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蔓延高温合成
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03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0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306084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第八届海峡两岸航空航天学术研讨会、2012中国济南第十四届华东五省一市粉末冶金技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等;自蔓延高温合成的相关文献由1162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正义、郭志猛、李文兰等。
自蔓延高温合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6084篇
占比:99.80%
总计:306694篇
自蔓延高温合成
-研究学者
- 傅正义
- 郭志猛
- 李文兰
- 庄汉锐
- 符寒光
- 王建江
- 韩杰才
- 张宝林
- 赫晓东
- 邹正光
- 朱心昆
- 江国健
- 张廷安
- 肖国庆
- 倪红军
- 夏天东
- 朱昱
- 王为民
- 王皓
- 李俊寿
- 袁润章
- 赵忠民
- 赵昆渝
- 孙书刚
- 张树格
- 张龙
- 林涛
- 陈铁力
- 张瑞珠
- 张金咏
- 朱春城
- 王双喜
- 豆志河
- 郝俊杰
- 高峰
- 黄明宇
- 付正义
- 李海林
- 王声宏
- 赵金龙
- 陈秀娟
- 张幸红
- 彭桂花
- 方舟
- 李垚
- 杜善义
- 梁宝岩
- 殷声
- 王玉成
- 罗骥
-
-
吴海江;
黄宇翔;
刘毅
-
-
摘要:
以Nb、Al、C单质粉为原料,按照Nb、Al、C摩尔比为2∶1.2∶1配制原料混合物,采用Ti+C“化学炉”自蔓延高温合成了Nb_(2)AlC粉体。利用XRD和SEM研究了Nb_(2)AlC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的主相为Nb_(2)AlC,同时含有少量副产物NbC_(x)和Nb_(2)Al_(x);Nb_(2)AlC单片结构为块状或层状,各个单片间排列呈现层状结构。通过化学炉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能为反应提供足够的热量,促进了中间产物更迅速进一步反应,有利于Nb_(2)AlC相的形成。
-
-
-
石浩;
豆志河;
孟扬;
张廷安
-
-
摘要:
针对自蔓延高温合成制备碳化硼(B_(4)C)存在的纯度低、游离硼含量高等缺陷,本工作以热力学平衡计算为指导,研究了镁热自蔓延高温合成B_(4)C粉体过程中杂质相的形成规律与赋存状态,以及自蔓延产物中杂质相强化浸出去除规律。结果表明:自蔓延快速合成过程中配料比是影响自蔓延产物物相组成的根本因素。随着Mg配料量增加,自蔓延产物中B_(4)C相和MgO相含量逐渐增加,Mg_(3)B_(2)O_(6)相含量逐渐减少;当Mg配料量达到化学计量比后再增加时,自蔓延产物中相含量变化不再明显。酸浸可有效除去自蔓延产物中的MgO副产物相,Mg_(3)B_(2)O_(6)杂质相的强化去除需要采用密闭强化酸浸。密闭强化酸浸可强化酸浸提纯效果,酸浸产物中Mg残留量降至2.06%,游离硼含量降至3.61%。B_(4)C产物为团聚颗粒,平均粒径为5.30μm,比表面积达13.36 m^(2)·g^(-1)。
-
-
周新宇;
豆志河;
张廷安;
闫基森;
闫建鹏
-
-
摘要:
报道一种自蔓延高温合成−电化学脱氧制备低氧钛粉的新工艺,该工艺包含两个重要的实验步骤:(1)自蔓延模式下镁热还原TiO_(2)快速制备非化学计量比的低价钛氧化物TiO_(x<1)粉末(高氧含量钛粉);(2)CaCl_(2)熔盐体系中TiO_(x<1)粉末的电化学脱氧。通过XRD、SEM等物相分析、微观结构表征手段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分析关键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TiO_(2):Mg摩尔比为1:2的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酸洗后可得到TiO_(x<1)粉末(TiO_(0.325)和TiO_(0.97)),在CaCl_(2)熔盐中施加−3.3 V恒电位电化学脱氧10 h可将含16.3%氧(质量分数)的TiO_(x<1)粉末转化为氧含量低至0.121%(质量分数)的低氧钛粉,TiO_(x<1)粉体在CaCl_(2)熔盐中的电化学脱氧遵循分步脱氧模式,脱氧后钛粉晶格明显收缩。
-
-
张叶;
曾宇平
-
-
摘要:
多孔氮化硅陶瓷兼具有高气孔率和陶瓷的优异性能,在吸声减震、过滤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常规的制备方法如气压/常压烧结、反应烧结-重烧结以及碳热还原烧结存在烧结时间长、能耗高、设备要求高等不足,导致多孔Si_(3)N_(4)陶瓷的制备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探索新的快速、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直接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可以利用Si粉氮化的剧烈放热同时完成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烧结。本文综述了自蔓延反应的引发以及所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可靠性。通过组分设计和工艺优化,可以制备得到氮化完全、晶粒发育良好、力学性能与可靠性优异的多孔氮化硅陶瓷。此外还综述了自蔓延合成多孔Si_(3)N_(4)陶瓷晶界相性质与高温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展望了自蔓延高温合成多孔Si_(3)N_(4)陶瓷的发展方向。
-
-
-
杨东旺;
罗婷婷;
苏贤礼;
吴劲松;
唐新峰
-
-
摘要:
探索热电材料的超快速制备技术并优化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快速制备得到BiAgSeS化合物.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Bi熔化是激活并触发原料混合物发生自蔓延反应的关键,非平衡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纳米及原子尺度应力应变区与螺旋位错为材料生长提供了永不消逝的台阶源,并在材料等离子体活化烧结致密化过程中进一步主导晶粒长大,最终在材料晶界处留下大量纳米孔洞.相比于传统熔融法结合等离子体活化烧结技术,本技术制备的材料的电导率略有提高,晶格热导率则下降约6%,最终材料ZT值在整个温区均有提高,并在773 K时取得最大值0.5.
-
-
赵斌;
李旭阳
-
-
摘要:
文章着手于新型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油管力学性能研究,通过对普通油管和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油管的分析,总结出了SHS陶瓷内衬油管的优点,得出了陶瓷内衬管的寿命在相同服役条件下长于普通油管.通过1、4试样或2、3试样的拉伸试验极限载荷的对比,得出陶瓷内衬管的拉伸性能优于普通油井用钢管.通过3、4试样的拉伸试验极限载荷对比,得出陶瓷内衬管壁厚越大,拉伸性能越好.
-
-
-
-
吴一;
刘妍;
邹正光;
龙飞
- 《第十二届全国高校金相与显微分析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以天然钛铁矿为原料,CaH2及Mg粉做复合还原剂,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FeTi贮氢合金粉末。通过对钛铁矿-CaH2-Mg反应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及绝热温度等相关热力学计算,讨论了该体系合成FeTi合金的最佳反应配和反应机理。理论计算及实验结果均表明,钛铁矿-CaH2-Mg为强放热体系,以氢化钙及镁粉做复合还原剂还原天然钛铁矿,自蔓延高温合成FeTi贮氢合金粉末是可行的。rn 适量Mg粉的加入更有效调节了体系的绝热温度从而控制了反应的速度,经XRD及TEM分析表明,合成后产物经充分酸洗、水洗后,可得FeTi贮氢合金粉末,产物的形貌呈不规则形状,粒度大约为0.1~20μm。
-
-
-
赵文群
- 《2017重庆市铸造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和真空消失模铸造(V-EPC)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TiC颗粒增强铸铁基表面复合材料,以加强铸铁基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真空消失模铸造生产过程中,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使金属粉末与铸件相互充分的渗透并发生冶金结合,在铸铁基表面形成复合材料,以达到提升铸件表面性能的目的.
-
-
童辉;
韩文礼;
林竹
- 《第二届中国石油石化腐蚀与防护技术交流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石油石化行业中管道的服役工况十分恶劣,很多未达其设计寿命而失效报废,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采用表面工程技术对其进行防护和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热喷涂、自蔓延高温合成以及表面镀层等技术对管道内外表面的强化机理,并对它们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具体论述.最后针对表面工程技术的特点,对其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
-
-
-
葉俊良;
林加展
- 《第八届海峡两岸航空航天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实验研究系利用自持传递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或称为自蔓延燃烧合成,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燃烧合成Al2O3强化之Cr-Al及Cr-Si介金属之实验研究,并观察不同比例之初始粉末含Cr2O3、Al和Si等三种,组成包括(a)Cr2O3+xAl(x=3.0~7.0)及(b)Cr2O3+2Al+ySi(y=0.67~4.0),并针对反应物中Al和Si粉末之含量对其火焰锋面速度、火焰锋面传递模式、燃烧反应温度以及产物转换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燃烧过程中合成Cr-Al介金属的火焰传递模式以一平整锋面快速向下传递,火焰经过后有熔化现象发生,火焰速度随Al含量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燃烧温度范围约介于1050~1600°C之间,主要产物为Cr2Al与Cr5Al8:合成Cr-Si介金属的火焰传递模式与合成Cr-Al介金属之火焰传递模式相同,火焰传递速度随Si含量增加而降低,燃烧温度约介于1030~1540°C之间,产物为Cr3Si、Cr5Si3、CrSi、CrSi2.
-
-
葉俊良;
林加展
- 《第八届海峡两岸航空航天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实验研究系利用自持传递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或称为自蔓延燃烧合成,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燃烧合成Al2O3强化之Cr-Al及Cr-Si介金属之实验研究,并观察不同比例之初始粉末含Cr2O3、Al和Si等三种,组成包括(a)Cr2O3+xAl(x=3.0~7.0)及(b)Cr2O3+2Al+ySi(y=0.67~4.0),并针对反应物中Al和Si粉末之含量对其火焰锋面速度、火焰锋面传递模式、燃烧反应温度以及产物转换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燃烧过程中合成Cr-Al介金属的火焰传递模式以一平整锋面快速向下传递,火焰经过后有熔化现象发生,火焰速度随Al含量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燃烧温度范围约介于1050~1600°C之间,主要产物为Cr2Al与Cr5Al8:合成Cr-Si介金属的火焰传递模式与合成Cr-Al介金属之火焰传递模式相同,火焰传递速度随Si含量增加而降低,燃烧温度约介于1030~1540°C之间,产物为Cr3Si、Cr5Si3、CrSi、CrSi2.
-
-
葉俊良;
林加展
- 《第八届海峡两岸航空航天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实验研究系利用自持传递高温合成法(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或称为自蔓延燃烧合成,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燃烧合成Al2O3强化之Cr-Al及Cr-Si介金属之实验研究,并观察不同比例之初始粉末含Cr2O3、Al和Si等三种,组成包括(a)Cr2O3+xAl(x=3.0~7.0)及(b)Cr2O3+2Al+ySi(y=0.67~4.0),并针对反应物中Al和Si粉末之含量对其火焰锋面速度、火焰锋面传递模式、燃烧反应温度以及产物转换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燃烧过程中合成Cr-Al介金属的火焰传递模式以一平整锋面快速向下传递,火焰经过后有熔化现象发生,火焰速度随Al含量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燃烧温度范围约介于1050~1600°C之间,主要产物为Cr2Al与Cr5Al8:合成Cr-Si介金属的火焰传递模式与合成Cr-Al介金属之火焰传递模式相同,火焰传递速度随Si含量增加而降低,燃烧温度约介于1030~1540°C之间,产物为Cr3Si、Cr5Si3、CrSi、CrS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