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蓝靛果

蓝靛果

蓝靛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3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园艺、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59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农产品加工·创新版、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中国林下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等;蓝靛果的相关文献由7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宇、赵恒田、霍俊伟等。

蓝靛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599 占比:99.53%

总计:38782篇

蓝靛果—发文趋势图

蓝靛果

-研究学者

  • 王振宇
  • 赵恒田
  • 霍俊伟
  • 不公告发明人
  • 周亚军
  • 周丽萍
  • 王鑫
  • 邵长利
  • 何丹娆
  • 刘德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宇; 张雨涵; 徐皖君; 郑先哲
    • 摘要: 受干燥条件影响,食品原料中营养成分常发生降解,为阐明微波泡沫干燥条件对蓝靛果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作用规律,本研究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分阶段建立维生素C降解动力学模型,并据此建立多物理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和含水率对维生素C降解同时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温度升高和含水率下降均会导致维生素C降解量增加,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13和0.715。根据降解动力学方程可得,预热干燥阶段维生素C的降解活化能为3.926 kJ/mol,起泡干燥阶段维生素C的降解反应热为-0.515 kJ/kg,干燥后期是维生素C降解的主要阶段,应控制干燥条件缩短此阶段持续时间。多物理场仿真模型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偏差为4.36%,说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蓝靛果中维生素C在不同干燥阶段的分布和降解规律,由模拟结果可以直接观察到边缘处维生素C的降解速率始终高于中心区,且二者差值随干燥进行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蓝靛果干制加工和维生素C降解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 周琳; 沈光; 王化; 李梦莎; 周丽萍
    • 摘要: 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品种蓝靛果酚类物质含量,结合感官评价,对导致蓝靛果苦涩的酚类物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宁含量与苦涩味成正相关,且呈线性关系,表明可溶性单宁是影响蓝靛果苦涩味的主要物质。
    • 韩春然; 毕海鑫; 王鑫
    • 摘要: 为确定酵母菌发酵蓝靛果果汁中的最适单宁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蓝靛果单宁工艺,将此条件下获得的单宁粗提液纯化、浓缩后得到单宁酸样品。将其添加到模拟蓝靛果果汁中,研究不同浓度单宁酸对酵母菌的影响,并验证最适单宁含量对发酵蓝靛果果汁的影响。结果表明,蓝靛果单宁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60(g/mL),超声温度50°C,超声时间40 min,此条件下单宁得率为14.68%。浓度为400 mg/L单宁酸模拟果汁中酵母菌的生长趋势良好,稳定期内酵母菌活性最高。与原发酵果汁相比,采用单宁酶处理后,最适单宁含量的发酵果汁中酒精度及总酸含量分别提高84.21%和14.58%,残糖含量及涩度值分别降低57.91%和86.32%,总酯含量提高38.45%。该含量单宁对酵母菌的发酵效果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果汁涩感降低且酸甜适中,果香及发酵香浓郁。
    • 韩春然; 毕海鑫; 王鑫
    • 摘要: 为筛选一株适宜蓝靛果果汁发酵的酵母菌,通过测定LA-DE、LA-EC、LA-FR 3种果酒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单宁酶活力和产酯能力、综合色度、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考察3种酵母菌的发酵性能,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3种酵母菌发酵的蓝靛果果汁进行香气成分鉴定。研究表明,LA-DE的活性最高,最先进入稳定期且时间最长。LA-DE的单宁酶活力及生成总酯能力最高,果汁色泽稳定,感官评分为LA-FR蓝靛果果汁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酸类及少量烷烃类、酚类和醛酮类物质,主体香气成分有癸酸乙酯、苯乙醇和辛酸,各种香气成分相互协调,共同赋予发酵蓝靛果果汁特征性风味。
    • 李梦莎; 周琳; 王化; 朱良玉; 何丹娆; 周丽萍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纯化方法对蓝靛果花色苷的提取得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情况,以筛选出最佳的纯化工艺,为蓝靛果花色苷的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蓝靛果栽培品种‘蓝精灵’的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制备其提取液后,采用色谱柱层析技术与静态吸附解析法,筛选能适用于其花色苷分离与纯化的固定相介质;再采用动态吸附和洗脱试验,对分离与纯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分别测定纯化后各组分中花色苷的含量及其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与总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与其纯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筛选出的效果最优的大孔树脂为XDA-7型树脂,其达到吸附平衡和解析平衡的时间分别为30与90 min,其吸附率与解析率分别达到83.5%和85.3%;最适宜的洗脱体积为3 BV,最适用的洗脱液是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通过纯化得到花色苷的4个组分,根据洗脱顺序将其分别命名为L1、L2、L3、L4,将其粗提物命名为L0。2)花色苷各组分的纯度由大到小依次为L2>L3>L1>L4>L0;纯化后的蓝靛果花色苷各组分的总抗氧化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L2>L3>L1>L4,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L1>L4>L3>L0,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L4>L2>L3>L1>L0。3)花色苷的纯度与其总抗氧化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IC50值之间均呈负相关,但其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优化得到的纯化工艺提取花色苷,具有较高的提取率,且蓝靛果花色苷的纯度与其抗氧化能力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优化得到的纯化工艺是一种可用于其深加工的较为理想的纯化工艺。
    • 李小庆; 修玥; 唐博; 张玉; 安颖; 徐雅琴
    • 摘要: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pH值、果胶酶添加量和纤维素酶添加量对蓝靛果果实多糖得率的影响。响应面试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蓝靛果多糖得率大小因素依次为果胶酶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pH值。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pH 3.5、果胶酶添加量0.8%、纤维素酶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0.08±0.14)%。红细胞溶血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多糖相比,当多糖浓度为4.0 mg/mL,红细胞溶血率减少(61.82±0.10)%;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减少(25.85±1.51)%;谷胱甘肽(glutataione,GSH)含量增加(6.79±0.36)%,可见蓝靛果多糖对红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顾晓雨; 李雨蒙; 陈玺之; 马蕊; 王鑫
    • 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脱涩方法对蓝靛果果汁的降涩效果,从而达到改善果汁口感的目的。方法以蓝靛果“蓓蕾”为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后,以单宁脱除率及花色苷保留率为指标,对比活性炭协同超声波脱涩法和酪蛋白脱涩法对果汁的脱涩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脱涩工艺条件。结果酪蛋白脱涩法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质量分数为0.9%,作用温度为56°C,作用时间为33 min,此时单宁脱除率为(62.13±0.29)%,花色苷的保留率为(67.53±0.14)%。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蓝靛果果汁单宁脱除率高且花色苷保留率好,同时改善了果汁口感,为提升蓝靛果果汁品质提供了实际应用价值。
    • 姜璐; 包怡红; 贾雨彤; 赖章飞; 徐福成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蓝靛果各指标的差异,确定影响其品质的关键指标,对不同品种蓝靛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类。以18个品种蓝靛果为研究对象,基于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水率、总酸、可溶性糖、糖酸比、总酚、总黄酮、花色苷、维生素C、铁、钙、感官评分、胰脂肪酶抑制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建立一套综合评价蓝靛果品质的方法,并结合热图聚类分析将18个品种的蓝靛果进行分类,根据各类蓝靛果特点分析其潜在应用方向。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蓝靛果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可得总酸与总酚、总黄酮以及花色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胰脂肪酶抑制率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感官评分与百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524%,总酸、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以及胰脂肪酶抑制率是评价蓝靛果品质的关键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函数计算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品种分别是“谢列娜”(42.38)、“蓓蕾”(41.04)、“别列里”(39.26)、“乌兰”(35.38)和“炭火”(34.56),此5种蓝靛果品质优良,可用于选育新品种或定向育种。经热图聚类分析可将18个品种蓝靛果分为Ⅰ、Ⅱ、Ⅲ类,各分别含有4、5、9个品种。第Ⅰ类蓝靛果适宜鲜食;第Ⅱ类蓝靛果适合开发具有辅助降脂功能的保健食品;第Ⅲ类蓝靛果适宜开发成休闲食品,其中“阿索里”“1-100-82”“33-11-82”和“蓝纺锤”适合开发果汁、果酒等产品,“蓝色温柔”“伊利亚特”“托米奇卡”“瓦秀岗”“炭火”适合加工果酱、果脯、罐头等产品。研究结果为蓝靛果的定向育种提供一定参考,为不同品种蓝靛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蓝靛果等浆果品质分析、综合评价及合理分类提供系统可靠的方法。
    • 张秀玲; 李晨; 汲润; 李凤凤; 张文涛
    • 摘要: 为提高真空冷冻干燥蓝靛果粉的品质,添加单一保护剂(麦芽糊精)和复合保护剂(麦芽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麦芽糊精/海藻酸钠、麦芽糊精/阿拉伯胶、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制备出5种蓝靛果粉,以色泽、出粉率和花色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确定每种复合保护剂的最佳添加量依次为羧甲基纤维素钠2.5%、海藻酸钠1.5%、阿拉伯胶2%、β-环状糊精1%。其中添加2%阿拉伯胶的蓝靛果粉花色苷含量最高((18.09±0.98)mg/g),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93.04±0.30)%),添加1%β-环状糊精的蓝靛果粉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相比单一保护剂,添加复合保护剂的蓝靛果粉扫描电镜显示为更圆润光滑的球形。蓝靛果冻干粉中的花色苷在胃消化条件下比肠消化条件下稳定,随着体外消化的进行,花色苷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复配组蓝靛果粉的花色苷保留率均高于只添加麦芽糊精组(D5),其中麦芽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组(D1)和麦芽糊精/阿拉伯胶组(D3)中花色苷的保留率更高。
    • 刘艳杰; 邢振楠; 王丹丽; 马珂; 刘邦
    • 摘要: 介绍用超声波技术与添加酶的方法相结合,提取蓝靛果中的绿原酸。结果表明:应用正交实验确定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蓝靛果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5 h的酶解时间,40°C的酶解温度,1%的酶用量,最佳酶制剂为纤维素酶。在此最适宜条件下,蓝靛果中绿原酸的提取率为89.6%。通过比较实验,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蓝靛果中的绿原酸可以提升其提取率[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