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菌
菌根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3185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生态科学、西北植物学报、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0全国菌物研究新技术与行业发展研讨会、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2004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讨会等;菌根菌的相关文献由57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羽、仲崇禄、刘君昂等。
菌根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3185篇
占比:99.81%
总计:83347篇
菌根菌
-研究学者
- 陈羽
- 仲崇禄
- 刘君昂
- 周国英
- 张勇
- 弓明钦
- 王凤珍
- 陈珍
- 何苑皞
- 汤珧华
- 何佳林
- 吕平会
- 季志平
- 张木清
- 张磊
- 李志真
- 李河
- 李琳
- 杨涛
- 杨菁
- 柴迪迪
- 王元贞
- 王娜
- 王红
- 白丽群
- 肇莹
- 肖军
- 胡加付
- 苟平
- 袁理春
- 谭益民
- 邱吉茂
- 郭素娟
- 陈宇航
- 陈政明
- 陈柳英
- 陈珣
- 龚娜
- 于逸竹
- 云丽丽
- 付庆伟
- 付绍春
- 任嘉红
- 俞冬冬
- 傅伟杰
- 傅鹏
- 冯辽辽
- 刘作易
- 刘倩丽
- 刘冬明
-
-
王晓丽;
赵英伟;
孔晓娜;
曹子林
-
-
摘要:
蓝桉是桉树中少有的油、材兼用树种。从云南蓝桉人工林中采集根际土,调查菌根真菌的种类和优势种,并通过控制育苗基质中菌根真菌菌群的数量,分析菌根真菌对蓝桉苗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影响其生长的主要菌根真菌种类,以期从菌根化育苗方面为蓝桉的壮苗培育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从根际土中分离出3属6种菌根真菌,分别为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何氏球囊霉(Glomus hoi)、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缩隔球囊霉(Septoglomus constrictum),其中,聚丛球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为优势菌种(三者合计占总孢子密度的80.77%)。苗龄10个月时,随着育苗基质中菌群数量增多,蓝桉苗木的菌根侵染率增大,侵染强度增强,且接种适量的菌根真菌对苗高、地径都具有显著(P<0.05)促进作用,且能显著(P<0.05)提高苗木的叶绿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苗木生长和光合能力起主要促进作用的是聚丛球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和缩隔球囊霉。
-
-
古丽红
-
-
摘要:
采用不同浓度的菌根菌肥料对1~2年生桉树苗木开展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桉树苗木的高相对生长量、地径相对生长量、高径比、单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菌根菌肥料对桉树幼苗期的生长效果均较好,采用100 mg·L^(-1)浓度的菌根菌肥料性价比最高。
-
-
沈苏军;
刘小燕;
季旭勇;
洪伟峰
-
-
摘要:
使用不同浓度的菌根菌肥料对一年生榉树苗木进行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处理下榉树苗木的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高径比、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移栽成活率,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菌根菌肥料对榉树一年生幼苗期的效果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处理结果差异显著,采用200 mg/L浓度的菌根菌肥料效果最佳;从月际变化看,4、5月份生长最快,6、7月份次之,7~10月份占比较小。从生长量来看,苗高高出对照25.52%,地径高出对照25.67%,根系表面积高出对照116.41%,根系表面积高出对照19.20%。
-
-
黄盛怡;
杨孟晴;
王斌;
周志春;
王秀花;
徐卫可;
吴仁超
-
-
摘要:
[目的]基于不同缓释肥添加梯度和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分析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的作用规律,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育苗容器中间部位注射浓度为36.28 mg·mL^(−1)的彩色豆马勃10 mL)与不接种2个处理;副区为基质缓释肥添加处理,设置5个缓释肥添加梯度(1.50、2.25、3.00、3.75和4.50 kg·m^(−3))。[结果]接种菌根菌对不同缓释肥梯度下1年生赤皮青冈容器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容器苗总生物量和P利用指数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菌根菌后,赤皮青冈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性状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18.70%、7.16%、10.75%、24.55%、1.02%和18.47%,N含量、N吸收量和N利用指数、P吸收量和P利用指数分别增加2.04%、27.10%、27.67%、19.72%和30.52%,P含量降低2.94%,除总根长和N、P含量外各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指标接种和不接种存在极显著差异。无论是否接种菌根菌,随缓释肥添加量增加,除根系直径无明显变化外各生长性状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P含量和P吸收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在缓释肥添加量为3 kg·cm^(−3)时生长表现最好。不接种菌根菌容器苗N含量和N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P利用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接种菌根菌后N、P利用指数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含量和N吸收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接种外生菌根菌彩色豆马勃可促进赤皮青冈容器苗的生长,提高N、P养分利用效率,低缓释肥添加量下菌根的促生效应更显著。生产中可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容器苗质量,同时减少缓释肥使用量,有助于培育赤皮青冈优质苗木并节约育苗成本。
-
-
王永杰
-
-
摘要:
使用5种不同浓度菌根菌肥料对白皮松容器苗开展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菌根菌处理下白皮松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菌根菌肥料对白皮松一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施入NEB菌根菌6个月后,苗高、地径、苗木高径比、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伴随处理浓度的提高逐渐上升,其中苗高、地径、苗木高径比、一年生苗木鲜重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叶绿素含量伴随处理浓度的提高逐渐上升,差异显著。是否施肥对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浓度对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明显。采用200 mg/L浓度的菌根菌肥料效果最佳。
-
-
肖龙海;
王德炉;
曹漫;
杨雪芮
-
-
摘要:
[目的]明确球毛壳菌、嗜松青霉菌、裂褶菌、枝状枝孢霉和福廷瓶头霉5种贵州蓝莓土著菌根菌对蓝莓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蓝莓品种‘粉蓝’为材料,通过菌液灌浇方式开展接种试验,对果实成熟时期蓝莓根系的菌根侵染情况、果实形态和产量以及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变异系数大于10%的果实形态和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分析,并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对各菌株的接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种后,5种菌根菌均与蓝莓根系表现出良好的共生效应,福廷瓶头霉与蓝莓根系的共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接种裂褶菌、枝状枝孢霉、福廷瓶头霉3个菌种显著提高了蓝莓的单株果实产量,提升幅度分别为11.17%、27.27%、29.25%;接种裂褶菌、嗜松青霉、福廷瓶头霉处理下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有利于提升蓝莓的鲜食口感;接种5种菌根菌后蓝莓果实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得以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接种福廷瓶头霉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幅度为45.16%,接种嗜松青霉对蓝莓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的幅度分别为55.93%和43.33%.对8个果实指标进行降维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后蓝莓果实可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接种后对蓝莓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由优到劣排序,5种菌根菌分别为福廷瓶头霉、裂褶菌、嗜松青霉菌、球毛壳菌、枝状枝孢霉.[结论]裂褶菌、嗜松青霉菌、福廷瓶头霉对蓝莓植株产量和果实品质具有良好提升效果,可作为蓝莓的菌根化培育的参考菌种.
-
-
汤珧华;
乐笑玮;
刘建良
-
-
摘要:
菌根菌是一种能提高植物根系活力的菌根活性生物物质.对试验古银杏接种菌根菌后,分别在1年后和4年后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1年后土壤的pH、EC值、有机质几乎没有变化,土壤的微生物变化也不显著,但土壤的速效氮增加迅速;接种4年后土壤的pH降低;土壤的有效磷、总氮、总磷有效聚集,使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接种内生根菌是促进古银杏良好生长的一种途径,可推而广之.
-
-
单永生;
葛珍
-
-
摘要:
菌根性食用菌为山林珍品,经济价值高.调查发现,祁连山北麓民乐县境内有野生白色块菌、乳牛肝菌、乳菇等多种菌根菌自然生长.两种乳牛肝菌无意识半人工栽培成功实例表明,当地适宜菌根性食用菌栽培.设想选用本地树种和真菌资源,在祁连山北麓营造食用菌林,开展菌根性食用菌的半人工栽培,林菌并举,以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
-
-
薛振文;
高凤娟;
应国华;
吕明亮;
李伶俐
-
-
摘要:
生态调查目的是在锥栗纯林地找出自然界中优势菌根菌类型,从而利用菌根菌生产菌根苗或开发利用菌根菌.在丽水市庆元县选取了三块锥栗林样地,采用罗盘仪测量法测定样地面积,样地内共采集到6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其中2种经子实体形态学特征鉴定为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sp.、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Klotzsch)Cooke.对其余子实体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分别为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Pers.、芝麻厚瓤牛肝菌Hourangia nigropunctata(W.F.Chiu)Xue T.Zhu&Zhu L.Yang、双型褶孔牛肝菌Phyllo-porus dimorphus M.A.Neves&Halling、蜡蘑一未知种.经菌丝或菌索追踪确认与锥栗共生的真菌有橙黄硬皮马勃、芝麻厚瓤牛肝菌、双型褶孔牛肝菌.经统计,橙黄硬皮马勃子实体发生量最多,密度为0.0875个/㎡,是优势菌根菌;芝麻厚瓤牛肝菌和双型褶孔牛肝菌密度分别为0.0343个/㎡、0.0272个/㎡.首次在高海拔锥栗林地内发现芝麻厚瓤牛肝菌和双型褶孔牛肝菌.
-
-
孟丽;
简在友
- 《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菌根菌是指进入到植物根的皮层内,在皮层细胞间或细胞内与植物共生的真菌。菌根菌通过大量伸展到土壤中的裉外菌丝把土壤中的矿质元素、水分等运送到植物根内供植物吸收利用;同时通过根内菌丝从植物获得其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从而与植物形成一种营养上的共生关系。本文初步研究发现在太行山野生红豆杉根中存在菌根菌,并也从红豆杉的幼根中分离得到了菌根菌。有些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此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测量出微量元素对红豆杉菌根菌生长的影响,寻找出能促进菌根菌生长的各种微量元素浓度,能够大幅度提高菌根菌的生长速度。而红豆杉菌根菌对红豆杉的生长发育以及驯化栽培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也就能够保护红豆杉资源,进而开展紫杉醇的产量。
-
-
林志锋
- 《2004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金华林业通过对桉树菌根菌采集、分离、纯化、培养、扩大繁殖及苗木接种,在菌根应用检测、苗期菌根菌单接种与混合接种生长增效、菌根化苗木抗青枯病抗性影响、菌根接种苗木造林生长效益与生态效应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已获得了桉树菌根应用的初步效果,并进一步扩大菌根菌资源与应用.
-
-
田淑敏;
秦国夫;
赵俊;
赵日良;
张锡芝
- 《2001年辽宁省首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
| 2001年
-
摘要:
收集4种木腐菌和10种菌根菌共16个菌株,采用双层培养方法,利用新提出的抑菌指数的评定指标,测量了这些菌株对奥氏蜜环菌的拮抗效果.结果在木腐菌中以138号鬼伞(Coprinus sp.)和196号簇生垂幕菇(Hypholoma fasciculare)抑菌效果较好;在菌根菌中以牛肝菌(Boletus sp.)和丝膜菌(Cortinarius sp.)最佳,其次为3种乳牛肝菌(Suillus sp.).总体上,菌根菌的抑菌效果比木腐菌要好.同时讨论了菌根和木腐菌防治蜜环菌根朽病的可行性.
-
-
-
栾庆书;
金若忠;
云丽丽
- 《2004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对沈阳林下大型野生菌类调查和分离表明,沈阳辉山针阔混交林下,8月中旬至9月底,以马勃、乳牛肝居多.8月下旬至9月底,乳牛肝和红菇是盛产期.10月铆钉菇较多.木腐生菌黄伞和土腐生菌如环绣伞、麻脸菇、淡黄褐粉褶菌等都极易分离,成功率达80﹪以上.疑似菌根菌种荷叶离褶伞、灰紫香蘑、马勃、须腹菌、桩菇、环柄菇等都能在供试种培养基上生长,燕麦、玉米和西瓜培养基是荷叶离褶伞分离的最佳培养基.菌根菌血红铆钉菇,在以菇类子实体和玉米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上分离成达6.7﹪;其他菌根菌种如金乳牛肝菌、黄白粘盖牛肝菌、厚环乳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等分离成功率为0~10﹪.红菇和乳菇,是极难分离的菌种,即使在组织块上已萌动,转接后仍不生长.子实体含水量饱和的分离未成功.
-
-
王俊燕
- 《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 2003年
-
摘要:
报道新疆大型真菌568种,隶属于123属,39科.其中食用菌238种,药用菌94种,具抗癌作用的70种,外生菌根菌97种,毒菌52种,木腐菌108种.锥状僧帽菇Weraroa cucullata,铃盖湿伞Hygrocybe unguinosa,帽状花边伞Hypholoma capnoides,勿忘草环锈伞Pholilta myosotis等20种为我国新纪录种,新疆纪录种266种.文中还介绍了新疆大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
-
-
-
陈政明
- 《全国第六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综述菌根食用菌开发应用前景、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引起有识之士重视,促进菌根食用菌的开发应用研究,早日实现菌根食用菌半人工栽培,使发展食用菌与兴林统一,丰富人类食品与改善生态环境统一,经济高速发展与持续发展统一.
-
-
陈政明
- 《全国第六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本文通过综述菌根食用菌开发应用前景、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引起有识之士重视,促进菌根食用菌的开发应用研究,早日实现菌根食用菌半人工栽培,使发展食用菌与兴林统一,丰富人类食品与改善生态环境统一,经济高速发展与持续发展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