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教师
英语专业教师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教育、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专利文献2430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科教导刊、考试周刊、海外英语(下)等;
英语专业教师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崔丹、伍玲、刘巧妹等。
英语专业教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306篇
占比:99.70%
总计:24379篇
英语专业教师
-研究学者
- 崔丹
- 伍玲
- 刘巧妹
- 庞琛
- 杨秀丽
- 欧敏鸿
- 邹德平
- 郭星余
- 阮晓蕾
- 韩玉环
- Auli Toom
- 丁磊
- 何其亮
- 刘天敏
- 刘天敏1
- 刘家凤
- 刘建华
- 刘蓉
- 刘静
- 叶慧君
- 吴华荔
- 吴斐
- 姜乃强
- 孔德惠
- 孙立波
- 孟丽华
- 孟令豹
- 崔翠
- 应健
- 张俊强
- 张景发
- 张玉宏
- 张荔
- 张蕾
- 张骥
- 徐延军
- 曹耀萍
- 杨玉枫
- 杨瑛
- 杨秋娟
- 林书舟
- 柳鑫
- 江凤霞
- 汪艳茹
- 潘英慧
- 王二丽
- 王华梅
- 王国志
- 王子瑞
- 王存喜
-
-
郭星余
-
-
摘要:
理工院校语言氛围缺失,英语专业相对弱势,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这势必影响“新国标”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OBE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活动需要和学生能力培养相匹配,以其为基础,理工院校要深化英语教师对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认识,完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改革英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为英语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
-
无
-
-
摘要:
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2016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19年获批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几年來,英语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2诊部,获得各类奖项近20项;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项100余项,立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双创项目2陈项。
-
-
汪艳茹
-
-
摘要:
本文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5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的抽样问卷以及对其中两位教师的访谈,梳理了英语专业教师群体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前准备情况。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虽然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对于线上教学工作的准备却明显不能符合教学要求,尤其表现在线上教学理念和技术能力上的欠缺。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会对混合式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
-
郭星余
-
-
摘要:
新国标的出台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理工院校语言氛围缺失,英语专业相对弱势,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不强,这势必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达成。OBE理念以成果为导向有效促成目标达成,与教师教学能力构建存在协同性,为理工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带来了新思路。基于OBE理念,从“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价学习产出—使用学习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
-
-
邹德平
-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使教学工具智能化、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不断拓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方式革新.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环境下,英语专业教师除了具备相关的语言技能和教育教学领域的知识外,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能够在这场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以个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精准化为特征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制胜,英语专业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式等方面积极转型,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
-
-
邹德平
-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使教学工具智能化、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不断拓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方式革新。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环境下,英语专业教师除了具备相关的语言技能和教育教学领域的知识外,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能够在这场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以个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精准化为特征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制胜,英语专业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式等方面积极转型,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
-
-
刘巧妹
-
-
摘要:
新时期,党和国家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学科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对高校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笔者通过走访三所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了解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开展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困境,并提出:教师自身、民办高校,以及国家层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三个主体共同行动,为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思政教学素养和能力提供多渠道的提升路径.
-
-
伍玲;
崔丹
-
-
摘要:
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会上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在于文科的创新,而在该创新过程中,英语专业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英语教师只担任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对于跨学科知识教学却知之甚少,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必然需要发生相应转型才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但此类教师该"怎么转",影响他们转型的因素又有哪些,是目前亟须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因此该文试从国家、省市政府、英语类人才培养规格等对英语专业教师转型提出的新要求等层面阐述新文科背景下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发生专业化转型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
-
-
刘巧妹
-
-
摘要:
新时期,党和国家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学科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对高校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笔者通过走访三所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了解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开展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困境,并提出:教师自身、民办高校,以及国家层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三个主体共同行动,为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思政教学素养和能力提供多渠道的提升路径。
-
-
伍玲;
崔丹
-
-
摘要:
2019年4月,教育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会上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在于文科的创新,而在该创新过程中,英语专业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英语教师只担任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对于跨学科知识教学却知之甚少,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必然需要发生相应转型才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但此类教师该“怎么转”,影响他们转型的因素又有哪些,是目前亟须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因此该文试从国家、省市政府、英语类人才培养规格等对英语专业教师转型提出的新要求等层面阐述新文科背景下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发生专业化转型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