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阻滞
臂丛阻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350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1中国西部十一省(区)麻醉学术年会、第十六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青海省麻醉学术年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等;臂丛阻滞的相关文献由7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元信、等、吴坛光等。
臂丛阻滞
-研究学者
- 张元信
- 等
- 吴坛光
- 张兴安
- 徐波
- 李建华
- 李斌
- 李树明
- 王凤学
- 王祥余
- 王英杰
- 胡惠英
- 陈开文
- 万里
- 仇军
- 代铁柱
- 任生录
- 何荣明
- 余斌
- 冯英妮
- 刘冲
- 刘宝义
- 刘怿敏
- 刘波
- 刘祯庆
- 向敬之
- 吕丽
- 吕宏伟
- 吕芯
- 吴文春
- 吴群林
- 唐小艳
- 唐新龙
- 唐鸣
- 姚永远
- 孙庆田
- 孙明
- 孙春红
- 孙莹杰
- 尹加林
- 屠伟峰
- 庄朝华
- 张伟
- 张传汉
- 张应平
- 张德利
- 张承华
- 张海灵
- 徐凤莲
- 徐韶怡
-
-
夏姿询
-
-
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结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心率和收缩压,术前、术后12 h血清应激指标,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相关时间。结果:两组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皮时、骨折复位时HR、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 h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通过超声引导进行颈浅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应激反应,同时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
张楷弘;
黄红梅;
黄花柳;
肖兆光;
黄泽汉
-
-
摘要: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应用于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差异,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B组静注地塞米松0.10 mg/kg+生理盐水混合液5 ml,C组静注地塞米松0.15 mg/kg+生理盐水混合液5 ml,D组静注地塞米松0.20 mg/kg+生理盐水混合液5 ml。比较各组行神经阻滞后感觉、运动阻滞达到完全的时间及持续时间,术后首次需要使用曲马多镇痛的时间,术后12、24和48 h曲马多的累积使用量,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感觉、运动阻滞达到完全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A组、B组(P0.05);A组、B组术后首次使用曲马多镇痛的时间早于C组、D组(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多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0.15 mg/kg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效,达到满意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
陈静静
-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辅助行臂丛阻滞(BPB)联合静脉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BPB联合全麻,其中观察组在BPB麻醉中给予20 ml的0.4%罗哌卡因+1μg/kg的Dex,对照组在BPB麻醉中给予20 ml的0.4%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气管插管后(T1)、手术结束(T2)时,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中采用Dex辅助行BPB联合静脉全麻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
-
陈默曦;
许涛;
高晓云;
汪文英;
陈勇柱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阻滞技术对后入路的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21年3月行非全身麻醉,后入路肱骨远端骨折择期手术1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后,根据神经阻滞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rachial plexus block)107例(BP组),臂丛联合ICBN阻滞42例(ICB组)。其中ICB组根据ICBN阻滞入路的不同分为2个亚组:胸小肌下组17例(ICB1组),腋区组25例(ICB2组)。分析BP组与ICB组及2个ICB亚组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中静脉给予舒芬太尼的剂量、术毕时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静需求率和其他镇痛药物需求率。结果·BP组和ICB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1组和ICB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出手术室时VAS评分、镇静需求率和其他镇痛药物需求率方面,ICB组显著低于BP组(P=0.001,P=0.000,P=0.012,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个亚组之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出手术室时VAS评分、镇静需求率和其他镇痛药物需求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的肱骨远端骨折手术中,臂丛复合ICBN阻滞与单纯臂丛阻滞相比,能显著增强镇痛效果;2种ICBN阻滞技术镇痛效果类似。
-
-
杜小丽;
胡旭东;
杨淑旋;
张文礼;
吴亚彬;
邓睿;
黄泽棋;
王晓斌;
王清
-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疼痛、睡眠和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全身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对照组注入0.35%罗哌卡因20 ml,观察组注入含1μg/kg右美托咪定的0.35%罗哌卡因20 ml,然后实施全身麻醉。记录术前、手术开始10 min、手术1 h、拔出喉罩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记录患者在术后2、6、8、12、24 h的VAS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 d、2 d及7d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2 h、12 h、24 h血清IL-6、TNF-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MAP和HR在手术开始10 min、1 h和拔出喉罩后20 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12 h的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h、12 h、24 h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12 h、24 h的血清IL-6、TNF-α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和7 d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在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可以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
-
叶丽玲;
万晶晶;
柳群艳
-
-
摘要: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阻滞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断肢再植术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另给予静脉注射氟哌利多和芬太尼合剂,观察组另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断肢再植成活率以及血管危象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断肢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阻滞可有效改善断肢再植后IRI,提高断肢再植成活率,防止凝血功能异常,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保证安全性。
-
-
于桂泳;
任虹;
刘娟;
李美;
肖爱伟
-
-
摘要:
目的分析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联合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分组和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与治疗组(n=32)。所有患者均实施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术,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镇痛,且术后早期介入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使用普通镇痛泵。比较患者1、3、6个月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检测血清sVCAM、IGF-1水平;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3、6个月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5.00%、84.38%、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62.50%、6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3、6个月后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3、6个月后血清sVCAM水平为(540.27±54.61)、(316.79±31.88)、(300.24±30.15)ng/mL,均低于对照组[(337.52±55.42)、(390.62±39.79)、(419.26±42.13)ng/mL],1、3、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为(355.63±50.26)、(401.53±65.62)、(450.26±45.43)ng/mL,均高于对照组[(313.76±56.12)、(613.31±62.56)、(419.26±42.1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联合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好,值得应用推广。
-
-
孙志华;
郭曲练;
朱和子;
许小萍;
黄长盛;
鄢建勤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可视化平台教学在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同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临床实习时间段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的60名五年制麻醉系同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名.可视化组利用可视化平台教学,对照组按照盲探解剖结构传统教学.比较实习同学臂丛神经分布结构图谱知识、臂丛阻滞操作技能知识掌握检查评分;实习同学对临床实习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易懂性、信心考量、并发症预防、整体技能综合测定评价.结果 可视化组掌握臂丛分布结构图谱知识、臂丛阻滞操作技能知识的检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视化组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易懂性、信心考量、并发症预防、整体技能综合测定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视化平台用于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能显著提高实习同学对神经分布结构图谱知识和神经阻滞操作技能知识理解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
-
方立峰
-
-
摘要:
目的 探讨臂丛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肱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试验组采用臂丛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T0)、手术进行10 min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生命体征,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不断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干骨折患者行臂丛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
余孔清;
彭桂芳;
许永秋;
农海强;
黄立琳
-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不同类型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146例,其中肱骨骨折47例(A组)、桡骨骨折53例(B组)、尺桡骨骨折46例(C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统计术后6、12、24、36、48 h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和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比较术后48 h的镇静评分、手术侧上肢的肌力和浅感觉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分析术前和术后48 h的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48 h后采用超声检查置管末端位置变化情况,统计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在各时点的NRS和PCA有效按压次数降低(P均0.05),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P均0.05).与A组比较,B组在各时点的NRS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8 h的镇静、肌力、浅感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管末端位置移动比例和不良反应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桡骨和尺桡骨骨折术后镇痛的均有较好效果,但对尺桡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稍差,可能与炎性反应控制欠佳有关.
-
-
-
-
吴坛光;
李建华;
李斌;
胡惠英;
陈开文
-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臂丛阻滞下"C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重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重型肩周炎患者,以10g/L 利多卡因20ml 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约15min 后行肩周"C形针刀松解术,并做关节手法松解残余粘连.结果:痊愈51例,显效8例,有效率100%.结论:臂丛阻滞下"C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重型肩周炎,疗效确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