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组成

植物组成

植物组成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9482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植物科学学报、广东园林、河北林果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研讨会等;植物组成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永忠、安保光、常杰等。

植物组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9482 占比:99.90%

总计:119603篇

植物组成—发文趋势图

植物组成

-研究学者

  • 吴永忠
  • 安保光
  • 常杰
  • 曾翔
  • 朱四喜
  • 李丹
  • 李新鹏
  • 欧阳超
  • 王凤友
  • 王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钧杰; 陈旭; 刘宗悦; 庞春梅; 余树全
    • 摘要: 研究常绿阔叶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与植物组成的关系,有利于揭示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原因,更好地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1个土壤样品进行pH值和7种土壤养分指标测定,并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植物个体进行每木检尺,运用地统计学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植物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0%~30%之间,属于中等变异,而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变异系数>30%,呈现高度变异;土壤pH、TN、TP、TK、AP和AK含量的块基比均<0.25,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SOM和AN的块基比在0.25~0.75之间,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土壤pH和TP、TK、AK含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落叶树种重要值与土壤SOM、TN、AN、AP和AK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常绿树种则相反;针叶树种重要值与土壤pH、SOM、TN、AN和AP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阔叶树种则相反。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研究区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植物组成是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 贺军; 安树青; 蒋春
    • 摘要: [目的]掌握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情况。[方法]通过现场路线调查、标准样地调查等方法,对江苏溧水石臼湖省级湿地公园植物组成进行调查。[结果]石臼湖周边共调查到维管植物71科132属142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4科6属6种,单子叶植物9科25属25种,双子叶植物54科97属107种。[结论]调查发现石臼湖省级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建议增加优良耐水湿植物种类。
    • 章鹏; 方建新; 张慧冲; 胡长玉; 吕顺清
    • 摘要: [目的]调查安徽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采用湿地踏查和选取4个样方记录样地内植物的方法,开展了屯溪三江省级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结果]高等植物119科346属505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蕨类植物8科11属14种,裸子植物5科8属10种,被子植物106科327属481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从生态型组成来看,中生和湿生植物487种(挺水或湿生、水生或沼生的物种等归入湿生),占总物种数96.44%;水生植物18种,占总物种数3.56%。[结论]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水生植物物种相对较少。建议增加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植物景观营造时,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王文杰; 王凯; 王媛媛; 温慧; 于景华; 王庆贵; 韩士杰
    • 摘要: 【目的】针叶林和阔叶林构成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森林的主体,科学区分二者林分特征和碳汇功能差异预期助力基于林型差异的精准林分管理和多样性保护。【方法】本文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共调查野外1275块乔木样地(针叶林698块,阔叶林577块),详细记录植物科、属、种、乔灌草植株大小与密度、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坡向、坡位、坡度),计算优势种相对多度、多样性特征、地上碳储量,并以树种耐逆境特征与耐分解特征为基础,评价生物量碳汇功能的稳定性。【结果】(1)针叶林共有植物479种,隶属于79科228属,阔叶林共有植物546种,隶属于81科,255属。针、阔叶林乔、灌、草优势种变化明显,以乔木种类差异最大:针叶林以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更多,而阔叶林以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等多度更高。针叶林灌木以越橘和绣线菊为主,较阔叶林高1.6~2.3倍。整体来看乔木多达90%指标针阔叶林差异显著,而灌木为65%,草本为35%。(2)针叶林树更高更粗,较阔叶林高1.5 m、胸径粗2.4 cm,但密度较阔叶林低15%;灌木高度与盖度林分间差异不明显,针叶林草本植物高度较矮、但密度更高。(3)针叶林的碳储量、耐分解稳定性显著高于阔叶林,分别高25.54%和43.24%,但环境稳定较阔叶林低8%(P<0.05)。相比阔叶林,禾本科在针叶林重要性从7.5%增加10.2%。相比而言,同期林业普查碳储量数据可能低估林分生物量碳密度35%左右。(4)与历史数据相比,针、阔叶林乔木高度均降低数米,林分密度高700~1000株/hm^(2),重要林下资源植物减少明显,保守估计森林层厚度年降低量10 cm以上,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值得警惕。(5)与邻国俄罗斯相比,我国森林珍贵的常绿松类、云杉和冷杉树种占比很低,而落叶松和杨桦占比过大,生物量碳储量与俄罗斯最低质量森林相当。【结论】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样方调查对东北森林带核心区域针、阔叶林乔灌草植物组成、个体大小与碳汇功能的差异进行了细致刻画,并与历史数据和邻国俄罗斯数据进行了比较。相关结果为东北地区的森林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建议深入开展林分树种组成变化的长期生态学意义与生态风险管控研究,加强基于林分差异的精准管理,并继续加强保护力度,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 袁鑫奇; 郭兆来; 王越; 曾铭; 俞乃琪; 潘瑛; 刘嫦娥; 段昌群
    • 摘要: 为探究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演替特征,于2020年10月对滇东北两铅锌矿区废弃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群落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均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Pb、Mn、Zn、Cu和Cd的含量均超过相关背景值.其中,两区土壤Pb和Zn以及富乐镇矿区土壤Mn和Cd的有效态占比大体上都呈现随演替进行而降低的趋势,富乐镇矿区土壤Cu的有效态占比呈现随演替发生而先增后减的趋势,矿山镇矿区土壤Mn、Cu和Cd的有效态占比在不同演替阶段呈现不规则波动.两区土壤全氮随着演替的发生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两区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矿山镇矿区呈现持续增加,富乐镇矿区则呈现先减后增;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矿山镇矿区中,Pb和Zn、Pb和SOM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b和TP、Mn和TN、Cd和TN、Zn和SOM、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u、Cu和SOM、Cu和TP呈显著负相关性.在富乐镇矿区中,Pb和Zn呈极显著正相关性,Zn和Mn、Zn和Cu、Zn和SOM、Pb和TP、SOM和TN呈显著正相关性,Pb和Cu、Zn和Cd、Cu和Cd呈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表明,矿区次生演替过程与废弃农田和灾后森林等生境的次生演替过程相似,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会随演替发生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废弃地的自然恢复提供参考借鉴.
    • 高金辉; 刘运伟; 韩家永; 张厚良; 林国英; 董上
    • 摘要: 为了解分布在东北林区的刺五加野生资源遭到破坏情况,本研究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小兴安岭刺五加群落树种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①该样地中维管束植物43科、74属、96种,共计2080株,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1科、4属、6种;被子植物39科、67属、87种;被子植物无论在科、属和种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占比均在90%以上,但大多数为灌木和草本,裸子植物多为高大乔木,占据大部分营养空间,形成主林层.②在刺五加群落中蔷薇科含有14个物种,其他科均含有10个以下物种;特大属(51属)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大属和中等属(8属);草本植物占全部植物科、属、种及株数的比例平均为54.83%,酢浆草、水金凤和狭叶荨麻株数均超过100株.③群落中有第一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分别为紫椴、刺五加、东北茶藨子、狗枣猕猴桃、红松和水曲柳.④发现5种外来入侵物种,苦苣菜、朝鲜槐、酢浆草、香薷和车前.⑤科的区系分布型以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属的区系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占比为60.27%,具有北温带分布或者世界分布植物区系的特点.该研究为刺五加群落及森林植被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 梁晋炜
    • 摘要: 恩平市植物资源丰富,通过全面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补充发现,恩平市共有维管植物217科862属1844种,其中蕨类植物38科66属152种,裸子植物8科12属18种,被子植物171科784属1674种.种子植物科以含2~9种的科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种子植物热带成分有79科609属,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影响不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