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膜肿瘤

胸膜肿瘤

胸膜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1509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罕少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等;胸膜肿瘤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薛立福、刘学泽、周冕等。

胸膜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1509 占比:99.33%

总计:41790篇

胸膜肿瘤—发文趋势图

胸膜肿瘤

-研究学者

  • 薛立福
  • 刘学泽
  • 周冕
  • 周晓军
  • 张志豪
  • 杭俊德
  • 林殿杰
  • 王朝俊
  • 苏莉莉
  • 董雪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欢; 卞丽娟
    • 摘要: 随着穿刺技术及影像学定位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医院逐步开展经皮穿刺术细胞学检查,尤其是应用于胸外科肺与胸膜的肿瘤诊断之中。通常情况下,发生于胸膜的肿瘤在日常标本中较为少见,而具有梭形细胞形态特征的胸膜肿瘤更为罕见。当病理医师缺乏形态学经验时,特别容易出现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本文根据现有报道,总结了7种胸壁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及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 田彦超; 陈渊; 谢佳佳; 张鹏; 吴丽丽; 张鹏
    • 摘要: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pleura,SFTP)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间叶细胞肿瘤,占所有胸膜肿瘤的5%甚至更低[1]。目前关于SFTP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易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通过分析2例SFTP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对SFTP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期提高对SFTP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男性,49岁,主因“体检发现右肺肿物5天”于2021年6月10日入院。
    • 刘芸; 何昌银; 刘军
    • 摘要: cqvip: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活动后喘累5月,加重伴胸闷1周”入院,胸部CT示:右下胸腔巨大占位,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下叶不张(图1、2)。实验室检查:CA125升高。骨扫描未见异常。在全麻下行右胸肿瘤切除、右肺下叶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块来源于右侧胸膜,大小约20 cm×15 cm,为实性肿块,包膜完整,右胸内轻度粘连,探及肿瘤侵犯右肺下叶及膈肌,胸腔内淡黄色积液1500 mL。病理检查:灰褐色多结节肿块一个,20 cm×17 cm×12 cm,切面灰白色,质软-质中,局部区域稍有骨化,切面见出血及坏死囊变。免疫组化学报告:CD34(+),SATB2灶(+),VIM(+),CK(-),KI6710%(+),STAT6个别细胞弱(+),S100灶(+)。病理诊断:右胸膜恶性肿瘤,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去分化软骨肉瘤(图3)。
    • 冯潇; 杨海涛; 王振元
    • 摘要: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记录随访所见.结果 16例治疗均成功,癌痛及胸腔积液均明显缓解;术中未见穿刺部位、微波消融区及粒子植入区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3级以上放射性损伤,未出现粒子迁移,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68.75%(11/16)、局部控制率87.50%(14/16).随访12个月期间5例死亡,但无粒子植入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微波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安全、有效.
    • 任玥; 冯茜; 王全义; 文洁; 韩书山; 陈志; 山凤莲; 蒋胜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胸膜肉瘤样癌诊断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4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胸膜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检索2010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Google学术的原发性胸膜肉瘤样癌的病例报道,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原发性胸膜肉瘤样癌临床特点、影像学、内镜及病理等诊断学特征.结果 共收集7例患者病例资料,女性3例,男性4例,年龄47~49岁.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胸痛为主.胸部CT平扫:胸膜增厚及软组织肿块,胸腔内见液体密度影;CT增强扫描:肿块轻度或中度强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病灶标准摄取值明显升高.胸腔镜:壁层胸膜表面见多发结节及团块样新生物.病理镜下:梭形异质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符合肉瘤样癌.结论 原发性胸膜肉瘤样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表现为胸膜不规则肿块,胸腔镜可见胸膜增厚及新生物,但诊断依赖于较大标本组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 武春燕; 谢惠康; 李媛
    • 摘要: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于2021年5月出版了《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与2015年出版的《WHO胸部肿瘤分类(第4版)》相比,《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变更了主要章节的框架,新增和调整部分疾病的命名和分类,并充实了流行病学、病因学、组织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相关内容.现就《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胸膜、心包及胸腺肿瘤分类变化较大的内容予以简要介绍.
    • 彭海艳; 邱惠; 梅自洁; 曹宏; 陈敏
    • 摘要: 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较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肺、肝、骨骼等,宫颈癌胸膜转移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宫颈癌发生胸膜转移并快速进展导致死亡的病例,以提高对少见部位转移的官颈癌的重视.
    • 谢晓枫; 黄焰; 郭俊红; 张伟; 侯立坤; 武春燕; 张莉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于胸膜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12-2019年间诊断的5例胸膜EHE,查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复习组织学切片,补充免疫组织化学,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1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1:4,年龄19~58岁,中位年龄52岁.5例均无吸烟史,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乏力、咯血,CT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膜多发结节、气胸.5例均为胸腔镜手术活检样本,3例临床考虑恶性病变行活检,2例临床怀疑结核,行诊断性抗痨无效后活检.组织学上,肿瘤在纤维间质中呈条索样或者巢团状、实性片状浸润性生长,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短梭形、多角形,细胞上皮样,胞质丰富,有小核仁;可见水泡细胞(胞质内空泡),内含单个红细胞形成单内皮细胞血管腔.肿瘤间质常见黏液样变性、胶原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D31阳性比例为4/5,ERG阳性为4/5,CD34阳性为2/5,广谱细胞角蛋白阳性为2/5,波形蛋白阳性为5/5,D2-40阳性为5/5,CAMTAl阳性为4/5.WTl、Calretinin、CK5/6均阴性.随访5例患者,随访时间4~18个月,4例行化疗,其中2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1例失访.结论 胸膜原发EHE罕见,影像学与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胸膜炎、恶性间皮瘤酷似,诊断依赖病理活检;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当CD34阴性、D2-40阳性时易误诊为恶性间皮瘤.联合应用EHE特异性高的标志物CD31、ERG、CAMTA1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 徐雪; 胡春峰; 王刚; 孔莹; 马允利; 杨亮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PP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PS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首次就诊的平均年龄为54.2岁.5例PPSS患者共有6个原发灶,其中1例患者在肺内及胸膜上各有1个原发灶,其余4例病灶均位于肺部.5个肺内病灶中2个呈类圆形、3个呈分叶状(2个呈深分叶状).病灶最大直径1.8~11.5 cm.CT平扫显示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未见空洞形成,3个病灶内可见片状囊变坏死区,1个病灶内可见瘤内分隔及钙化灶;增强扫描显示后病灶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可见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闭塞,2例出现远处转移.所有肿瘤的波形蛋白(Vim)为阳性,2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3例细胞角蛋白(CK)阳性;3例SYT-SSX融合基因呈阳性.结论:胸膜-肺滑膜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本病需依靠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