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间皮瘤

间皮瘤

间皮瘤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6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711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2006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温石棉会议、全国食管癌学术会议等;间皮瘤的相关文献由1382位作者贡献,包括罗素琼、于国、刘学泽等。

间皮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7 占比:4.9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9711 占比:94.97%

总计:10225篇

间皮瘤—发文趋势图

间皮瘤

-研究学者

  • 罗素琼
  • 于国
  • 刘学泽
  • 郑国启
  • 张翼
  • 穆世惠
  • 杨雨鑫
  • 楼建林
  • 韩丹
  • 宋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利霞; 谢小青; 郑英; 刘鑫; 王建平; 王俊科; 王盼; 于晓辉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发现肝硬化17年,腹胀、气短1周”于2020年5月17日入本院就诊。患者于17年前因“乏力、腹胀”就诊于本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抗病毒(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抗纤维化、保肝、利尿、支持等治疗,2007年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胃镜下行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硬化剂注射及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2008年因“脾功能亢进”在本院肝胆外科行“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此后又多次因“胸闷、气短、腹胀”入住本院。
    • 许阡; 柳鑫; 王金娟; 徐飞
    • 摘要: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通常在其他疾病的手术中意外发现。其病因未明,发病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由于其发病率低,妇科医生普遍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误诊。报告1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该患者因子宫肌瘤收入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盆腔脏层腹膜及子宫后壁浆膜散在片状乳白色粟粒样病灶,直径0.2~0.5 cm,其旁可见盆腔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术中行病灶活检术,经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诊断为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通过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总结该病例的诊疗经验。
    • 许文雯; 刘志强
    •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相关因子(TRAF)家族有七个成员,是TNF-R超家族受体的细胞质区域偶联的信号转导分子。TRAF蛋白主要作为支架或酶蛋白激活NF-κB、MAPK等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参与胚胎发育、组织稳态以及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调节等重要生理过程。TRAF7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TRAF家族成员,含有一个N端RING指结构域和一个负责底物识别的C端WD40结构域。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TRAF7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蛋白,与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综述了TRAF7与脑膜瘤、间皮瘤以及肝癌等几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期望对于认识肿瘤发病机制和治疗靶标有帮助。
    • 张旭霞; 孙碧霞; 邓林
    • 摘要: 患儿男,1岁3个月,1年前发现右侧阴囊“鸽子蛋”大小肿物,哭闹、咳嗽及活动后明显,平卧时不消失;近1个月肿物较前略增大;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右侧阴囊肿胀,可扪及5.0cm×4.0cm×4.0cm肿物,质软,不能还纳至腹腔。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腹盆部MRI:腹腔7.83cm×6.79cm×8.16cm囊性占位,经腹股沟管进入右侧阴囊,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图1A、1B),内见线样分隔.
    • 宗振泽; 张宏伟; 刘建伟
    • 摘要: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间叶细胞起源的软组织肿瘤[1],临床上较为罕见。Klemperer和Rabin于1931年首次对此类肿瘤进行了报道[2]。由于其大体及组织学特征与大多数软组织肿瘤相似,所以SFT在过去有不同的名称,包括良性间皮瘤、局限性间皮瘤、孤立性纤维间皮瘤和局限性纤维瘤等[3]。SFT可以来源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胸膜,其次是脑膜、下肢皮下组织、后腹膜、眼眶等[4]。
    • 朱姝; 张会媛; 徐炜; 王聪; 王秀丽
    • 摘要: 间皮囊肿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性病变,主要累及盆腹腔腹膜,以肠系膜及大网膜多见,较少发生于子宫。报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间皮囊肿患者误诊为子宫肌瘤囊性变的诊治经过。该患者术前无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依据影像学特点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并进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间皮囊肿。通过回顾分析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子宫间皮囊肿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以期提高妇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
    • 张国亮; 米丽丽; 张丹丹; 王瑞
    • 摘要: 以反复性自发性气胸为表现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是非常少见的。报告1例我院收治的以反复性自发性气胸为表现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并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气短1周就诊,胸片显示左侧大量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既往4月左侧自发性气胸复发2次,否认有石棉接触史。胸腔镜探查显示未见肺大疱及肺漏气,胸膜无明显增厚,脏层及壁层胸膜可见散在灰白结节,胸膜结节组织活检病理示恶性间皮瘤。结合此例患者特点和文献复习,对于反复性自发性气胸的老年患者,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到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不典型表现。
    • 唐福婷; 丁洁; 徐慧
    • 摘要: 目的探讨间皮瘤的临床特征,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收治的6例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因咳嗽、咳痰、胸闷,胸部CT见胸膜多发结节性增厚,误诊为肺转移性肿瘤,其中1例细胞学诊断为腺癌。1例因直肠癌术后3年,胸闷、气喘,胸部CT见胸膜叶间裂多发结节性增厚,误诊为直肠癌肺转移。2例因腹胀、腹痛、食欲减退,腹部CT见胃壁增厚、腹膜结节性增厚,误诊为胃癌伴腹膜转移,其中1例细胞学诊断为腺癌。1例因右腹股沟复发肿块,一次误诊为腹股沟疝,肿块切除后,病理诊断为腺癌,二次误诊为腹股沟转移性腺癌。误诊时间0.5~14个月。6例初步诊断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本组均行对症支持治疗,5例行铂类联合多靶点抗叶酸制剂化疗。在随访期间,3例死亡,2病情进展,1例病情稳定。结论间皮瘤发病率低,症状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为转移性肿瘤或腺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可靠方法。
    • 殷晓伟; 杨玉柱; 许艳梅; 李玉军
    • 摘要: 目的 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恶性间皮瘤(MM)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50例MM患者为观察组,20例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RMH)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种组织中EZH2、IMP3、Glut1蛋白表达,分析在良恶性间皮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MM中3种抗体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两种组织中3种抗体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36~35.19,P0.05);EZH2、Glut1的表达与MM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P>0.05).IMP3阳性表达的MM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P<0.05).结论 EZH2、IMP3、Glut1联合检测对提高MM和RMH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IMP3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
    • 殷晓伟; 杨玉柱; 许艳梅; 李玉军
    • 摘要: 目的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恶性间皮瘤(MM)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MM患者为观察组,20例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RMH)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种组织中EZH2、IMP3、Glut1蛋白表达,分析在良恶性间皮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MM中3种抗体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两种组织中3种抗体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36~35.19,P0.05);EZH2、Glut1的表达与MM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P>0.05)。IMP3阳性表达的MM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P<0.05)。结论EZH2、IMP3、Glut1联合检测对提高MM和RMH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IMP3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