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45686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士进修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文献由52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永贵、周伟东、牛红心等。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5686 占比:99.97%

总计:545839篇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文趋势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研究学者

  • 吴永贵
  • 周伟东
  • 牛红心
  • 龙海波
  • 刘云
  • 吕玉敏
  • 庄永泽
  • 张红英
  • 张路英
  • 朱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莹莹; 沈瑞芬; 梁耀军
    • 摘要: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动物模型是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研究腹膜炎的病理机制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构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模型所采用的动物主要是大鼠和小鼠,细菌、脂多糖以及真菌是常用的造模试剂,腹腔直接注射造模试剂法、通过腹膜透析导管造模法以及腹膜刮擦法是常用的造模方法。不同研究所选用的模型动物、造模试剂、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各不相同。未来应更深入研究与人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更接近的动物模型,以完全反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从而为腹膜炎的治疗提供基础。
    • 范淑芳; 候大妮; 邢海涛; 杨洪涛; 裴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某医院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且规律随访的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腹膜透析龄、胃肠道功能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987例,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81例,8年间腹膜炎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年均0.19次/患者·年(1次/63.16患者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原发病为糖尿病、便秘、腹泻、血清白蛋白、腹膜透析龄、夏季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患者年龄、腹膜透析龄、文化程度、胃肠功能、糖尿病、血清蛋白、季节等密切相关。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早期预防性评估,加强宣教是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关键。
    • 翟莎娜; 孙清海; 余永武; 叶芳; 刘茂东
    • 摘要: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R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和腹膜液白细胞(WBC)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PDRP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给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治疗前留取PDRP患者首袋腹膜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治疗前、后血清TNF-α、PCT、IL-6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其他菌种(不明原因)检出率分别为60.4%、29.2%和10.4%,对照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其他菌种(不明原因)检出率分别为56.3%、31.3%和12.5%,2个组菌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治疗21 d后,研究组治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PCT、IL-6水平和腹膜液WBC计数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PDRP患者经验性应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预后较好,血清TNF-α、PCT、IL-6和腹膜液WBC计数可作为PDRP疗效监测指标。
    • 郭明明; 孔珊珊; 张鹏远
    •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及药敏实验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PDAP患者,观察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统计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革兰阳性菌(G+菌)及革兰阴性菌(G-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患者转归情况。结果76例PDAP患者腹膜透出液培养中,共有51例(67.11%)培养阳性,其中G+菌29例(56.86%),G-菌21例(41.18%),肺炎克雷伯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1例(1.96%);G+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31.03%(9例),G-菌中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28.57%(6例);G+菌对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对复方新诺明(47.62%)、环丙沙星(40.00%)、苯唑西林(62.50%)、红霉素(68.89%)、氯洁霉素(60.98%)、青霉素G(61.90%)等药物耐药率较高;G-菌对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较敏感,对呋喃妥因(60.00%)、头孢替坦(70.00%)、头孢唑林(66.67%)、氨苄西林(72.73%)、氨苄西林/舒巴坦(63.64%)等药物耐药率较高;76例PDAP患者治愈71例,病死3例,拔管转血液透析2例,培养阴性、G+菌感染、G-菌感染及混合感染PDAP患者退出率、病死率、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P患者主要致病菌为G+菌,对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等药物较敏感,可用于PDAP经验性药物选择。
    • 卢东丽; 刘同换; 王立新; 林俊杰
    • 摘要: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厌氧菌感染所导致的腹膜炎较少见。该文报道了一例44岁女性患者,维持性腹膜透析4年余,因腹痛腹泻、腹膜透析液浑浊并被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收入院。该例患者的多次腹膜透析液培养结果均呈阴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无效,考虑为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最终经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病原学检查提示存在多形拟杆菌感染,并使用甲硝唑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18 d后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腹膜炎复发或再发。该例诊治过程提示,应重视厌氧菌感染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可考虑将mNGS技术应用于常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检查,以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根据检测结果尽早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何玉
    • 摘要: 目的探讨池州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致病菌及转归预后的情况,为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池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接受腹膜透析并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致病菌、预后和转归状况。结果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腹膜透析操作不规范27例(29.34%),肠道感染10例(10.87%),呼吸道感染6例(6.52%),原因不明49例(53.26%)。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56例,阳性率为60.87%,其中G^(+)菌30例(53.57%),G^(-)菌22例(39.29%),真菌4例(7.14%)。G^(+)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10例)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及溶血性葡萄球菌(4例)。G^(-)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10例)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例)。真菌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3例)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培养阳性者行致病菌耐药分析,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达托霉素均敏感,主要对氨苄西林(82.61%)、青霉素(73.08%)及头孢曲松(69.57%)耐药。G^(-)菌主要对碳氢酶烯类及阿米卡星菌敏感,未发现有耐药病例。G^(-)菌主要对氨苄西林(90.00%)、氨苄西林舒巴坦(66.67%)及头孢噻肟(35.00%)耐药。真菌感染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均敏感。G^(+)菌性腹膜炎治愈率明显高于真菌性腹膜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明显高于G^(+)菌性、G^(-)菌性及培养阴性腹膜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为换液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致病菌主要为G^(+)菌。真菌性腹膜炎退出率较高,治愈率较低,预后差。
    • 孟令飞; 朱学研; 杨立明; 李忻阳; 程思宇; 郭师正; 庄小花; 邹洪斌; 崔文鹏
    • 摘要: 目的构建和验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吉林省3个腹膜透析中心发生PDAP的腹膜透析(PD)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收集入选者基线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治疗失败。根据腹膜透析中心地域的不同,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和验证集(吉林市中心医院)。采用Logistic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PD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用Stata建立预测模型;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并以DCA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977例次PDAP,训练集中625例次,其中78例治疗失败,验证集中352例次,其中35例治疗失败。建模队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第5天腹透液白细胞计数、透析龄和致病微生物类型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的C统计量为0.827(95%CI:0.784–0.871)。在验证集中,C统计量为0.825(95%CI:0.743-0.908)。预测模型在训练和验证集的校准方面都表现良好。结论基于血清白蛋白、第5天腹透液白细胞计数、透析龄和致病微生物类型构建了预测模型,性能良好。
    • 何青莲; 杨颖嘉; 贺静; 王丰平
    • 摘要: 目的分析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首次PDA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于我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的患者资料。将上述时间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患者定义为腹膜炎组,从未发生过腹膜炎患者定义为非腹膜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多因素分析首次PDA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原发病、年龄、体质量、婚姻状况、置管方式、腹透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高于非腹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组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脂低于非腹膜炎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紧急起始血液透析、透析龄≥36个月、血红蛋白偏低为首次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紧急起始血液透析、透析月龄≥36个月等为首次PDAP的危险因素,积极建立此类高危人群档案,强化管理,对腹膜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蔡娅茜; 谢若男; 尹一帆; 甘林望; 刘建
    •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登记管理的100例腹膜透析(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高RDW组(RDW≥13.6%)和低RDW组(RDW<1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透析龄、性别、原发病、身体质量指数、是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PDAP)、实验室指标(残余肾功能、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校正血钙、血磷、血镁、血钾、血清铁、铁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RDW);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PDAP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RDW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5,95%CI:1.478~4.807,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提示,高RDW组发生PDAP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RDW组(Log Rank=3.969,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预测PD患者发生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41,RDW最佳截断值为14.5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91%。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相关,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唐杏明; 邓惠钊; 吴楠楠; 邹朝晖; 邹原方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预测价值。方法124例行CAPD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并发PDAP分为PDAP组(26例)与非PDAP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Ca)、血磷(P)、血镁(Mg)、钙磷乘积、血尿酸、血脂指标、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RRF)、25(OH)D_(3),并分析25(OH)D_(3)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D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25(OH)D_(3)预测PDA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PDAP组和非PDAP组的年龄、性别、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血Mg、血Ca、钙磷乘积、血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Kt/V、R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AP组PTH(506.78±64.62)pg/ml、血P(3.28±0.68)mmol/L、CRP(24.86±0.48)mg/L高于非PDAP组的(328.36±72.64)pg/ml、(2.08±0.62)mmol/L、(2.86±0.56)mg/L,Alb(22.73±6.73)g/L、25(OH)D_(3)(12.38±0.36)ng/ml低于非PDAP组的(32.68±7.57)g/L、(18.92±0.4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_(3)水平与血P、CRP、PTH水平呈负相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586、-0.614、-0.546、0.682,P<0.05)。PDAP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率比较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25(OH)D_(3)和Alb为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25(OH)D_(3)预测CAPD患者PDAP的价值较高,最佳截断值是12.85 ng/ml,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86.3%,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结论CAPD患者发生PDAP与维生素D相关,低25(OH)D_(3)水平是PDAP的危险因素,维生素D可以作为预测PDAP发生的敏感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