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干梗死

脑干梗死

脑干梗死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08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第六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等;脑干梗死的相关文献由1030位作者贡献,包括夏明武、张有军、徐文安等。

脑干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30.9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908 占比:68.68%

总计:1322篇

脑干梗死—发文趋势图

脑干梗死

-研究学者

  • 夏明武
  • 张有军
  • 徐文安
  • 曹树刚
  • 梁庆成
  • 马得廷
  • 丁岩
  • 倪国汉
  • 刘宏顺
  • 刘应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春雷; 朵慧敏; 石秋环; 杨春晓; 侯友文
    • 摘要: 目的 研究脑干梗死患者的面神经F波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脑干梗死急性期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脑干梗死患者53例,分别于发病3d、7d、14d、1m、3m给予电生理检查,包括面神经F波出现率、潜伏期,并与健侧做对比.发病3 m时根据mRS神经功能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同时纳入10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组,检测方法相同.对比不同时间点面神经F波出现率和潜伏期.结果 53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3 d、7 d、14 d均出现了F波的出现率下降和潜伏期延长,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率与健侧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Raymond-Cestan综合征组于14 d开始F波出现率和潜伏期率先恢复,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开始,预后良好组潜伏期和F波出现率先于预后不良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干梗死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面神经F波和潜伏期的改变,但急性期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无鉴别诊断价值,急性期过后可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 张君芳; 姜帅; 赵晓玲; 辜蕊; 王蕾; 方升; 何柳; 张海涛; 刘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53例,最终纳入145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皮质梗死组(A组)42例,皮质下梗死组(B组)54例,小脑和(或)脑干梗死组(C组)21例,多区域梗死组(D组)28例.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总体认知功能,采用Stroop色词测验(SCWT)和连线测验(TMT)评估患者执行功能.结果 B组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评分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1±4.69)分vs (17.86±4.74)分,P<0.05;(2.89±1.44)分vs (1.86±1.15)分,P<0.01].A组TMT-A耗时明显大于B组及C组[189.27(114.73,330.94)s vs 108.76(70.81,175.74)s,101.11(67.72,129.39)s,P<0.01],TMT-B耗时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79(272.02,765.82)s vs 300.63(215.91,545.09)s,P<0.05].B组TMT-B耗时明显小于D组[300.63(215.91,545.09)s vs 424.89(292.79,919.61)s,P<0.05].B组C正确数明显高于A组和D组,C耗时、正确数(B-C)/A、SIE正确数(B-C)、C耗时/正确数明显少于A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SIE耗时数(C-B)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皮质梗死和多区域梗死患者执行功能受损更为明显,多区域梗死患者总体认知水平较低.
    • 颜俊文; 张丽娥; 关贤生; 李继中; 颜小庚; 韩江全
    • 摘要: 永存舌下动脉(PHA)是第二常见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此类患者常伴随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以及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动脉的发育不良,由于血管的异常吻合,会导致脑缺血症状和体征的复杂化,前循环的栓子可以导致前循环和后循环梗死.本院近期收治了1例PHA合并脑干梗死患者,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经过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循环等治疗好转,2个月电话回访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较前明显改善,本研究拟结合文献对该病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4种胚胎性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作一总结.
    • 杨叶; 霍康; 罗国刚; 屈秋民; 刘晨昱; 宋文锋; 陈晨; 王亮
    • 摘要: cqvip: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1岁,以“头晕、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日”之主诉于2020年6月5日入院。2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适,伴行走欠平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视物旋转,无肢体活动障碍;入院当日上午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继之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紧急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维持呼吸。既往史:2型糖尿病3年,自服二甲双胍调控血糖,血糖控制不详;高血压病4年,最高达220/110 mm 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详;10余年前因“饮水呛咳、吞咽受限、右侧肢体无力”诊断为脑梗死,遗留右侧肢体力弱后遗症。
    • 毕欣伟; 付睿; 刘晓敏; 程嘉祺; 何彩莲; 王欣
    • 摘要: 目的探讨继发于脑干梗死的不宁腿综合征(RLS)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急性脑干梗死100例患者中RLS 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采用国际不宁腿严重程度量表(IRLS-RS)分级。结果老年急性脑干梗死患者RLS患病率为11.0%。病变位置:中脑2例(18.2%),脑桥8例(72.7%),延髓1例(9.1%);腹侧10例(90.9%),腹侧加背侧1例(9.1%)。脑桥上部4例,中部2例,下部2例。糖尿病7例(63.6%)。RLS症状主要表现在病灶对侧肢体,以感觉障碍为主。IRLS-RS分级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2例。结论老年脑干梗死后RLS患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合并糖尿病居多。梗死位于中脑和脑桥上部更易出现RLS,临床表现多见有感觉障碍,病灶对侧肢体出现症状较多见。
    • 赵凤丽; 刘宏顺
    • 摘要: 目的 比较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的脑干梗死(BS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分析新发孤立BSI患者出院时症状较重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ICAS)中在发病后7 d内、年龄18~80岁的新发孤立BSI患者共30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评估,分析孤立BS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因素对于出院时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例脑桥梗死患者出院时信息不全,故一共分析了300例患者的出院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SI患者入院NIHSS评分≥3分、首发症状有眩晕、病灶体积>0.5 ml、大动脉粥样硬化(LAD)病因分型是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NIHSS评分≥4分)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梗死体积较大、LAD类型的BSI患者,早期抗栓及他汀治疗干预和及时的二级预防对其康复非常必要.
    • 王黎明; 侯会敏; 于进超; 李梦凡
    •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轴位和薄层矢状位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应用能否改善急性脑干梗死(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ABI)的检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ABI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常规轴位及薄层矢状位DWI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者在出院前再次进行DWI复查证实.记录仅常规轴位和常规轴位+薄层矢状位DWI检测不同部位脑干梗死的阳性病例数及阴性病例数.结果 共纳入65例ABI患者.仅常规轴位DWI阳性51例(78.5%),阴性14例(21.5%);常规轴位+薄层矢状位DWI阳性60例(92.3%),阴性5例(7.7%).其中,8例延髓梗死仅常规轴位DWI阳性4例(50.0%),常规轴位+薄层矢状位DWI阳性6例(75.0%);50例脑桥梗死仅常规轴位DWI阳性44例(88.0%),常规轴位+薄层矢状位DWI阳性48例(96.0%);4例中脑梗死仅常规轴位DWI阳性1例(25.0%),常规轴位+薄层矢状位DWI阳性3例(75.0%);3例脑桥+中脑梗死仅常规轴位DWI阳性2例(66.7%),常规轴位+薄层矢状位DWI阳性3例(100.0%).轴位联合薄层矢状位DWI对AB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常规轴位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对78.5%;x2=4.993,P=0.026).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轴位和薄层矢状位DWI能提高ABI的检出率.对于轴位DWI未发现病灶或诊断不明确的ABI患者,应加用薄层矢状位DWI.
    • 白亮; 黄赛娥; 陈雨; 林高城; 邹愉龙; 吴丽华
    • 摘要: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干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脑干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8例,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虚拟现实游戏训练),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FI)、动态跌倒风险指数(DFI)及10 m步行速度(10MWT).结果:训练后两组的BBS评分、DFI及10MWT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下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干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 兰东; 刘烨; 廖祥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在重医附一院进修期间收集的2013年6月至2019年8月经MRI弥散加权序列技术(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确诊的131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是脑干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病主要发生在脑桥,其次是延髓和中脑,男性占比较高.首发症状是单侧肢体无力,其次为吐词不清、头晕.中脑.结论:脑干梗死危险因素较多,症状及体征复杂,在诊断与治疗中加以重视.
    • 耿延磊; 宋晓文; 庄伟; 陈金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确诊的脑干梗死患者173例,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吸烟史、糖尿病史、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延髓梗死的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升高,而中脑梗死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史、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和延髓梗死是脑干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DL和中脑梗死与脑干梗死进展无关.结论 吸烟史、糖尿病史、发热、不稳定斑块、血管重度狭窄和延髓梗死是脑干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预测脑干梗死的进展;及时识别上述危险因素并加以有效干预可能会预防脑干梗死患者病情加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