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蒙古气旋

蒙古气旋

蒙古气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040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山西气象、气象与环境科学、吉林气象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八届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蒙古气旋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学恭、孟雪峰、王学强等。

蒙古气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5.6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1.01%

专利文献>

论文:2040 占比:93.36%

总计:2185篇

蒙古气旋—发文趋势图

蒙古气旋

-研究学者

  • 姜学恭
  • 孟雪峰
  • 王学强
  • 赵琳娜
  • 云静波
  • 孙建华
  • 矫梅燕
  • 赵思雄
  • 韩经纬
  • 倪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一平; 俞小鼎; 王迪; 郝晓珍; 王金兰
    • 摘要: 利用高空、加密地面、EC-ERA5(0.25o×0.25o)再分析和FY-2系列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可见光星下点分辨率1.25 km,红外5 km)等资料,对黄河河套地区3次典型干线的形成及其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3次干线触发对流出现在中高纬度高空槽东移诱发蒙古气旋发展的背景下,高低空系统配置为前倾槽、高空西北气流及其携带的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河套暖区之上,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2)3次干线均为蒙古气旋形势下黄土高原西高东低缓坡地形特有的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长600-800 km、宽80-100 km的显著干线呈北东北—南西南走向,与河套区域内海拔1300 m等高线走向基本吻合。受近于干绝热的下沉升温及高原西部下垫面非绝热加热快速升温降湿影响,在河套西部形成干热空气,其与东部暖湿气团在河套地区交汇是导致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3)干线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干线以西加热升温快,干线向东移动;夜间到凌晨干线西侧辐射降温快于东侧,干线向西后退。干线最强时段出现在14时(北京时,下同)前后,两侧露点梯度达10°C/(100 km)或以上,且伴有明显的偏西风和偏南风汇合(辐合)流场;(4)在干线及伴随的汇合(辐合)流场的作用下,13-14时初始对流在干线附近生成,随后在干线湿侧附近加强,形成明显的线状对流云带,在高空偏西气流引导下,对流云带东移发展并逐渐远离干线,在河套东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线状对流云带继续东移并扩展至地面干线以东约500 km的范围内,导致陕西中北部和华北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雷暴大风、局地冰雹甚至龙卷等强对流天气。根据河套地区3次典型干线的共同特征,给出了河套地区干线形成和强对流易发区的天气学模型,为今后同类天气形势下干线触发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参考和借鉴。
    • Cholaw Bueh; Anran Zhuge; Zuowei Xie; Mei Yong; Gomboluudev Purevjav
    • 摘要: 2021年3月14-15日,强蒙古气旋引起的大范围强沙尘天气袭击了蒙古国和中国北方地区.本文从高频涡动能量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超强气旋的发展过程.2021年3月初,加强的极涡向中亚伸入,并与横跨东亚和东北亚的一个大型脊协同作用,由此形成了从中亚到贝加尔湖地区的强大斜压带.在这一有利的低频环流条件下,3月13日一个移动性小槽越过萨彦岭后触发了蒙古气旋.850 hPa涡旋动能的下传在气旋的加强和成熟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一机制主要由冷锋后侧的冷空气下沉过程完成.一旦气旋开始快速发展,锋面气旋波机制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强调,高频涡动有效位能是首先从时间平均有效势能中提取能量,然后从低频有效位能中汲取能量而剧烈增长的,这正是该超强气旋的鲜明特征.“北冷南暖”的近地面温度气候异常型为时间平均有效位能的增多和向高频涡动有效位能的转换提供了条件,而“西北冷东南暖”的温度异常型则有利于低频有效位能的增加和向高频涡动有效位能的转换.分析结果表明,高低频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蒙古气旋的增强也很重要.
    • 刘娜; 苗春艳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呼伦贝尔市2021年3月15日一次明显的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深厚的强冷空气为大风提供了背景条件,地面强的锋区和密集的气压梯度为大风提供了动力条件,次级环流加强动量下传作用,提高了地面风速。
    • 摘要: 3月15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北京等12省区市遭遇明显的沙尘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300米。“这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高、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已达到强沙尘暴级别。”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说。据气象卫星估算,可视的沙尘区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公里。本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3月13日以来,蒙古国大部分省份相继遭遇特大沙尘暴和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 蔡恒明; 魏航
    • 摘要: 指出了蒙古气旋在哈尔滨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对哈尔滨地区的天气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统计蒙古气旋各季节出现的频数、移动路径和对天气的影响,分析预报了蒙古气旋的发生和消亡.以供参考.
    • 刘鹏兵; 田凤; 肖云清; 杨苑
    • 摘要: 利用Micaps常规高空、地面资料、NCER/NCAR1°×1.逐6 h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葵花8红外及可见光卫星资料,对2019年5月11日发生在宁夏地区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到蒙古国一带是该次过程中冷空气的直接发源地,冷空气自阿尔泰山山口南下后经内蒙古西部、河西走廊地区自西北路径影响宁夏;地面较强的蒙古气旋在高空急流、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地面冷暖平流下强烈发展,地面冷锋是该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从地面到600 hPa,层结温度递减率几乎等于干绝热递减率,从低到高均处于超绝热层结中,不稳定层结有利于起沙;冷锋在东移南下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增强,冷暖平流的作用以及非绝热因子的影响是冷锋移动加强的主要原因;大面积的沙尘天气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非常明显的特征,具有纹理光滑、范围广、边界清晰等特点,应用卫星云图可将该次沙尘暴的预警时间提前6 h左右.
    • 摘要: 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3月28日,北京城区空气质量全面"爆表",时隔13天再现沙尘暴。据悉,从2021年2月中下旬开始,北方多地异常偏暖,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偏暖幅度同期少见,土壤提前解冻,并且降水也持续偏少;蒙古国也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在蒙古气旋、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影响下就会频频出现沙尘天气过程。那么,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沙尘暴呢?
    • 白海云
    • 摘要: 对锡林郭勒盟2018年春季(3月-5月)的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锡林郭勒盟共出现了16次沙尘天气过程,多集中在4月份,其中中西部地区次数异常偏多;其原因是上一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为来年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3月-4月中旬气温回升明显,一直没有有效降水,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热力和环境条件;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才是造成春季大范围强沙尘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
    • 白海云
    • 摘要: 利用Micaps、自动站等常规资料,分析2018年4月13日锡林郭勒盟大范围出现的一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蒙古气旋型沙尘暴以强烈发展为主要特征;地面蒙古气旋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为强烈的气流辐合上升区;大风、沙尘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右侧,为气流强辅散区,即次级环流引起动量下传,为地面大风的形成提供动力条件.
    • 卢琦(文/图); 崔桂鹏(文/图)
    • 摘要: 2021年的沙尘暴,比以往来得更猛一些。3月,最初源自蒙古国的沙尘滚滚而来,空降华北,形成了近十年来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气象领域的专家认为:2021年1~3月蒙古国南部地区气温比同期偏高、降水偏少,干燥裸露的地表提供了沙尘源条件;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东移南压,提供了动力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