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义学

义学

义学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7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台声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九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等;义学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晓燕、丁青、赵国鹏等。

义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89.7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70%

专利文献>

论文:27 占比:9.51%

总计:284篇

义学—发文趋势图

义学

-研究学者

  • 于晓燕
  • 丁青
  • 赵国鹏
  • 付成山
  • 任宜敏
  • 党乐群
  • 刘继兴
  • 单忠德
  • 向鸿鑫
  • 吴亚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延明; 潘喆
    • 摘要: 济南市清河实验小学前身是刘家桥义学,兴建于乾隆二十五年,距今已有262年历史,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独具魅力的人才摇篮。建校以来得泉水、清河水之滋养,确立了以“细与博”为核心的“若水文化”,旨在有意识地培养具有“水德”的人。学校坚持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被评为“济南市文明校园”。
    • 陈恒舒
    • 摘要: 说起范仲淹,我们都会想起《岳阳楼记》,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然,这样的豪言壮语如果只是说说而已,身体力行没跟上,就只能沦为笑柄。而我们的范老爷子,外能镇守边关,抵御西夏;内能主持新政,革除时弊;在地方上治水、救荒,政绩卓著;晚年兴办义田、义学,沾溉后人……无论为人还是为政,在名臣辈出的有宋一代都是出类拔萃、有口皆碑的。
    • 黑晓佛
    • 摘要: 唐宋时期敦煌民间兴办私学,与官学并行发展,乡学、坊巷学、义学、社学、家学一应俱全、各具特色,对当时敦煌地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黄鸿山
    • 摘要: 嘉庆二十一年,嘉兴人周士涟在杭州创办宗文义塾,随后义塾得到杭州官府和地方社会的支持,逐渐演变成为官府出资、绅士管理的教育机构,专收士绅家庭的才可造就的孤寒子弟就读.与多数义塾不同,宗文义塾属精英教育机构,它严格挑选生徒,并补助生徒生活,聘请优质师资,予以严格教育,在培养科举人才方面成绩显著.这一事例说明,江南地方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是当地科举人才众多的重要原因.从管理办法、受益对象和培养目标来看,宗文义塾都反映和维护了士绅阶层的价值观念和实际利益,可以帮助士绅家庭的贫寒子弟继续接受精英教育,努力维持原有的社会地位和上升渠道,是士绅阶层再生产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 张政
    • 摘要: 宅傍山灵兮,垂以云龙之名。功绍鹿洞兮,施以教养之情。叩秘境于何处,奠茅冈而命形。乃时焉姜公群谋,义学首倡;李公俸助,书院始营。复以康公恢拓,曰度曰经。抱回波而揖迭翠,拱北极而占离明。李宫保之鸿徽,薪传玉琢;曾文正之茂烈,德化宾兴。溢目则彬彬仪范,盈耳则朗朗书声。
    • 万雷
    • 摘要: 平坝地区的义学在清代得到了长足发展,传播文化、移风易俗的功效逐渐彰显,因此探究清代平坝义学的发展历程、师生来源、教学内容以及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平坝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可为当代地方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 瓜几拉
    • 摘要: 村猫闹学宋猫时期最最最具特色的一点就是重文!重文之下其教育之发达远超前代,宋猫各种文化成就、大量的猫才涌现,都是和注重教育分不开的。上至中央太学,下至县学,乃至穷乡僻壤的乡村也盛行各种村学、乡学、私学、义学、冬学等。小贩猫或农家猫为了使自己的小猫能识得一些字,也会省出一笔钱,送小猫去读书。
    • 姜秀波
    •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国家恤民政策,“义仓”制度始自隋唐,久已有之。“义学”则始于北宋,为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可谓历史悠久!在明代中后期,贵州曾经兴起了一个由学官倡导、捐纳而设立的“义学仓”,专门用于定点救助高等级在读贫寒学士。合“义仓”“义学”为一体,既有别于官办“义仓”、民办“社仓”的普惠救民体系,又区别于官办“义学”、民办“助学金”的普及文化激励体系。
    • 史国强
    • 摘要: 桐华书院是乾隆三十四年在景化城(呼图壁)景山书院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由乌鲁木齐官员永宁命名,是温福任内创立的四所义学之一.桐华书院为促进新疆一统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刘玉堂; 张帅奇
    • 摘要: 义学是中国古代以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以招收贫寒子弟或少数民族地区子弟为主并提供免费教育的蒙学。清代苏南地区的义学因时代、地域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演变形态,且因主体建设力量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其义学的建设、监督与管理是官民力量在地方社会中的重要互动,既是促进地方文化教育普及与科举繁荣的有效方式,又是维护地方社会秩序与保持基层稳定的重要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