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89525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癌症进展、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年肝胆胰外科张家港学术论坛暨第26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第23届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第13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等;胰腺囊性肿瘤的相关文献由596位作者贡献,包括令狐恩强、傅德良、孙备等。
胰腺囊性肿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9525篇
占比:99.95%
总计:489764篇
胰腺囊性肿瘤
-研究学者
- 令狐恩强
- 傅德良
- 孙备
- 李惠凯
- 王冬青
- 金震东
- 陈峰
- 杨峰
- 管秋
- 赵玉沛
- 靳大勇
- 区金锐
- 吴志勇
- 姚冽
- 姜娓娓
- 孙勇伟
- 张太平
- 徐琳
- 曾蒙苏
- 李乐
- 李骥
- 柴宁莉
- 楼文晖
- 狄扬
- 王单松
- 王晓乙
- 耿小平
- 胡海根
- 蒋永剑
- 郝思介
- 金忱
- 陈华
- 饶圣祥
- 龚明杰
- Anthony Yuen-Bun Teoh
- DongWan Seo
- John Dewitt
- Khek Yu Ho
- Matthew T.Moyer
- Pradermchai Kongkam
- William Brugge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 于健伟
- 付由池
- 何伟
- 何景立
- 侯宝华
- 倪晓凌
- 关兴
- 冯瑾
-
-
王希恒;
薛华丹;
金征宇
-
-
摘要:
胰腺囊性肿瘤(PCN)检出率日益增高,国内及国际对PCN的诊断及监测的指南相继发布。本文以影像学视角,分析对比7篇国内外指南制订概况、术前监测方法和策略、危险分层、手术指征及术后随访等内容的异同,以期为影像科评估PCN及临床医生制订个性化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
-
-
邵珠祥;
杨兴广;
赵惠琼
-
-
摘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其占胰腺原发性肿瘤的1%~3%,占胰腺囊性肿瘤的10%~15%,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上,SPTP发病率低且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部分可能有局部浸润,但远处转移极少发生。本文报道1例典型SPTP,并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诊断及治疗。
-
-
胡良先;
华双一;
窦欣;
沈松柏;
徐翔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囊液CT直方图特征,为PCN临床诊断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4例经术后穿刺活检病理检测确诊为PCN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患者23例、浆液性囊性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患者21例、实性假乳头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增强CT图进行分析。结果IPMN、SCN、SPN组间静脉期增强CT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熵、25%分位数、50%分位数、75%分位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分位数、50%分位数对IPMN和非IPMN、SCN和非SCN、SPN和非SPN这3个不同组间均有诊断价值(P<0.05),且50%分位数对IPMN和非IPMN组诊断效能最好,25%分位数对SCN和非SCN、SPN和非SPN组的诊断效能最佳,AUC分别为0.918、0.838。结论不同类型PCN囊液CT直方图相关参数具有显著差异,且对鉴别不同类型的PCN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提高无创诊断不同PCN分型的准确率提供依据。
-
-
程诗博;
殷涛;
吴河水
-
-
摘要:
胰腺疾病起病隐匿且发展过程复杂,诊治难度大。影像组学为近十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能定量地提取和分析医学成像特征,并在这些特征与临床结果之间建立相关性。这一特点有助于对胰腺疾病病人采用更现代化、更完善的临床诊治方法,从而实现非侵入性、成本效益高和个性化治疗的目标。该文就影像组学在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性肿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诊断、生物学行为以及生存预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评述。
-
-
邵惠江;
鲁葆春;
沈志宏;
陈志良
-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37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行肿瘤全套检查37例(CEA升高5例,CA199升高2例);腹部B超检查21例(囊性16例,囊实性5例);腹部增强CT检查27例(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15例);腹部MRI检查22例(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12例).37例患者经术前综合评估决定手术方式,包括Whipple手术8例,胰体尾切除术24例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16例患者术后出现A级胰漏,经禁食与抑制胰酶治疗后痊愈出院.3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7个月,中位时间15.2个月;其中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癌变患者术后复发死亡,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腹部B超对于鉴别胰腺囊性肿瘤囊性或囊实性具有重要价值;腹部增强CT与MRI仍是术前诊断和评估胰腺囊性肿瘤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依据胰腺囊性肿瘤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选择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不仅利于肿瘤治疗,也能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功能,造成最小的手术创伤.
-
-
韦莉;
王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和胰腺囊性肿瘤(PCN)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8-2019年该院收治的NF-pNET和PCN患者共204例,根据诊断分为NF-pNET组(48例)和PCN组[156例,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N)4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4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N)44例和黏液性囊性肿瘤(MCN)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NF-pNET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PC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N、IPMN和SPN组血清NSE水平均低于NF-pNE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SE对NF-pNE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特异度为77.6%.结论 血清NSE水平在NF-pNET患者中明显升高,在与PCN,特别是与SCN、IPMN和SPN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
令狐恩强;
李惠凯
-
-
摘要: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肿瘤(PC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不同类型的PCN癌变率不同,治疗方法亦有所区别.其治疗前的精确诊断对治疗策略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和文献进展,阐述了EUS及其相关技术在PCN诊断中的作用,并介绍了 EUS引导下PCN消融术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判断和随访观察等方面的进展.
-
-
郝文真;
杨爱明
-
-
摘要:
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部分胰腺囊性病变具有潜在恶性,需要手术切除.确定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与级别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获得囊液进行分析可为判断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与级别提供依据.
-
-
徐文婷;
张凯;
张卓一
-
-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纹理参数在诊断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中的价值,为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7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浆液性组(n=42)和黏液性组(n=34).两组均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组T1加权图像(T1WI)、T2加权图像(T2WI)序列对比度、自相关、角二阶矩、逆差矩、熵等纹理参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RI图像纹理参数对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相关纹理参数在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的影响.结果 浆液性组T1WI和T2WI序列对比度均高于黏液性组(均P<0.05),逆差矩均小于黏液性组(均P<0.05),浆液性组T2WI序列自相关小于黏液性组(P< 0.05);T1WI序列对比度、逆差矩对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87、0.730,T2WI序列对比度、逆差矩、自相关对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858、0.726、0.824;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WI和T2WI序列对比度在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的影响较大.结论 MRI图像纹理参数在诊断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中具有一定价值,其中T1WI和T2WI序列对比度的诊断价值更高.
-
-
邓壮
- 《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经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诊PCNs患者25例行EUS检查,其中8例行EUS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胰腺增强CT及(或)胰腺MRI. 结果:130例乳腺癌病人根据病理分型,分为2组,有效组(Ⅰ组)及无效组(Ⅱ组)。NAC前后乳腺二维超声所测得的肿瘤最大直径的变化率Ⅰ组及Ⅱ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BVS测得体积变化率及超声造影表现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组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内ABVS及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准确性显著提高。 结论:自动全容积成像和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各有优势,但两者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可增加NAC疗效评估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
-
李乐;
孙备;
张广权;
陈华;
孔瑞;
白雪巍;
王刚;
姜洪池
- 《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良恶性的临床因素,以期早期确诊恶性PCN并行有效的手术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2001年2月-2011年2月收治182例PCN病人的临床特征,比较良恶性肿瘤病人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差异,并对可能预测肿瘤良恶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病理证实为PCN的182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50例,黏液性囊腺瘤3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64例.其中恶性肿瘤36例,占总数的19.8%.病人平均年龄为46±31岁,肿瘤平均直径4.5±3.9cm.良恶性肿瘤病人在性别、BMI、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胰腺炎病史、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血管受累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CA19-9、CEA、肿瘤位置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年龄≥60岁、血清CA19-9≥37U/L及CEA≥3.4ug/L可作为术前预测PCN良恶性的独立因素(P<0.05).对恶性PCN病人术后60个月随访结果行Cox回归分析提示,血清CEA≥3.4ug/L是影响恶性PCN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鉴别PCN的良恶性较为困难,增强CT、MRI及EUS等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对于年龄≥60岁、血清CA19-9≥37U/L及CEA≥3.4ug/L的病人,PCN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应尽早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同时,对于确诊恶性PCN者,术前CEA水平可作为评价病人预后的有效指标.
-
-
金震东
- 《第五届西部消化内镜新技术论坛暨第七届内蒙古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胰腺囊性疾病(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s)是指由胰腺上皮和(或)间质组织形成的肿瘤或非肿瘤性(单发或多发的肿瘤样)含囊腔的病变,主要包括: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s)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本文探讨了胰腺囊性肿瘤的优化诊治流程。
-
-
-
-
-
周新华;
李宏
- 《第13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8-2008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腺瘤/囊腺癌的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术中误诊率为12.5%;除1例胰头部浆液性囊腺瘤直径<3cm,随访半年无进展,胰腺囊腺瘤除一例误诊拒绝再手术,切除率达100%:囊腺癌除1例腔镜下探查发现广泛转移、1例高龄患者合并阻塞性黄疸(家属拒绝探腹手术)仅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切除率为71.4%.结论: 虽有影像学、组织学、生化分析,正确诊断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是很难的,要防止误诊为假性胰腺囊肿而行囊肿内外引流,不要轻易放弃手术切除.胰腺囊腺瘤、囊腺癌手术切除后疗效较满意.
-
-
李骥;
王晓乙;
李恒超;
狄扬;
蒋永剑;
杨峰;
姚冽;
郝思介;
金忱;
傅德良
- 《2014年肝胆胰外科张家港学术论坛暨第26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分享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特点.rn 方法:整理2002~2012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161例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回顾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重点观察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结合病理分类的变革和差异,进而讨论胰腺囊性肿瘤在外科诊治决策上的趋势.rn 结果:161例胰腺囊性病变,位于胰头/钩突部74例、颈体尾部87例,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胰体尾切除术50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全/残胰切除术4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18例和囊肿内/外引流术24例.病理分别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先天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癌)、粘液性囊腺瘤(癌)、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胰瘘的总体发生率为44.7%(A级19.2%、B级25.5%).rn 结论:胰腺囊性病变,尤其是胰腺囊性肿瘤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胰腺囊性肿瘤中IPMN的诊治已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而其与MCN间的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胰腺囊性肿瘤首选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
-
-
徐琳;
郁丰荣;
孙勇伟;
吴志勇
- 《2006年第四届全国胰腺癌诊治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胰腺囊性肿瘤是指一类胰管或腺泡组织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分泌物潴留而发生的肿瘤性囊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胰腺囊性肿瘤中囊腺瘤较其他的囊性肿瘤常见,但国内文献报告仍较少,极易造成误诊误治.Compagno等于1978年结合临床预后将胰腺囊腺瘤分成二类: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癌.本文介绍了我院1993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病人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
-
-
-
-
-
-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1-09-28
-
摘要:
目前胰腺癌病人的治疗选择很少,急需对这种致死性疾病发病机理的新见解。为此,我们在24份胰腺肿瘤中全面地分析了改变的基因。首先,我们在来自这些肿瘤的DNA中测定了代表20,58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23,781条转录本。其次,我们在每一样品中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为1000,000的微阵列芯片查询搜索纯合性缺失和扩增。再次,我们用SAGE和下一代边合成边测序技术分析相同样品的转录组。我们发现胰腺癌平均包含63个基因改变,其中49个是点突变,8个是纯合性缺失,6个是扩增。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在70%-100%的样品中各自发生基因改变的一组核心的12条调控过程或通路。数据表明这组核心通路的调控异常导致了胰腺肿瘤的大部分特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