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椎旁阻滞

胸椎旁阻滞

胸椎旁阻滞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457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老年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第十一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等;胸椎旁阻滞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飞、张欢楷、王鹏等。

胸椎旁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2.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457 占比:97.92%

总计:5573篇

胸椎旁阻滞—发文趋势图

胸椎旁阻滞

-研究学者

  • 刘飞
  • 张欢楷
  • 王鹏
  • 蔡兵
  • 陈利
  • 兰志勋
  • 刘伟
  • 卢静
  • 吴友平
  • 屠伟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艺博; 张康
    • 摘要: 目的探索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胸椎旁阻滞联合全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于患者氧化应激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5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使用单纯全麻的2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胸椎旁阻滞联合全麻的2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术后疗效。结果在T_(1)-T_(3)时期,对照组患者的HR与MAP均明显高于T_(0)时期,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在T_(4)-T_(7)时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期的CRP以及Co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研究组患者在这一时期的CRP与Cor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胸椎旁阻滞联合全麻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对有氧化应激反应有抑制作用。
    • 夏良勇; 李蕾; 董春山; 程思; 汪萍; 刘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全麻下腔镜食管癌根治术(VAMIE)中的效果。方法78例食管癌(E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TPVB联合肋缘下TAPB。统计两组手术指标、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检测患者术前(T0)、T4时CD3^(+)、CD4^(+)、CD8^(+)细胞亚群。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8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PVB联合肋缘下TAPB在全麻下VAMIE中的镇痛效果较优,且更有利于降低对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 张艳峰; 张琳; 李敏; 陈雪梅
    • 摘要: 目的: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但相关研究多停留在术后急性疼痛上,而对于术后慢性疼痛的关注较少。本研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胸椎旁阻滞,对比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以及术后康复情况,来观察胸椎旁阻滞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椎旁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康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NRS≥1分、术后1d NRS≥1分、术后2d NRS≥1分、术后3d NRS≥1分的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7d NRS≥1分、术后14d NRS≥1分、术后28d NRS≥1分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vs.50.00%,P=0.01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右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显著降低(16.47±1.22 vs.18.74±1.52 mm^(3),P=0.000);右侧额上回灰质显著降低(226.49±11.49 vs.244.39±12.63mm^(3),P=0.000)。结论:胸椎旁阻滞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麦冬梅; 饶艳; 陈东泰; 李强; 何雯; 曾维安; 邢蔚
    • 摘要: 目的 探索胸椎旁阻滞(TPVB)对肺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中心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受单纯全身麻醉(GA)或全身麻醉联合TPVB(TPVB+GA)下肺癌切除术的初治肺癌患者,并通过对基线特征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以1∶2分别纳入47例TPVB+GA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和94例GA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胸椎旁阻滞对肺癌切除术患者5年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PFS)、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等的影响。结果 生存分析显示TPVB+GA组患者PFS较GA组显著延长(log-rank P=0.034),其中TPVB+GA组优势比OR 0.45(95%CI,0.33-0.89);进一步对各临床参数作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再次验证了上述结果,TPVB是肺癌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OR=0.33,95%CI,0.16-0.66)。Cox回归生存分析还发现术中瑞芬太尼使用剂量较低与肺癌患者预后较好有显著相关(P=0.017,OR=0.47,95%CI,0.25-0.87),卡方检验则表明TPVB明显降低术中瑞芬太尼剂量。结论 胸椎旁阻滞可延长肺癌切除术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 汤颜鞠; 葛亚丽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椎旁阻滞(TPVB)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纳入SAPB与TPVB在成人胸外科手术后镇痛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指导手册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s,共计434例患者,其中SAPB组217例,TPVB组217例。两组术后1、2、4、6、12、24、48 h的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B组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低于TPVB组(MD=-9.34μg,95%CI-17.1~-1.58μg,P=0.02),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TPVB组(RR=0.23,95%CI 0.07~0.76,P=0.02)。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与TPVB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采用SAPB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
    • 娄秋花; 宿显良
    • 摘要: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胸椎旁间隙阻滞治疗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33例、32例,对照组采用药物、胸椎旁间隙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疱疹疼痛区及皮损区揿针围刺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胸椎旁间隙阻滞治疗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较单纯胸椎旁间隙阻滞疗效更佳。
    • 革炜; 袁振武; 王伶俐; 丁怡萌; 刘荣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胸椎旁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癌患者60例,接受帕瑞昔布钠镇痛30例(对照组)、接受帕瑞昔布钠联合胸椎旁阻滞30例(观察组),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术后3、12、24、36、48 h安静时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24 h与术后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IL-10、TNF-α、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以及术后48 h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3、12、24、36、48 h安静时和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胸椎旁阻滞能够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郭延洪; 阿良德; 李孔兵; 唐璟
    • 摘要: 目的分析肋间神经阻滞与多次注射胸椎旁阻滞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治疗的94例老年患者,将随机分为胸椎旁组和肋间组,每组47例。比较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需求、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间、瑞芬太尼使用量、右旋美托咪啶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24 h,胸椎旁组静息时疼痛评分低于肋间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Honer综合征等麻醉相关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多次注射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优于肋间神经阻滞。
    • 邓杨; 王忠华; 刘佳佳; 杜辰; 杨建; 彭琼; 张玲英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对肺叶切除术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TPVB联合全身麻醉组(T组)、常规全身麻醉组(E组),n=15例/组。术后均连接静脉镇痛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情况和安静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复查胸部CT肺不张程度。结果E组术后3 h、6 h、12 h及24 h有效咳嗽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T组3 h、6 h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E组(P<0.05)。T组术后第三天复查胸部CT肺不张程度均显著低于E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术后肺不张,改善术后肺功能,对加快患者康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 曾蕾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90例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分成静脉镇痛组(A组),静脉镇痛+椎旁阻滞组(B组)和静脉镇痛+椎旁+腹直肌鞘阻滞组(C组),比较三组不同麻醉方式在肝胆外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各组术中及术后对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利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比较组间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早期恢复指标.结果与A、B组比较,C组术中、术后的舒芬太尼用量少(P<0.05),48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术后VAS评分,肠蠕动时间以及早期下地时间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能有效实现术后镇痛、患者的肠蠕动、肛门排气及早期下床时间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