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阔叶林

阔叶林

阔叶林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2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447篇;相关期刊297种,包括广西林业、江西林业科技、林业勘察设计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2008年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六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等;阔叶林的相关文献由10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宝银、吴承祯、张艳艳等。

阔叶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0 占比:6.2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7447 占比:93.56%

总计:7960篇

阔叶林—发文趋势图

阔叶林

-研究学者

  • 李宝银
  • 吴承祯
  • 张艳艳
  • 洪滔
  • 钱永平
  • 黄清麟
  • 兰文军
  • 吴家森
  • 姜培坤
  • 洪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灵芝; 李大标; 傅志真
    • 摘要: 为了研究抚育对阔叶林林分结构的影响,以湖山林场阔叶中幼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取割灌除草(A)、抚育间伐(B)2种抚育措施与对照样地(CK)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取A、B两种抚育措施后,对阔叶中幼林高大乔木更新树种影响较大,能促进幼龄树种生长发育,提高乔木层高大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且采取B方式比A方式提高高大乔木树种重要值明显,高大乔木径级增长量和一般乔木个体数增加也高于对照样地(CK)。试验结果对阔叶中幼林可持续经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 俞淑娟; 侯天阳
    • 摘要: 白蜡是木犀科白蜡属落叶乔木,主要品种有小叶白蜡、白蜡、洋白蜡以及大叶白蜡等。其中,小叶白蜡又被称为“新疆白蜡”“欧洲白蜡”,是新疆非常珍贵的阔叶林树种,素有“阔叶林的活化石”之称,是新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常用树种。新疆昌吉市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从南向北的气候差异较大,因此无论是防风固土还是绿化,对树种都有极高要求。
    • 夏恩龙; 农珺清; 魏松坡; 刘希珍; 刘广路
    • 摘要: 毛竹具有发达的地下茎(竹鞭),通过竹鞭伸长生长,不断向邻近生态系统扩展。开展毛竹林扩展过程中土壤酸碱性、有机质、主要养分及其计量比值的变化规律研究对毛竹林扩展调控具有支撑作用。以竹-阔扩展界面为研究对象,沿毛竹扩展方向设置3个10 m×50 m调查样带,每一样带平均划分为5个样方,系统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样方土壤养分以及计量特征,揭示了毛竹扩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毛竹向阔叶林扩展,土壤pH、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呈升高的趋势,不同扩展阶段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0)。扩展后期与扩展前期相比,土壤pH、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6.59%、7.61%、30.15%、12.89%和4.00%,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分别升高了8.16%、4.68%和10.31%。(2)随着毛竹向阔叶林扩展,^(w)(C)^(꞉w)(N)、^(w)(C)^(꞉w)(P)、^(w)(N)^(꞉w)(P)和^(w)(HN)^(꞉w)(AP)呈升高的趋势;扩展后期与扩展前期相比分别升高了7.05%、12.55%、7.83%和231.02%,平均值分别为17.37、119.73、6.81和59.57。(3)除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与土壤^(w)(N)^(꞉w)(P)、全钾质量分数与有效磷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与土壤^(w)(C)^(꞉w)(N)、^(w)(C)^(꞉w)(P)、^(w)(N)^(꞉w)(P)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外(P>0.05),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之间存在着显著或者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主要养分及其计量比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耦合性。随着毛竹向阔叶林扩展,土壤酸性增强,有机质累积量增多,土壤^(w)(C)^(꞉w)(N)、^(w)(C)^(꞉w)(P)升高,且明显高于全国毛竹林土壤^(w)(C)^(꞉w)(N)、^(w)(C)^(꞉w)(P)的平均值,土壤缺乏氮元素和磷元素;土壤^(w)(N)^(꞉w)(P)平均值为6.81,高于全国毛竹林地土壤^(w)(N)^(꞉w)(P)平均值4.28,因此,相对于氮元素缺乏,磷元素缺乏更严重,尤其是有效磷。在研究区毛竹林扩展界面土壤中,添加N、P元素可以提升毛竹林的生长效率。
    • 王昭
    • 摘要: 为探索氮沉降引起的南方土壤酸化加剧,从而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原位进行对照(N0,0 g N·hm^(-2)·a^(-1))和不同氮浓度(N1,5.0×10^(4)g N·hm^(-2)·a^(-1);N2,10.0×10^(4)g N·hm^(-2)·a^(-1);N3,15.0×10^(4)g N·hm^(-2)·a^(-1);N4,20.0×10^(4)g N·hm^(-2)·a^(-1))处理,对鼎湖山常绿阔叶林进行4年连续氮沉降模拟试验,考察氮沉降对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鼎湖山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温度和湿度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一年中,12月和翌年1月是土壤温度和湿度最低的时间,8月是土壤温度和湿度最高的时间;(2)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鼎湖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受氮沉降现象影响显著,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均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因为氮沉降而增加,不同处理中,N2处理和N4处理之间的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pH值受氮沉降影响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受氮沉降影响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氮沉降显著的影响常绿阔叶林下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土壤生物量碳受氮沉降影响含量增加;相比于对照N0,氮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影响复杂,随着氮处理浓度的升高,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氮含量表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N3处理生物量炭和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氮浓度处理(P0.05),两者显著高于对照(P0.05);(4)氮沉降导致了土壤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的增加,氮沉降导致了土壤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腐生真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增加,氮沉降还导致了土壤多样性指数的增加;相比对照N0处理,土壤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均随氮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腐生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数量也随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土壤多样性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同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3处理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处理(P0.05),但二者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N0(P<0.05);(5)由结构方程模型可知,与年份相比,微生物群落受氮处理的浓度影响更大,但总体而言,土壤微生物群落受土壤pH值的影响最大。
    • 王晓荣; 胡兴宜; 庞宏东; 龚苗; 王敬; 牛红玉
    • 摘要: 以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喜树+檫木)扩展所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样带法,研究毛竹扩展对林分结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扩展到杉木林或阔叶林均导致森林群落总立木数量明显上升,其中毛竹密度显著增加,森林原有优势种密度明显减少。毛竹扩展改变了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径阶结构,杉木林和阔叶林群落物种高度分布分别由2~14和6~20 m向毛竹林的10~16 m集中,分别占总数的91.79%和80.45%;杉木林和阔叶林群落径阶组成分别由3~20和5~35 cm向毛竹林的5~15 cm集中,分别占总数的94.78%和96.99%。毛竹向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展过程中,均导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但灌木层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则变化不明显,草本层物种分布均匀性增加。同时,各群落草本层的S?rensen指数和Jaccard指数均明显高于灌木层,Cody指数在毛竹向杉木林扩展中为草本层低于灌木层,而在毛竹向阔叶林扩展中草本层与灌木层则较为接近。总之,毛竹向相邻的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展,会导致群落结构简单化,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多样性增加。毛竹向杉木林扩展的林下植被群落物种组成替代速率明显增加,而毛竹向阔叶林扩展则物种组成替代率不高。
    • 王文杰; 王凯; 王媛媛; 温慧; 于景华; 王庆贵; 韩士杰
    • 摘要: 【目的】针叶林和阔叶林构成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森林的主体,科学区分二者林分特征和碳汇功能差异预期助力基于林型差异的精准林分管理和多样性保护。【方法】本文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共调查野外1275块乔木样地(针叶林698块,阔叶林577块),详细记录植物科、属、种、乔灌草植株大小与密度、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坡向、坡位、坡度),计算优势种相对多度、多样性特征、地上碳储量,并以树种耐逆境特征与耐分解特征为基础,评价生物量碳汇功能的稳定性。【结果】(1)针叶林共有植物479种,隶属于79科228属,阔叶林共有植物546种,隶属于81科,255属。针、阔叶林乔、灌、草优势种变化明显,以乔木种类差异最大:针叶林以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更多,而阔叶林以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等多度更高。针叶林灌木以越橘和绣线菊为主,较阔叶林高1.6~2.3倍。整体来看乔木多达90%指标针阔叶林差异显著,而灌木为65%,草本为35%。(2)针叶林树更高更粗,较阔叶林高1.5 m、胸径粗2.4 cm,但密度较阔叶林低15%;灌木高度与盖度林分间差异不明显,针叶林草本植物高度较矮、但密度更高。(3)针叶林的碳储量、耐分解稳定性显著高于阔叶林,分别高25.54%和43.24%,但环境稳定较阔叶林低8%(P<0.05)。相比阔叶林,禾本科在针叶林重要性从7.5%增加10.2%。相比而言,同期林业普查碳储量数据可能低估林分生物量碳密度35%左右。(4)与历史数据相比,针、阔叶林乔木高度均降低数米,林分密度高700~1000株/hm^(2),重要林下资源植物减少明显,保守估计森林层厚度年降低量10 cm以上,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值得警惕。(5)与邻国俄罗斯相比,我国森林珍贵的常绿松类、云杉和冷杉树种占比很低,而落叶松和杨桦占比过大,生物量碳储量与俄罗斯最低质量森林相当。【结论】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样方调查对东北森林带核心区域针、阔叶林乔灌草植物组成、个体大小与碳汇功能的差异进行了细致刻画,并与历史数据和邻国俄罗斯数据进行了比较。相关结果为东北地区的森林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建议深入开展林分树种组成变化的长期生态学意义与生态风险管控研究,加强基于林分差异的精准管理,并继续加强保护力度,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 王梦思; 马红亮; 官晓辉; 高人; 尹云锋
    • 摘要: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土壤碳氮的主要来源,通过分析凋落物或土壤淋溶碳氮的变化,揭示凋落物分解通过淋溶对土壤碳氮的影响及氮添加情况下这种影响的变化,进而探究凋落物分解与土壤碳氮的关系。[方法]以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土壤和凋落物为对象,设置6种处理:凋落物、土壤、凋落物+土壤、凋落物+氮、土壤+氮和凋落物+土壤+氮,每个处理3重复。氮添加量(NH_(4)^(+)-N/土壤)为120 mg·kg^(−1),针、阔叶林凋落物添加量分别为12.1、19.7 g·kg^(−1),凋落物放置在土壤或石英石表面,土壤湿度控制在60%饱和持水量,于25°C暗培养箱中,采用氮淋溶模拟氮沉降的方法,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培养期间,氮溶液分5次不等氮量淋溶,每次110 mL溶液(按照淋溶次数分配依次为80、10、10、10、10 mg NH_(4)^(+)-N),收集淋溶液,测定其溶解性有机碳(DOC)、氮(DON)和无机氮。[结果]凋落物淋溶液有较低的无机氮和DON,较高的DOC;凋落物添加分别降低针阔叶土壤淋溶液中NO_(3)^(−)-N 22.6%和29.9%、提高针叶林土壤淋溶液中DOC 181.4%,但是降低阔叶林土壤淋溶液中DON 39.2%和阔叶林土壤MBN 53.2%。氮添加后,凋落物对添加氮的截留较少,且阔叶林凋落物截留高于针叶林;凋落物通过淋溶输入土壤的DOC减少,而DON增加。氮添加增加土壤可淋溶的无机氮量和针叶林土壤淋溶液DON,但凋落物降低土壤氮淋溶的作用在氮添加情况下没有减弱。[结论]凋落物具有减缓土壤NO3−-N输出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氮添加可通过改变针阔叶林凋落物DOC和DON的输出影响土壤氮变化。
    • 杨承栋
    • 摘要: 【目的】揭示国内外单树种纯林经营,特别是单树种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所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和林木生长量下降的状况及其作用机制,阐明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的机制及其经营技术途径。【方法】依据多年来研究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土壤质量退化的状况与机制,及其防治技术的实践,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深入研究国内外单树种纯林经营、特别是针叶纯林经营、连作经营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及其防治措施的进展。通过对比的方法,即比较单树种纯林与相似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混交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变化的差异,揭示单树种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机制,阐明混交林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的机制及其技术途径。【结果】相似立地条件下,单树种纯林、特别是单树种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与不同林分类型的混交林比较,其凋落物量下降,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有效磷含量下降、交换性阳离子含量下降、pH值下降、土壤生物化学活性下降、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严重,林木生长量下降。研究也阐明了发展我国主要造林树种混交林可选择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和混交模式,指出了改造现有的单树种纯林、特别是长势差的单树种针叶人工林,使之成为不同林分类型有群落结构的混交林的经营技术途径。【结论】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
    • 栾承舟
    • 摘要: 赫章国家森林公园云在飞,风绕着瀑布。草场林带啊,迷幻似的,很美,很娇嫩。阔叶林演绎着悠悠壮美。尔后,空檬处隐有鸟影,琪桐站成了日暮时分。睡梦中,谁的素衫尽染﹐莫辨晨昏。此时,是红军路,是刻骨的寂寞,带给今朝以短暂的松弛。松涛啊,鸟影啊,一波波横掠、闪烁。
    • 简永旗; 吴家森; 盛卫星; 聂国辉; 郑城; 姜培坤
    • 摘要: [目的]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结果]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结论]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