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苦黄注射液

苦黄注射液

苦黄注射液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03301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成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肝病治疗进展与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海南省药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会议等;苦黄注射液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宗水珍、李永康、杨雪中等。

苦黄注射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3301 占比:99.95%

总计:403491篇

苦黄注射液—发文趋势图

苦黄注射液

-研究学者

  • 宗水珍
  • 李永康
  • 杨雪中
  • 王恒斌
  • 刘海肃
  • 季青
  • 欧宁
  • 汪学英
  • 王永玉
  • 王瑞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海军; 佟雪飞; 狄伟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泽温肝方联合苦黄注射液对寒湿困脾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苦黄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泽温肝方,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ALP、GGT、ALT、血清纤维化指标(PCⅢ、Ⅳ-C、LN、HA)、ALB、TBA、PA、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ALP、GGT、ALT、血清纤维化指标、TBA、血清炎症因子降低(P<0.05),ALB、PA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茵泽温肝方联合苦黄注射液可提高寒湿困脾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改善ALB、TBA、PA水平及炎症反应。
    • 林笑晗; 贲腾; 田尧; 马林
    • 摘要: 目的探究复方蛋氨酸胆碱结合苦黄注射液在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04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蛋氨酸胆碱治疗,观察组苦黄注射液联合复方蛋氨酸胆碱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N端肽(type II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PCⅢ)及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Ⅳ-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腹胀、肝区不适、黄疸、痞满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3.9±0.1)d、(9.8±0.2)d、(11.5±0.7)d、(3.8±0.2)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5±0.3)d、(14.3±0.4)d、(15.6±0.8)d、(7.4±0.3)d(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vs 78.9%)(χ^(2)=5.283,P=0.022)。观察组ALT、AST、TC、TG、TBil水平分别为(31.5±5.3)IU/L、(36.4±3.4)IU/L、(4.1±0.2)mmol/L、(1.4±0.3)mmol/L、(12.6±3.1)μmol/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7.4±5.6)IU/L、(54.7±3.5)IU/L、(6.4±0.4)mmol/L、(2.6±0.5)mmol/L、(21.2±5.3)μmol/L(]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LN、HA、PCⅢ、Ⅳ-C水平分别为(51.6±9.4)μg/L、(32.5±7.4)μg/L、(7.5±1.8)ng/mL、(32.3±4.2)μ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0.5±10.3)μg/L、(58.7±12.2)μg/L、(16.5±3.6)ng/mL、(71.2±8.6)μg/L(]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8%、3.8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707,P=0.400)。结论复方蛋氨酸胆碱结合苦黄注射液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安全性高。
    • 郑莉; 毕红玉; 罗娅薇; 余学如
    • 摘要: 1例男性患者因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入院第一时间内医师给予苦黄注射液为其退黄,患者系首次输注该药,用药期间出现双眼肿胀不适,喉咙有异物感及灼热感,考虑为苦黄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临床应用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较为普遍,医生和药师应对苦黄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予以高度重视,保证用药安全.
    • 王瑛; 袁鹤立; 马向明; 赵利; 袁楠
    • 摘要: 目的 探讨苦黄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因子CD4+、CD8+、CD4+/CD8+及炎症介质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开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肝胆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91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苦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免疫因子(CD4+、CD8+、CD4+/CD8+)、炎症介质(IL-1、IL-8、TNF-α).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 d、20 d的GGT、TBil及免疫因子CD4+、CD8+、CD4+/CD8+水平、炎症介质IL-8、TNF-α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黄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PBC患者的肝功能及免疫因子、炎症介质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 解彩芝
    • 摘要: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100例确诊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研究组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ALT、TBIL、DBIL水平、IL-6、TNF-α、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LT、TBIL、DBIL水平、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苦黄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控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于成文; 孟晨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苦黄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酒精性脂肪肝(AF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二科病房及门诊治疗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脾CT值、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炎症介质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脾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黄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AFL疗效确切,患者症状、体征及各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夏卫红
    • 摘要: 目的 分析苦黄注射液联合思美泰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单纯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总胆红素峰值均大于171.1 umol/L,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予以苦黄注射液治疗)和联合组(苦黄注射液联合思美泰(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胺氨酸)治疗),每组2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黄疸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 苦黄注射液联合思美泰治疗急性戊型肝炎,能显著帮助患者祛黄解毒,退黄效果比单一组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韦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治疗的70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8月.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入组后,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注射用谷胱甘肽1.2g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5%的葡萄糖250毫升,静滴,每天一次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每天一次,进行治疗,持续治疗2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34/3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8.57%,24/35),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肝功能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患者病情的康复上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 何远; 石建丽; 严榴芽
    •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苦黄注射液中4个组分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3种溶媒配制的苦黄成品的输液稳定性,为苦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测定苦参、大黄、茵陈蒿、柴胡4组分中苦参碱、槐国碱、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柴胡皂苷a的含量;②苦黄注射液采用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以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果糖注射液为溶媒,配制成品输液,并测定其在室温下放置36 h的稳定性.结果 ①15 min内苦黄注射液中6种有效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各个成分浓度呈线性关系;24 h内溶液的稳定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86%~99.92%之间;②各个成品输液在36 h均澄清,无混浊、沉淀产生,颜色无变化.最小剂量室内光照组10%葡萄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pH值在8 h显著升高,遮光组比光照组稳定性更好;最大剂量组中果糖注射液的成品输液24 h后微粒值不符合规定,其余均在36 h内符合规定.结论 UPLC-MS/MS法测定苦黄注射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的方法;苦黄成品输液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应予以遮光,以保持成品输液质量的稳定;果糖注射液可能降低苦黄成品输液的质量,不宜作为苦黄注射液的溶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