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肱骨远端C型骨折

肱骨远端C型骨折

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32362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交通创伤、神经修复基础与临床学术报告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城市安全与灾难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等;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军、万仲贤、于桂泳等。

肱骨远端C型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2362 占比:99.99%

总计:932439篇

肱骨远端C型骨折—发文趋势图

肱骨远端C型骨折

-研究学者

  • 李建军
  • 万仲贤
  • 于桂泳
  • 侯靖钊
  • 刘红伟
  • 崔党亚
  • 曾德清
  • 梁卫良
  • 熊福生
  • 王国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谢星彤; 高永亮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手术固定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103例,将55例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48例行手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实时监控麻醉进程、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的优势,应用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手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提高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减少并发症。
    • 夏玉光
    • 摘要: 目的 比较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鹰嘴截骨入路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和对照组(22例,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和前臂旋转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鹰嘴截骨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均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入路,建议肱骨远端C1型和伴骨质疏松C2型骨折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部分C2型及C3型骨折采用鹰嘴截骨入路,正确手术入路可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于桂泳; 任虹; 刘娟; 李美; 肖爱伟
    • 摘要: 目的分析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联合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分组和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与治疗组(n=32)。所有患者均实施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术,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镇痛,且术后早期介入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使用普通镇痛泵。比较患者1、3、6个月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检测血清sVCAM、IGF-1水平;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3、6个月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5.00%、84.38%、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62.50%、6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3、6个月后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1、3、6个月后血清sVCAM水平为(540.27±54.61)、(316.79±31.88)、(300.24±30.15)ng/mL,均低于对照组[(337.52±55.42)、(390.62±39.79)、(419.26±42.13)ng/mL],1、3、6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为(355.63±50.26)、(401.53±65.62)、(450.26±45.43)ng/mL,均高于对照组[(313.76±56.12)、(613.31±62.56)、(419.26±42.1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联合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好,值得应用推广。
    • 杨茂领
    • 摘要: 目的 研究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Y型组和平行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Y型组患者接受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平行组患者接受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比较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平行组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0.24%(37/41)]较Y型组[73.17%(30/41)]高(P0.05).平行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与Y型组[12.20%(5/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改善肘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 王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舌形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术后6、12、24、72 h)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72 h,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苏海涛
    • 摘要: 目的:将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别采取限板式内固定+外部固定支架手术方案及双板式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并对比其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取双板式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29例,采取限板式内固定+外部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3.45%,对照组为20.69%,差异明显(P<0.05).结论:限板式内固定+外部固定支架手术、双板式内固定手术两种方案疗效相当,但前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具有一定优势.
    • 徐启飞; 段敬瑞; 赵广辉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尺骨鹰嘴截骨手术,对照组行肱三头肌两侧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近远期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总优良率为85.00%,与对照组的8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远期疗效相近,且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优良率接近,均为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苏啸天
    • 摘要: 肱骨远端C型骨折在临床中较为罕见,主要通过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达到对断面准确复位及关节面重建的目的,在当前切开复位固定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的视野,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手术入路方式,但这种范式却存在截骨处愈合差、内固定失败等不良反应发生.为了确保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对鹰嘴完整性的牺牲,在医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下,出现了多种入路方式进行治疗.但研究发现,不同入路方式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对入路选择在输液入路与肘功能影响中存在一定的矛盾.随着"双柱"理论的推广应用,双钢板固定C型骨折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的使用,且在体外力学实验中体现了更佳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