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
胫骨远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33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685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实用骨科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等;胫骨远端的相关文献由864位作者贡献,包括付中国、姜保国、寇玉辉等。
胫骨远端
-研究学者
- 付中国
- 姜保国
- 寇玉辉
- 张培训
- 殷晓峰
- 杜鹏
- 杨明
- 武勇
- 洪加源
- 练克俭
- 耿伟
- 苗志明
- 薛艳丽
- 郭谦
- 马程相
- 龚晓峰
- 丁真奇
- 余进伟
- 刘峰
- 姬长远
- 安宗源
- 宋合新
- 宋小飞
- 屠重棋
- 康两期
- 李建祥
- 殷丰
- 白永权
- 覃东亮
- 郝攀峰
- 郭林新
- 陶修武
- 黄登峰
- 何啸天
- 俞光荣
- 倪前绪
- 傅万军
- 兰成营
- 凌钦杰
- 刘占宗
- 刘立峰
- 华全科
- 占开喜
- 叶挺
- 吴元州
- 吴宛昀
- 吴庆能
- 吴得宏
- 吴志伟
- 周一新
-
-
李军
-
-
摘要:
人体的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距骨体和腓骨远端组成,踝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约占成人骨折的7.6%。对于涉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和干骺端的垂直暴力骨折,其命名较为混乱,有称之为“Pilon骨折”,也有称之为“Pylon骨折”,近年来还出现了“后Pilon骨折”,和后踝骨折一样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其实不管是Pilon还是Pylon,都是外文词汇,我们就去看看从哪里来的。
-
-
近思
-
-
摘要:
从Pilon骨折名称由来可以看出,它是胫骨远端因垂直暴力的损伤机制产生的骨折类型;从解剖学角度及暴力产生过程来看,其名称应为胫骨远端爆裂性粉碎骨折更为恰当。简要地说,胫骨远端粉碎骨折从骨折部位的解剖学、骨折程度及外伤原因来看均符合垂直暴力所致的特点;而后Pilon骨折的命名就缺乏骨折暴力产生原理,而且与单纯后踝骨折更无法区别。后踝骨折外伤机制是:踝关节虽有垂直力量,但更主要的是踝关节受到向后滑移的暴力而产生的。因此,本刊不主张用后Pilon骨折的命名,以此严格区分胫骨远端粉碎骨折与后踝骨折。
-
-
王喜良;
冯晓东;
周荣兴;
郭军;
吕慧成;
常志强
-
-
摘要:
目的研究评估Pilon骨折中腓骨骨折类型对胫骨内固定钢板放置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门急诊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02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的有22例骨折(B组);对腓骨骨折进行内固定的有87例,粉碎性骨折58例(外翻组),横行骨折29例(内翻组),比较胫骨钢板固定的位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翻组中,胫骨骨折采用内侧钢板的机械并发症为14.3%,低于采用外侧钢板的80.0%(P=0.006)。外翻组中,胫骨骨折采用内侧钢板的机械并发症为36.4%,采用外侧钢板的机械并发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结论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为降低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应以抵抗原始变形力的方式放置胫骨内固定钢板。
-
-
刘德森;
阮思源;
周霖;
辜刘伟;
王玉琦;
黄心诚;
曹洪
-
-
摘要:
骨软骨瘤为良性骨肿瘤,又称外生性骨疣,原发性骨软骨瘤好发于11~20岁男性[1]。在病理解剖学上可观察到骨软骨瘤呈菜花状,瘤体由软骨膜、软骨帽和骨性瘤体组成。临床上,骨软骨瘤多无明显症状,通常因瘤体生长压迫其他组织产生一系列症状而被发现。骨软骨瘤的发病部位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多见,其次为上肢的肱骨、尺骨及桡骨近端骨骺,下肢的腓骨近端、胫骨远端的骨骺,肋骨、肩胛骨、脊柱、骨盆、手足指(趾)骨等处亦见分布,颅骨罕见,下颌骨、锁骨目前尚未见受病变累及的相关报道[2]。
-
-
郭华;
程冬冬;
杨庆诚
-
-
摘要:
发生在胫骨远端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手术切除重建的难度很高,因为该部位缺乏软组织覆盖,且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术后重建踝关节功能难度很高。截肢手术作为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常规手术方法,与新技术条件下的保肢手术相比,其在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上并不具有优势。目前对于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和重建并未达成共识。该文就胫骨远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常见类型、手术方法和术后缺损重建方法进行综述。
-
-
祁义民;
曾逸文;
赵磊;
徐晨阳;
梁斌;
王强;
杨蓊勃;
隋吉生
-
-
摘要:
目的 分析胫骨远端内侧钩状微型钢板在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21例垂直型内踝骨折的患者,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踝穴间隙一致性、距骨-小腿角、距骨有无倾斜;根据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踝关节活动度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 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随访15.3个月.手术时间为40?125 min,平均63.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80 mL,平均83.6 mL.术后出现1例浅表皮肤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未见内固定松动、螺钉退钉、钢板断裂等并发症.21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2.0?3.5个月).术后1周复查X线,未见距骨倾斜不稳,踝穴间隙一致性恢复较好.术后1周距骨-小腿角(80.4±1.2)°较术前(73.5±4.8)°明显改善(t=4.38,P<0.05).术后第1个月、3个月、1年时Kofoed踝关节评分、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Kofoed踝关节优良评分标准,优13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 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具有解剖复位骨折、有效支撑托举骨折块、防止垂直剪切力造成的骨折移位失效等优点,是治疗此类骨折较合适的选择.
-
-
牛俊克;
王鹏儒;
李真;
栗启迪;
贺喜顺
-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骨折起始位移量和复位后残余位移量为依据选择闭合复位内固定(CRIF)或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2种方式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56例Salter-HarrisⅡ型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依据手术方式分为CRIF组(n=25)和ORIF组(n=31).比较2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Mazur踝关节功能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CRIF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和完全活动时间均分别少于O RIF组,其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IF组有1例发生骺板早闭(PPC),ORIF组出现1例PPC和1例切口感染.2组患儿术后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0% 和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骨折起始位移量和复位后残余位移量为依据选择CRIF和ORIF 2种方式治疗儿童胫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骨骺损伤在围手术期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方面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
孙琳
-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111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53)给予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试验组(n=58)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6.3±9.0)min,术中出血量(109.5±20.5)ml及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5.5±1.2)d,骨折愈合时间(44.8±13.8)d均少于对照组(84.0±13.5)min,(184.5±32.3)ml,(9.3±1.5)d,(62.9±10.5)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4.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75.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
尹星华;
杜辉;
顾建明;
周一新;
杨敬;
何啸天
-
-
摘要:
背景: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为胫骨远端复杂畸形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新途径.目的:采用踝上截骨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的18例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手术时年龄15~51岁,平均(26.7±9.1)岁;治疗均为单足(未手术侧无病变或病变轻微).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差异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外固定器拆除后随访7~67个月,平均(32.7±18.3)个月.外固定器矫正畸形时间11~65 d,平均(39±17)d;外固定器佩戴时间104~313 d,平均(213±66)d.单纯矢状位畸形2例,单纯冠状位畸形4例,斜面畸形(矢状位合并冠状位畸形)12例.矢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14°±11°,矫正至术后的3°±5°(P=0.002);冠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25°±23°,矫正至术后的6°±11°(P<0.001).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65.4±15.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4±12.0)分(P<0.001).有5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并未出现畸形复发.结论:对于胫骨远端复杂畸形,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可以有效矫正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
-
-
沈嘉康;
蔡郑东;
华莹奇;
孙梦熊;
左冬青;
汪红胜;
昝鹏飞;
孙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骨灭活后回植重建踝关节治疗胫骨远端骨肉瘤的可行性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6例胫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16.8±4.4)岁(范围10~22岁).6例均经穿刺活检确诊为骨肉瘤,EnneckingⅡa期4例,Ⅱb期2例;术前接受4个疗程新辅助化疗.行瘤段切除,肿瘤骨灭活后回植内固定重建术,术中瘤段被完整切除,将骨段巴氏消毒法进行灭活,即65°C下质量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45 min;取出后在瘤段骨缺损处填充骨水泥,并安置钢板螺钉和锚钉等内固定材料;最后回植灭活骨内固定复合体(auto-graft-fixation composite,AFC),重建软组织.术后石膏固定3月后接受康复治疗;术后2周开始继续接受化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摄胫骨下段正侧位X线片,评估骨愈合率和骨愈合时间;评价瘤段截骨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估踝关节功能;同时统计肿瘤学结果.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个月(范围12~28个月),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内固定机械性失败或肿瘤局部复发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6例的MSTS评分为(26.7±2.6)分;AOFAS为(82.3±8.5)分;VAS评分为(2.7±1.3)分.3例在术后发生伤口皮肤局部溃疡,换药后愈合;5例在随访期间可观察到形成骨痂愈合.所有病例均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采用肿瘤骨灭活回植内固定重建踝关节后不但能根治肿瘤,而且具有满意的肢体功能,是较理想的保肢重建策略.
-
-
-
徐卫国
-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腓骨固定胫骨结合踝关节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1999~2004年共收治胫骨远端骨折不愈合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53岁,平均34.7岁.所有骨折均累及胫骨关节面并腓骨骨折,胫骨骨折不愈合,踝关节内或外翻畸形.通过外侧切口显露腓骨胫骨,复位满意后选用重建钢板置于腓骨外侧,螺钉通过腓骨钻入胫骨固定.小腿内侧选用踝关节外固定架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于骨断端和胫腓骨间区域.评定标准选择Mazur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为评价标准.结果:随访8个月~4年,平均22个月.5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因过早去除踝关节支架且负重,出现钢板断裂再折.疗效评定:优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于胫骨远端骨折不愈合,采用经腓骨固定胫骨结合踝关节支架,是提高复位质量,促进骨折愈合,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