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学

家学

家学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4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344种,包括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台世界、创新作文:初中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宁波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等;家学的相关文献由4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平、兰秋阳、张坤等。

家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6 占比:97.9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1.61%

总计:435篇

家学—发文趋势图

家学

-研究学者

  • 王永平
  • 兰秋阳
  • 张坤
  • 刘建臻
  • 罗小军
  • 邢海萍
  • 童岳敏
  • 陈桥驿
  • 陈荣谦
  • 龚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章舜粤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母亲通晓经学并成为向子女传授学问的“母师”之现象。这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家为了维系自身地位,以“母师”协助其家学的传承。因此,“母师”是当时的社会关系的产物,亦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一种工具。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母师”也随之消失。因而,“母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但很难从整体上认为她们具有相当的主体性。
    • 王子宁
    • 摘要: 龚自珍早期思想体系在其二十八岁接受今文经学之前已见雏形,其建构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家学,其家学传统深厚,重训诂考证,但也种下了经世致用的种子;二是交游,龚自珍所交朋友不乏世所不容之人,朋友的经历对龚自珍认识社会具有催化作用;三是科举,科举与龚自珍关系最为密切,科举受挫让他进一步认识到社会黑暗与制度腐朽,从而坚定地走上了经世致用、呼吁改革的道路。
    • 张莹莹
    • 摘要: 20世纪以来,有关班彪作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史学角度展开,研究其与《史记》《汉书》的关系;二是从家学角度展开,研究班彪与班氏家族及地域文化的关系;三是从文学角度出发,对班彪文学创作进行专门的分析和考察。这些研究成果丰硕,涵括了史学、家学和文学等方面,且不断深入和细化。尽管如此,当下班彪作品研究的纵深性和整体性仍有不足。因此,在新时期应调整班彪作品研究方向,打破学科界限,探寻新的研究视角,以展开整体性全面深入的研究。
    • 刘依平; 徐雅蒸
    • 摘要: 熊十力的姓名字号,是其不同人生阶段精神追求和学思宗趣的符号化表达。以姓名字号为线索,重新释读相关史料,可知其族名“继智”、学名“升恒”、字“子贞”,表明熊氏家学有注重易学、崇尚义理、追求宇宙人生实感的特点。壮年时使用“健庵”“观生居”两个斋号,表明其对船山易学健动、生生两大要点的生命感通与哲学领悟。熊氏家学和船山易学构成熊十力早期思想的两大主要来源,在其“弃政向学”“由释返儒”两次人生转折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熊十力所创建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中,熊氏家学、船山易学和佛教哲学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既是其体系建构的原料,也是其涵化、超越的对象。
    • 潘子檬
    • 摘要: 耕读文化是传统家风的场域载体,形成耕读为本、诗书传家的理想家风范式;以世德,世仕,世艺三重维度构成的家学是传统家风的活动载体,成为家风传承的外在凭借;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家训是传统家风的文字载体,以传承常道和审视再造两种方式传颂家风。文化载体为传统家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只有将传统家风的哲思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充分挖掘,才能以优秀传统家风塑造现代家庭,助力实现中国文化的“旧邦新命”。
    • 吴宪贞
    • 摘要: 清初诗人颜光猷《水明楼诗》六卷,收诗400余首,内容丰富,多为作者读书、入仕、任职之时游历、纪事、交游和感慨之作,是其生平行历的真实载录.其诗以温厚中和的诗风、善用典故和体裁多样著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从历时性看,《水明楼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沾染着颜氏家学和清初诗风的熏染.
    • 韩文娟
    • 摘要: "家学"是涵摄传统家庭"文化生活与价值观念"的家道哲学.中国传统家庭的父祖之辈,以"世家观念、私家藏书、家庭启蒙、经典家授、家教训示、家风传承、家族谱牒、家道尚正"的文化形式,开展家庭文化生活与价值观念的践行,创造而保持了中国家庭文化特色的"家传之学",文化学视野将其概括为家道哲学的"中国家学".家庭向家族扩展,家族随时代繁衍,家庭人在社会场践行,人的素质和声名致生尊严,家庭人怎样成为执守良知与享誉尊严的社会人,家庭怎样建设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传统家学重视姓氏家族内的人品维度,建树了"学以成人"而"教以素养"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客观地向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供示文化参鉴价值.
    • 牟发松
    • 摘要: 唐长孺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在古籍整理、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及研究方面,亦成就卓著.一代学术大家的出现,除了其自身的禀赋、人品和抉择之外,无不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包括特定区域的文化积累,特定的家学和师承.唐先生早年在沪行躅,构成了其家学、师承乃至治学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朱万章
    • 摘要: 苏庚春(1924—2001)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知名书画鉴定家。他字更淳,河北深县人,1924年12月出生于北京的古玩世家,自小秉承家学,又博闻强识,从父亲苏永乾在北京琉璃厂经营字画古董行——贞古斋,后又师承夏山楼主韩德寿,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双鉴别书画的慧眼,当时与刘九庵、王大山、李孟东并誉为"琉璃厂书画鉴定四大家",郭沫若曾赞赏其"年少眼明,后起之秀"。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苏庚春任北京宝古斋书画门市部主任等职。
    • 黑晓佛
    • 摘要: 唐宋时期敦煌民间兴办私学,与官学并行发展,乡学、坊巷学、义学、社学、家学一应俱全、各具特色,对当时敦煌地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