,而且血浆纤维蛋白和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与患者病情有关,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提示AECOPD患者高凝状态和乏氧关系密切。
    • 王焕美
    •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联合免疫学指标检测对老年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纳入的234例老年NSCLC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临床规范化治疗,检测患者FIB、D-D、免疫球蛋白G(gG)水平,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3年,根据老年NSCLC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FIB、D-D、IgG联合检测对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剔除失访者6例,228例老年NSCLC患者中共178例死亡,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50例纳入预后良好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既往病史、入院时血压、血小板、白细胞、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抽烟占比高、发病至入院时间长、FIB、D-D、IgG水平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抽烟、FIB、D-D、IgG水平高是影响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FIB、D-D、IgG联合检测预测老年NSCLC惠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准确度、AUC分别为8937%、8266%、0.841,均高于FIB、D-D、IgG单独预测。结论:FIB、D-D、IgG水平与老年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三者联合预测的准确性更好。
    • 朱惠; 陶吴东; 黄彬; 阳东荣; 张娟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1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40例和非骨转移组10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浆Fi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及肿瘤分期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前列腺癌骨转移危险因素.根据全身核素骨扫描检查结果 将骨转移组患者按照病灶数目分为单发骨转移组(18例)和多发骨转移组(22例),比较两组间血浆Fib及PSA水平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ib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骨转移组血浆Fib及PSA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且骨转移组Gleason评分>7分及肿瘤分期T3-4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P7及肿瘤分期T3-4均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骨转移组血浆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P0.05).血浆Fib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2(95%CI:0.645~0.841).当血浆Fib诊断临界值取3.61 g/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68.6%,特异度为76.2%.结论 血浆Fib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程度呈正相关,并对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朱阿颖; 靖大道
    • 摘要: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相关的急性时相蛋白,其在血浆中高表达会导致体内凝血系统失衡.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Fib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与胃良性病变相比较,胃癌患者Fi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胃癌分期呈正相关.血浆Fib在评估胃癌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预测指标之一,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陈俊言
    • 摘要: 目的 探讨消渴丸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与对血糖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择82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消渴丸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甲钴胺治疗,消渴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消渴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受试者血糖和FIB水平变化.结果 消渴丸组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血糖指标和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消渴丸组治疗后FPG、2 hPG、HbAlc和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渴丸可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降血糖效果可靠,同时有助于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改善受试者预后.
    • 李琳; 张凡; 刘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7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较治疗前增加,而FIB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9.82±2.24)分低于对照组的(13.77±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普罗布考进行治疗,能改善其凝血指标,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薛庆华; 胡杰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病人梗死灶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复发性脑梗死病人作为复发组,将病人按复发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3组:大面积组55例、小面积组48例以及腔隙性梗死组17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发性脑梗死病人60例作为初发组.比较各组血浆FIB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颈动脉超声检测病人的颈动脉斑块情况,记录颈动脉斑块性质、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发组与初发组年龄、高血脂、高血压、血浆FIB水平及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以多发斑块最多见,大面积组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组CSS评分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 血浆FIB水平和复发性脑梗死的梗死灶面积有一定关系,存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多发斑块者可能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应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 庞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根据均衡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子宫三径线之和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露持续时间和恶露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水平,缓解患者瘀血状态,促进宫缩,减少恶露持续时间和数量,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