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根尖细胞
蚕豆根尖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0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遗传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7102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产业与科技论坛、海峡科学、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两专委会、五省市学术联合学术会议暨环境·辐射与健康防护学术交流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营养食品所毒理室联合学术会议等;蚕豆根尖细胞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屈艾、李宗芸、王虹等。
蚕豆根尖细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102篇
占比:99.92%
总计:107185篇
蚕豆根尖细胞
-研究学者
- 屈艾
- 李宗芸
- 王虹
- 朱卫中
- 袁振华
- 陶友荣
- 刘碧崇
- 吴全珍
- 唐正义
- 孔令芳
- 孙艳
- 孙雁霞
- 嵇庆
- 庞振凌
- 张学锋
- 张捷
- 徐文俊
- 朱红琼
- 李健
- 杨晓霞
- 王秀琴
- 王跃华
- 田嘉军
- 胡本君
- 蒋梅兰
- 邬晓勇
- 郑奕
- 马丹炜
- Haixue Wang
- Liju Duan
- Liuchuang Gao
- Liuxin Cui
- Qingtang Fan
- WU Chi-peng
- ZHENG Li-xin
- ZOU Zhi-fei
- Zhimin Tang
- Zonghui JI
- 丁书茂
- 丁晓雯
- 万田英
- 乔珍珍
- 乔立光
- 于淑池
- 付倩
- 仪慧兰
- 任莎
- 何小金
- 何志辉
- 佘秋生
-
-
-
王桂凤
-
-
摘要:
1经典考题回放例1(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7题)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2透析学生思维的误区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解答这个题目时的思维情况,笔者要求学生画出蚕豆根尖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1个DNA分子的标记情况。学生的回答,见图1和图2。
-
-
邓冰;
穆龙;
周银行
-
-
摘要:
目的: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核设施周围水域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检测.方法:分别于芙蓉溪桥河水、涪江河水、安昌河水等7个位点进行水样采集,以采集水样直接处理蚕豆根尖,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微核率(MNF)及污染指数(PI)和放射性水平,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各采样点放射性污染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但各采样点的MNF有显著差异,7个采样点中有5个采样点的PI在2以上,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设施周围水域污染主要是由两岸工业、生活和垃圾等排污引起,核设施运行所产生的放射性流出物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轻微.
-
-
王超;
阮鸿洁;
豆捷雄;
段链;
张宏伟
-
-
摘要:
目的: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北方3个城市自来水厂水样进行致突变性检测.方法:分别采集A、B、C3个城市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及末梢水,以采集的水样直接处理蚕豆根尖,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以及污染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市4个水厂水样中,3厂出厂水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呈中度污染,其余水样所致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属于基本无污染.B市出厂水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属于轻度污染.其余水样所致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梢水属于轻度污染,水源水为基本无污染.C市3个水样所致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属于轻度污染,污染程度比较为:出厂水>末梢水>水源水.结论:根据A、B、C3个城市自来水厂水样对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的影响,并据污染指数判断,认为出厂水潜在致突变性最强.其中,A市的整体水质要优于B市和C市.
-
-
-
赖金龙;
付倩;
任莎;
吴国;
陶宗娅;
张红;
罗学刚
-
-
摘要:
为了解决彗星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的脱胶、细胞核分离操作繁琐、重复性低等问题,对彗星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初步建立了彗星实验的快速操作流程.结果显示,通过对载玻片进行预处理,可确保凝胶悬挂均匀;采用改良机械法分离的细胞核浓度适中;以0.5% (w/v)涂层琼脂糖作为基层、以1.5% (w/v)低熔点包埋琼脂糖作为叠加层的“双层凝胶法”,辅以“推片法”铺胶,操作便捷且不发生脱胶现象;细胞核膜经裂解处理后再进行电泳和荧光观察,彗星图像清晰,杂质少.应用改良后的彗星实验方法,操作简便,耗时更短,实验效果良好,可快速检测出细胞DNA损伤效应.
-
-
-
-
马良;
赵卓凡
-
-
摘要:
Using micronucleus detection technique,the genetic toxicity of Jinggangmycin·Tricyclazole and Benzophenone·Prochloraz to root tip cells of V icia faba was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fungicides resulted in different-leveled improvement of micronucleus rates and pollution indexes,but not in a concentration-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Regression model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quadratic function model exceled in description of micronucleus rate trends over concentration. In addition,Under the same concentration,the treatment of Benzophenone·Prochloraz showed higher influence in the micronucleus rate and pollution index than the treatment of Jinggangmycin·Tricyclazole.%以蚕豆为试验材料,利用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井冈·三环唑和苯甲·咪鲜胺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比较,不同浓度的2种药剂处理后,蚕豆细胞微核率和污染指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是不呈明显的浓度要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回归建模分析可以发现,二次函数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微核率随药剂浓度的变化趋势。此外,相同浓度下苯甲·咪鲜胺对蚕豆微核率和污染指数影响比井冈·三环唑更大。
-
-
傅思颖;
杨民和
-
-
摘要:
为寻找一种简单有效能够证明染发剂具有毒性,探究其毒性大小的方法,本文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诱变效应.结果显示,细胞微核百分率以及染色体畸变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当浓度为10.0 mg/m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达到最高值.由此说明染发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毒性强度与染发剂的浓度是相关联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能够作为初步检测氧化型染发剂诱变效应的有效方法.
-
-
-
王虹;
田锦花;
车晓倩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以蚕豆根尖为材料,研究洗发水、洗衣液和洗洁精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rn 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洗发水,洗衣液和洗洁精为诱变剂,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rn 结果:不同浓度的洗涤剂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还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rn 结论:三种洗涤剂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对植物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畸效应,且洗发水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